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代與哲學

現時代與哲學
定價:174
NT $ 151
  • 作者:陳章亮/主/編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968X
  • ISBN13:9787208089686
  • 裝訂:平裝 / 2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次哲學大討論,對中國政治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引起世人的關注。

本書綜述了哲學研究走過的歷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邏輯學、倫理學、科技哲學、部門哲學等最新研究狀況,從中可以了解中國哲學研究的輝煌成果和發展方向,為我們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提供哲學依據,有助于對現實社會中的問題作哲學思考。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60年的回眸︰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第一節 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時代
一、60年的光輝歷程
二、經濟社會發展三個維度的歷史性跨越
三、中國模式的哲學意義
第二節 哲學發展的重大成就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在我國的發展
二、我國哲學發展的特點
三、哲學在我國發展的重大成就
第三節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以人為本
一、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規定和表述是黨的重大的創造
二、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
三、以人為本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出發點和歸宿
第二章 最新的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再探索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主導地位的確立
二、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探索和哲學界的重大爭論
三、毛澤東晚年哲學探索的新成果及失誤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一、對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反思
二、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學意義
第三節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的世界觀方法論
一、求真務實︰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論
二、和諧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方法論
三、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價值理念
第三章 學科建設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研究的新拓展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在反思中拓展
一、反思之一︰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拓展
二、反思之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的拓展
三、反思之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法的拓展
第二節 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建設的新發展
一、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建設的探索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建設的新進展
第三節 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研究的期待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的啟動與實施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範式的轉換與哲學論域的全面拓展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域的拓展
第四章 學科建設之二︰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成就
第一節 新時期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風采
一、60年中國哲學史學科建設的進展
二、60年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大進展
三、上海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第二節 西方哲學研究成果斐然
一、堅守中的求索︰成果初顯的前30年
二、復興中的發展︰重要進展的後30年
三、成就斐然︰60年經驗的總結
第三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視野1
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二、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大進展
三、上海正在成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地
第五章 學科建設之三︰邏輯學、倫理學和科技哲學研究的新進展
第一節 邏輯學研究生機盎然
一、60年邏輯學發展主要階段和基本特點
二、60年邏輯學研究的進展和主要成就
三、60年邏輯學發展的評述與啟示
第二節 倫理學研究發展迅猛
一、60年倫理學發展的軌跡
二、60年倫理學學科建設的重要進展
三、中國倫理學未來發展趨勢與前瞻
第三節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方興未艾
一、科技哲學的演化與發展
二、我國科技哲學發展的特點和主要成就
三、科技哲學發展的趨勢與展望
第六章 方法論的貫徹︰哲學應用與部門哲學的勃興
第一節 哲學應用與應用哲學在新時期應運而生
一、哲學應用和應用哲學何以吸引大家的眼球
二、應用哲學是否可能的爭辯及其評述
三、部門哲學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二節 經濟哲學在我國的崛起
一、經濟哲學的前世與今生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研究的積極成果
三、上海在全國經濟哲學研究中脫穎而出
第三節 價值哲學先聲奪人
一、價值哲學在我國的勃興
二、價值哲學研究的進展及其趨向
三、上海價值哲學研究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
附錄一︰我國60年來哲學發展大事記
一、新中國成立後發表的毛澤東哲學論著
二、關于綜合經濟基礎論、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合二而一等三次大討論
三、關于黨的八大對主要矛盾的表述及其後續的討論,
四、關于真理標準、生產力標準及“三個有利于”標準的大討論
五、關于人道主義和異化、人的全面發展及以人為本的討論
六、關于哲學基本問題及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問題的討論
七、關于主體性及實踐唯物主義的討論
八、關于認識的本質及真理觀的討論
九、關于價值及價值觀問題的討論
附錄二︰參考文獻
後記
 

60年前天安門城樓上新中國成立的宣示響徹雲霄,不僅是近現代的中國奮斗歷程,同時也是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此開啟了全新的發展階段。人間滄桑闢新道,彈指揮間一甲子。在這波瀾壯闊、凱歌行進的60年里,共和國的英雄兒女創立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在制度創新方面,新中國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成功過渡,逐步確立並不斷完善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並在人類超越資本主義制度的探索中走在前列。在生產力發展方面,新中國先是在被包圍遏制的狀態下堅持自力更生,在極為落後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爾後又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奮力追趕,使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三位。在人民生活方面,新中國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擺脫貧困、實現初步的小康,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顯著改善。在對外關系方面,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方針,永遠結束了被侵略受壓迫的屈辱歷史,有效化解了復雜國際環境帶來的種種壓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成長為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不容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這一切,不僅譜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壯麗篇章,也必將作為整個人類爭取文明進步的光輝一頁而載入世界史冊。

