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幸福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幸福真的存在嗎?本書用社會學和心理學方法研究的結論突破了經典著作關於幸福的含意,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幸福其實就深藏在我們進化的本能中和大腦的涌動機制中。

讀此書的意義也許並非在於明確何為幸福,而在於作者充滿張力的論說為我們發掘自己心中最原始也最重要的美好意願提供了思考的智慧。

丹尼爾·列托(Daniel Nettle),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講師。他出版的著作有:《消失的聲音》(Vanishing Voices)、《語言的多樣性》(Linguistie Diversity)、《強烈的想象:發瘋、創造力和人類的天性》(Strong Imagination:Madness,Creativity,and HumanNature,中譯本名為《崩潰邊緣》)、《幸福》(Happiness,中譯本名為《追究幸福》)。
 

目錄

幸福的理性追究——代譯序
導言
第一章 舒適和快樂
第二章 生存與游戲
第三章 愛與工作
第四章 憂慮者和熱情者
第五章 需要和喜愛
第六章 萬能藥和安慰劑
第七章 設計生活
閱讀建議
參考書目
中英術語對照表
 

幸福的理性追究

很久以前,古代哲人蘇格拉底就向希臘富人的孩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麽是幸福?」似乎「什麽是幸福」是在富裕條件下提出來的問題。確實,只有當人們在物質世界中獲得了某種東西時,他才會去體會它,對其中所蘊涵的精神感受提出問題。看來,幸福不是人所固有的一種性質,它是有條件的,是要人們去理解和體察的。

與古希臘時代比起來,現在的世界已經有多得多的人過上了富裕得多的生活。『什麽是幸福」的問題隨之在更廣的范圍內有了更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定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直至所有的人會過上越來越富裕的生活。那麽,「什麽是幸福」這個問題就是越來越多的人,直至所有的人所要面對的,需要去理解、體察,並且回答的問題了。

幸福可能成為,或者已經似是而非地成為人們的完美生活的基本特征。這個時候,它就表現出一種人類生活的性質。

任何問題,只要具備了整個人類生活的共性時,它所面對的就是每一個人,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轉化為對每一個個體的提問。絕大多數人在面對「什麽是幸福」這個問題時,都會或多或少地將這個對人類生活性質的普遍思考轉化為對個人自身生活狀態的詰問:「我幸福嗎?」「我的幸福是什麽?」幾乎所有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向自己這樣提閌。於是,這個人類生活共性的問題就成為了大眾的日常話題。

太熟悉的東西容易被人忽視。幸與不幸是一個人人都在面對、時時都在經歷的生活現象,因此容易被人忽視,以至不去做認真的研究,也被學界所忽視。到目前為止,甚至很少有人將「幸福」一詞視為一個學術術語,它只是一個日常詞匯。幸福,這個最廣泛、最大眾的生活論題更多地停留在人的感覺水平上。即是說,缺乏能夠有助於人們追究幸福的理性基礎。

對現象的理解需要學術』性思考的幫助。要幫助大眾理解某種普遍的經驗,不僅需要學術性的思考,還需要學術思考的普及。

當然,對於生活中普遍的現象,要講蚋其中能夠得到普遍接受的道理是困難的。不同個體的經歷產生不同的體驗。幸福,就是這樣一種在個體不同的經歷中,都在經歷的生活現象。幸福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似乎人人都在感受幸福,更在於人人都在明確地追求幸福的感受。幸福不僅是生活的進行式,它還是生活永遠的將來式。但是,缺乏理解的感覺往往是膚淺的、不全面的。幸福的感覺需要學習,顯麗易見的例子是欣賞音樂和審美。沒有學習-和熏陶,人是不能得到欣賞音樂的「耳朵」,養不成審美的能力的。

當前,我們社會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同時,大眾的文化程度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人們需要,也有條件用文化來體味生活。對生活的學術理解是有文化基礎的大眾感受幸福的關鍵。

對生活的所謂學術理解就是系統地講出其中的道理。

讀一讀普及性的、系統的道理是一種並不困難而且有益、有趣的學習。

丹尼爾·列托(Daniel Nettle)的這本書,原名叫《幸福:微笑中的科學》(Happiness:The Science behind Your Smile,牛津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此書就是以對生活的學術性理解的方式來講述和解析幸福。他力圖給「幸福」一個理論的解釋。但是,任何理論,無論是深是淺,在解釋現象的同時,都是需要被解釋的對象。

於是,我們對有關幸福的幾個基本概念,結合列托在本書中的解釋,進行梳理,目的是融通作者對現象的理論解釋即理論對經驗的解釋。

幸福,是人們生活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心理現象之一。任何幸福的理論只是解釋幸福的一種遭理而己。它能幫助你的理解,幫助你的感知。盡管它不能決定你的經歷,但卻有助於調整你自身,多一些幸福的體驗。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