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入MBA學位教育以來。以培養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為目標的中國管理教育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9所院校年招生不足百人發展到2006年的96所院校2萬多人的招生規模。累計招生超過10萬人。這期間,中國經濟也經歷了持續高速的增長。GDP總量從1990年的世界第1
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4位。進出口總額從第15位上升到第3位。應該說。以MBA學位教育為代表的管理教育的超常規發展反映了經濟高速發展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在短短的十幾年間。在各相關院校的努力下。中國的管理教育經過引進和消化吸收,為滿足經濟發展對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對高水平管理人才需求的進一步增加,如何提升管理教育的水平成為中國高校的商學院、管理學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管理是一門源于實踐又用于實踐的學問,因此,以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為目標的工商管理教育是否貼近管理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具有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當是衡量管理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壞準。自1900年美國達特茅斯大學授予商學碩士學位和1908年哈佛大學設立工商管理碩士(MBA)項目以來,西方的現代管理教育已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 在美國管理教育上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對管理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方向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近年來,對管理教育過分學術化的批評越來越多。歷史不長的中國工商管理教育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國外管理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說到我國的情況.我認為目前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1)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隨著學術市場的不斷發展。西方國家管理學科的劃分越來越細,管理教育中的職能化傾向越來越突出。這樣的趨勢自然在中國的MBA教育中被承襲下來︵體現在課程的設置上。即學科分割的職能化的課程佔據了MBA學位教育的主導地位。亨利‧明茨伯格說︰
“管理不等于市場加財務加會計再加上諸如此類的東西 ”如何開發出一些跨(多)學科的綜合的管理課程。使學生了解管理實踐的復雜性。是課程設計的一個難題。另外,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的教學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
(2)教師的問題。管理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大導致師資的嚴重不足,同時,師資的質量也成為制約管理教育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師資質量不能滿足管理教育的要求是出于兩個原因︰第一,商學院的教師是在學科劃分越來越細的學術環境中訓練出來的,大多缺乏管理的實踐經驗;第二,在現有的評價和晉升機制下,大多數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對教學的投入很少。而劃分越來越細的學術市場更鼓勵越來越量化的純學術研究而非實踐導向的研究。
(3)學院的問題和管理教育評價體系的問題。學院的資源投入和政策導向影響管理教育的水平。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促使商學院出現趨同的趨勢,商學院更願意支持顯性的學術研究,不願意在教學上進行更夫的投入,因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著作被認為是衡量學院水平的最重要標志。
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要求為哈佛商學院案例(第二輯)的中文版寫序,卻對管理學教育發了大篇的議論,好像跑題了。其實,案例教學不單純是教學方法問題,它背後隱含的是與教育理念和評價機制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如何使管理教育的內容與管理實踐有更緊密的聯系,如何鼓勵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上有更多的投入。如何將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授型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參與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等等。哈佛式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上有更多的投入,要求學院對教學給予更多的重視,要求管理教育評價把學生的培養質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哈佛商學院在上百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是值得稱道的。中國的商學院也應當根據自己的歷史和優勢,形成不同的辦學特色和風格。盡管對案例教學存在各種批評,但由于更接近管理實踐、更能啟發思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學習,案例教學在培養大批管理人才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替代的。德魯克說過︰在所有的組織當中.
90%的管理問題是共同的.只有10%的問題是不同的,這是由這個組織的使命、文化以及不同的語言而形成的差異。從這個角度說。哈佛案例所反映的管理實踐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其主要內容對中國學生也是適用的。
不斷提高管理教育的水平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合格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所有商學院和從事管理教育的教師的歷史責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歷來重視和倡導理論與實踐結合,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實際發現研究課題,近年來尤其加大了對實踐導向的研究的支持.鼓勵教師投入更多精力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此次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合作,組織學院各學科的優秀教師集中翻譯這套哈佛案例集。目的是進一步推動案例教學,並以此促進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們希望得到國內同行的支持和指導,也希望與大家一起努力。為中國管理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