如此偉大而深刻的變革實踐,必將作用于精神觀念層面。現代意義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艱難起始于20世紀交替之際的苦難歲月,其曲折發展始終依傍于中國社會的變遷。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除舊布新,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打開了巨大的創造空間,積累了豐厚的經驗素材,造就了初步繁榮的美好春天。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積極投身于新中國60年的,創造性實踐,其間、跌宕起伏的曲折沒有使他們委頓,劇烈急速的轉型沒有使他們迷失,內外重重的困難沒有使他們消沉,接踵而來的成就也沒有使他們陶醉。中國學者堅持與實踐同行,與人民同在,與時代同進,充分發揮了認識世界、繼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歷史性作用。

在這60年中,中國學者的努力大致體現在這樣一些方面。其一,深刻把握現實世情、國情。在新中國發展的每個時期,中國學者都十分注重認識外部國際環境,也非常注重分析國內現實狀況,他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點和規律的準確判識,使理論創造和學術成長獲得了堅實的基礎。其二,努力推進主流理論構建。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展了深入的學習、研究和宣傳,有力地提高了執政黨的理論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普及,也有力地增強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創新能力。其三,深入研究發展路徑和模式。中國學者圍繞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各項基本制度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題,努力探尋經濟政治文化落後國家以社會主義方式完成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任務的具體路徑和操作方案,並且力求在評估發展成果、總結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具有普適意義的發展模式。其四,竭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億萬人民群眾是新中國發展的主體力量,他們在創造歷史的進程中也形成了物質生活改善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強烈需求。中國學者為此開展了多種樣式、多個層次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播工作,弘揚大眾理性,創造共同精神家園。其五,堅持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本著古為今用的準則,中國學者梳理典籍、研究傳統、傳承民族文化的力度、廣度和深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從而使中華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其六,積極借鑒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中國學者始終保持著對世界發展潮流和各國文明優秀成果的敏銳感知,並以不懈的努力,介紹來自外部世界的前沿信息、最新知識,使這些有益要素融入中國,轉化為幫助自身成長的新動力。

所有這一切表明,新中國成立60年來,學術與社會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學者與人民之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互動。實踐發展呼喚學術理論,學術理論推動實踐發展,兩者之間互為支持、互為促進。在此過程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構建與發展加速而行。于是,人們看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得到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得到弘揚,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得以形成,內容豐富的學術成果得以問世,生動活潑的學術風氣得以倡導,新老結合的學術隊伍得以擴大。概言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最好的時期。

在紀念新中國誕生60周年之際,上海學術界萌發了一個願望。那就是從當代中國發展和當代中國學術成長的雙重視角出發,回溯發展軌道,梳理成長脈絡,總結變化規律,形成科學闡釋。為此,我們組織上海各主要學術團體、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協同努力,以團隊的力量分別探討人文社會科學各主要學科與其依托的社會領域之間的互動關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學術成長。通過這樣的努力,以期重新再現新中國的偉大發展實踐如何深刻影響學術成長,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如何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新鮮活力,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如何得到有效傳承,世界人文學術優秀成果如何得到重視和引進,各類思想文化資源的集聚如何為人文社會各個學科發展提供豐厚養分。當然,由于叢書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能力所限,我們未必能夠達到這個預期的目標,叢書各卷存在的種種不足,希望廣大讀者給予指正。

最後,我們依然重申這樣的信念,無論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偉大實踐,還是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的未來發展,都具有自身的獨創性,決不是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的簡單復制,而是人類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路徑之一。同樣,立足于這一發展實踐之上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也將行進于一條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發達國家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道路。目前,我們尚處于這條道路的起始端。更好地解讀中國變革,反映中國發展,總結中國經驗,研究中國模式,傳播中國價值,形成中國風格,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學者的歷史使命,我們將為此不懈努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