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被認為是宋明儒學的殿軍,在晚明儒學史上獨樹一幟。本書從對劉宗周哲學體系內在邏輯分析入手,將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現出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傳統對其人格結構和哲學思想的影響;嘗試通過劉宗周人格結構的內部機制來解說其心性哲學,以期能夠更真切地體認他的思想。本書認為,劉宗周的心性哲學是將理學的內容注入心學體系之中,使客體之理變為主體之心,客觀之理成為主觀之意,由此統一心學和理學,其實質是以理入心,進而以理代心。對蕺山學派的研究是本書的又一主要內容。我們將重點放在梳理劉宗周之後學派內部變化,以張履祥、陳確和黃宗羲為例,通過他們的學術異同及沖突來解釋蕺山學派分裂沒落的內部原因。
何俊,男,1963年生,浙江長興人。1986年原杭州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留系任教至今,哲學博士。現任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主任。2001-2003年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003-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訪問教授,2006-2010年任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領域“東亞海域交流與日本近代文化的形成”國際學術評議人。主要著作有《西學與晚明思想的裂變》、《南宋儒學建構》,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導言
第1章 劉宗周的生平
第2章 劉宗周哲學的來源與主旨
第一節 劉宗周思想的來源
第二節 劉宗周哲學思想的主旨——慎獨、誠意
第3章 劉宗周哲學的心性工夫
第一節 立志
第二節 涵養
第三節省克
第四節應事
第4章 劉宗周對部分理學範疇的理解
第一節 心、性、情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 氣質之性、天地之性與習
第三節 理、氣與天人合一
第5章 劉宗周哲學的概括︰《人譜》
第一節 《人譜》的緣起
第二節 性體及其展開
第三節 過錯的產生及其分類
第四節 改過的方法
第6章 劉宗周心性哲學的心理學分析
第一節 劉宗周哲學及其人格結構
第二節 劉宗周基本人格初始過程分析
第三節 劉宗周心性哲學中的部分心理學方法
第7章 劉宗周的踐履
第一節 日常生活中的劉宗周及其氣象
第二節劉宗周之死
第8章 蕺山學派
第一節 蕺山學派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蕺山學派的分裂與衰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1章 劉宗周的生平
第2章 劉宗周哲學的來源與主旨
第一節 劉宗周思想的來源
第二節 劉宗周哲學思想的主旨——慎獨、誠意
第3章 劉宗周哲學的心性工夫
第一節 立志
第二節 涵養
第三節省克
第四節應事
第4章 劉宗周對部分理學範疇的理解
第一節 心、性、情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 氣質之性、天地之性與習
第三節 理、氣與天人合一
第5章 劉宗周哲學的概括︰《人譜》
第一節 《人譜》的緣起
第二節 性體及其展開
第三節 過錯的產生及其分類
第四節 改過的方法
第6章 劉宗周心性哲學的心理學分析
第一節 劉宗周哲學及其人格結構
第二節 劉宗周基本人格初始過程分析
第三節 劉宗周心性哲學中的部分心理學方法
第7章 劉宗周的踐履
第一節 日常生活中的劉宗周及其氣象
第二節劉宗周之死
第8章 蕺山學派
第一節 蕺山學派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蕺山學派的分裂與衰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浙江一向是人文薈萃之地。特別是明代,王陽明提倡心學,挑戰流行的官學(朱學),風行一時。陽明龍場悟道之後,回到故鄉,自此廣收門徒。據黃宗羲《明儒學案》,陽明收徒首先在浙中,然後是江右(指江西,《止修學案》括入)、南中(指江蘇,《泰州學案》括入)、楚中、北方、粵閩。浙中人數不多,但錢緒山、王龍溪影響深遠。梨洲對江右評價特高,竟謂︰“姚江之學,惟江右為得其傳。”但江右雖人才眾多,卻並無統一觀點,梨洲特別表揚聶雙江、羅念庵,顯然別具用心,這里面牽涉到許多問題需要考察。泰州派的問題更大。梨洲說︰“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歸根結底,不外蕺山所謂︰“今天下爭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參之以情識,而一是皆良;超潔者蕩之以玄虛,而夷良于賊。”很明顯,由蕺山的觀點來看,泰州是“參之以情識”,龍溪是“蕩之以玄虛”;蕺山之學則乘王學之流弊而起,這便是梨洲寫《明儒學案》的背景。至于楚中,梨洲以楚學之盛,唯耿天台一派,自泰州流人,評價不高。王門在北方與粵閩則缺少發展,可以從略。
