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俗話說︰“與其學習交易技巧,不如學習交易本身”,然而對哲學家而言,有些“技巧”仍是相當重要的。理性思考需要在正確時刻運用正確的哲學工具,像是奧卡姆的剃刀、休謨的叉子,或者其他思想家提供的思考工具等等。這群偉大哲學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工具和研究方法,比起他們所建構的理論體系,或是用這些工具所解析的對象,工具或方法本身更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而卓然生輝。本書希望能帶領讀者從古代哲學家所提出的簡單例子出發,穿越時空,一路踏上現代專業哲學家所運用的“標準”工具領域為止。最大的目的不僅在于發掘這群偉大哲學家的思想“內容”,而更要能夠展現其思考“方式”。有些哲學家,像奧卡姆或吉爾伯特‧賴爾,他們留下的思考方法應用的範圍較為具體,而像泰利斯或尼采,他們的思考方法在應用上則較為通範。因此,本書所談到的方法並非巨細靡遺,許多偉大思想家也未收錄其中。例如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茲之所以未加介紹,並非由于他們的方法革新並不重要或無人繼承,而是考慮到本書宗旨在于提供一般讀者最有用、也最容易理解的內容。
學習如何運用偉大哲學家所倡導的哲學技巧,對于了解其學說內容幫助甚大。我們無須成為小提琴家即可欣賞維瓦爾第(Vivaldi,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的音樂,但消化吸收知識的方式卻與音樂欣賞之道大相徑庭。作為能夠思考的人類,任何知識若只是死記硬背而無法加以活用,似乎仍有不足。例如,要了解某數乘以七如何運算,問題不單是記住七的乘法表而已。許多小孩知道二乘以七等于十四、三乘以七等于二十一等等,但除非他們能計算這些已知範例以外的各種情況,如十三乘以七、兩百乘以七之類,否則便不能說他們懂乘法。學習者只有參與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理解。不管任何事物,只有在我們能對其加以運用處理或觸類旁通之後,才算真正知道,而本書的設計便是希望讀者也能培養這種能力。此外,在闡明哲學家如何思考問題時,我希望一般讀者注意到自己也能以類似方式加以思考。那些天才思想家有個共同特點,他們的思想具有完全的獨創性,而同時也完全可以加以復制。以專業哲學素養構築的思想方法並不一定需要哲學大師才能重現。雖然哲學著作本身有時會顯得過于玄奧而難以理解,但背後用來建立理論的工具卻往往相當簡單,讀者可以很快地加以掌握並進而對自己的一些想法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