有了以上的背景,我們乃可以找到一條統一的線索來看吳光教授策劃與主編的《陽明學研究叢書》,其內容包括專著十部,論文集一部。自1981年在杭州舉行第一次國際宋明理學會議以來,浙江就是研究宋明理學乃至整個儒學的重鎮。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這套叢書正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專著十部,首先是董平著《王陽明的生活世界》,從對陽明生平的闡述中,展示陽明生活世界的變化與思想世界的演進。接著錢明著《浙中王學研究》,徐儒宗著《江右王學通論》,吳震著《泰州學派研究》,對王門的三個重要流派作出了深人的省察。然後是何俊、尹曉寧合著的《劉宗周與蕺山學派》,由此可以看到梨洲雖對蕺山之學大行于世抱有很高的期望,結果卻事與願違。到了清初,發生典範的轉移,梨洲成為心學的殿軍,不期而然促成了“達情遂欲”、“力行實學”、“文獻考據”的轉向。吳光著《黃宗羲與清代浙東學派》探討了梨洲的學術成就,從而肯定了他之作為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家的歷史地位。然而叢書並不局限于儒家的視域。朱曉鵬著《王陽明與道家道教》,陳永革著《陽明學派與晚明佛教》,爬梳了史料,揭示了陽明學與道家道教以及晚明佛教(包括“狂禪”)的關系。同時陽明學又不只具有思想史的意義,還具有現代意義。劉宗賢、蔡德貴合著的《陽明學與當代新儒學》,具體探討了陽明心學的內在發展——現代新儒學(與西方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鼎足而三)的思想特質及其與陽明學的思想聯系。叢書還包括了韓國學者崔在穆著《東亞陽明學》的中譯本,展示了一個跨國界的開闊視野。最後《陽明學綜論》收錄了當代多位著名陽明學專家所撰稿,並匯集參與本系列研究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論文,編為論文集,希望能在陽明學研究中起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2009年6月10日序于台北
有了以上的背景,我們乃可以找到一條統一的線索來看吳光教授策劃與主編的《陽明學研究叢書》,其內容包括專著十部,論文集一部。自1981年在杭州舉行第一次國際宋明理學會議以來,浙江就是研究宋明理學乃至整個儒學的重鎮。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這套叢書正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專著十部,首先是董平著《王陽明的生活世界》,從對陽明生平的闡述中,展示陽明生活世界的變化與思想世界的演進。接著錢明著《浙中王學研究》,徐儒宗著《江右王學通論》,吳震著《泰州學派研究》,對王門的三個重要流派作出了深人的省察。然後是何俊、尹曉寧合著的《劉宗周與蕺山學派》,由此可以看到梨洲雖對蕺山之學大行于世抱有很高的期望,結果卻事與願違。到了清初,發生典範的轉移,梨洲成為心學的殿軍,不期而然促成了“達情遂欲”、“力行實學”、“文獻考據”的轉向。吳光著《黃宗羲與清代浙東學派》探討了梨洲的學術成就,從而肯定了他之作為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家的歷史地位。然而叢書並不局限于儒家的視域。朱曉鵬著《王陽明與道家道教》,陳永革著《陽明學派與晚明佛教》,爬梳了史料,揭示了陽明學與道家道教以及晚明佛教(包括“狂禪”)的關系。同時陽明學又不只具有思想史的意義,還具有現代意義。劉宗賢、蔡德貴合著的《陽明學與當代新儒學》,具體探討了陽明心學的內在發展——現代新儒學(與西方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鼎足而三)的思想特質及其與陽明學的思想聯系。叢書還包括了韓國學者崔在穆著《東亞陽明學》的中譯本,展示了一個跨國界的開闊視野。最後《陽明學綜論》收錄了當代多位著名陽明學專家所撰稿,並匯集參與本系列研究的專家學者的代表性論文,編為論文集,希望能在陽明學研究中起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2009年6月10日序于台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