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民間社會有相當可觀的借貸需求。本書除了分析傳統文獻的法制概念與政策取向,還結合出土文書的個別契據與實際案例,以了解唐代的資金供需變化情形,政府與民間的融資管道,並進而從債務的處理中,觀察公權力的執行能力與落實程度。本書是一部視角廣闊,論據扎實,足以反映社會底層的真實生活面,以及唐政府統治能力的專著。
羅彤華,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專研社會經濟史,兼及敦煌吐魯番學與法制史,研究課題包括民間借貸、官方放貸、國家財政等。近來以家庭問題為主,發表論文數十篇,並著有《貞觀之治與儒家思想》、《漢代的流民問題》、《唐代官方放貸之研究》等專書。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借貸之類型
第一節 信用借貸
第二節 質押借貸
第三節 特殊形態之借貸
第三章 放貸來源與借用對象
第一節 寺觀與僧道之放貸
第二節 民間個人與機構之放貸
第四章 借貸原因之分析
第一節 生活消費與賦稅
第二節 投資周轉支出
第三節 求職赴任與其他
第五章 借貸之期限、數量與利息
第一節 借貸之期艱
第二節 借貸之數量
第三節 借貸之利息
第六章 債務不履行之處分
第一節 違限生利
第二節 家產或質物之抵償
第三節 債務擔保
第四節 告官處分及其他
第七章 借貸之意義與影響
第一節 提供融資管道
第二節 剝削榨取與敗壞吏治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後記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借貸之類型
第一節 信用借貸
第二節 質押借貸
第三節 特殊形態之借貸
第三章 放貸來源與借用對象
第一節 寺觀與僧道之放貸
第二節 民間個人與機構之放貸
第四章 借貸原因之分析
第一節 生活消費與賦稅
第二節 投資周轉支出
第三節 求職赴任與其他
第五章 借貸之期限、數量與利息
第一節 借貸之期艱
第二節 借貸之數量
第三節 借貸之利息
第六章 債務不履行之處分
第一節 違限生利
第二節 家產或質物之抵償
第三節 債務擔保
第四節 告官處分及其他
第七章 借貸之意義與影響
第一節 提供融資管道
第二節 剝削榨取與敗壞吏治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後記
序
借貸現象普遍存在於傳統社會,是歷史上極具爭議性的重大課題,1日人們一談到借貸,往往便與高利貸及惡狠狠的討債行為聯想在一起,總給人鮮明的負面印象。但是,借貸就一定高利剝削嗎?它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甚或消極的作用嗎?欠債者除了聽憑債主威逼、掣奪之外,就無任何保護自我的方式?對於這樣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學界既少專著討論,觀照的面向也嫌狹窄,因此很有必要做全面性的檢視,以厘清這個在社會、經濟、政治、司法上具有多重性質的歷史現象。
本書主要研究唐代民間的借貸行為,但所謂的「唐代」,此處采取較廣義的解釋,凡地域上曾隸屬於唐政權,即使一度被他族侵占,或該地統治者與中原王朝只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甚至是被唐政權所接收,只要有適當、珍貴的資料可以闡述唐代民間的借貸行為,便都可納入本書廣義的「唐代」范圍內。因為民間借貸行為通常依慣例為之,有延續性,受政權變動的影響不會太大,所以仍可反映唐政權統治下的情形,並與內地的借貸行為相互對照。在這樣的理解下,本書所運用的史料因此可包含吐蕃時期與歸義軍時期的敦煌文書,以及麴氏高昌時期的吐魯番文書,而所論述的時間,遂以唐代為基調,相應地稍向前推溯,或借貸作為一個研究課題,常受限於缺乏基層民眾的生活史料,若只從國家政令來看,又難免擔心實如具文,無法反映社會真相。幸好隨著敦煌吐魯番文書的陸續出土與刊印,彌補了不少這方面的缺憾,讓唐代借貸史的研究,在官府的政策宣示與統治階層的生活態樣之外,得以一窺社會底層最真切的一面,顯示出一般文獻資料難得一見的情狀。故本書所描繪的民間借貸圖像,有堅實的史料依據,絕非片段拼湊的空中樓閣。
在研究議題上,本書不只是從經濟角度,探討資金供需變化,及所衍生的高利貸問題,更要推尋社會上哪些人提供融資管道,與借貸者的身份特征,同時還要從法制觀點,分析借貸的類型,追究債務不履行時民間與國法:處理方式上的落差,並且從政治層面,評估借貸現象所代表的意義,與所產生的影響。這本專著嘗試從不同的視角去建構借貸的面向,讓借貸的特質與形貌,能更清晰而完整地呈現出來,並從而理解唐代民間借貸盛行的因由,及政府除了救恤、賑貸、給賜、糴糶之外,還對百姓提供什麽融資服務。
本書原是九年前的博士論文,部分篇章已單獨發表,嗣後又陸續做了其他相關研究,更深入地思索某些問題,並參考學界新出的資料與研究成果,修改完成。期間有師長們的鼓勵勸勉,也有同學間的相互砥礪,都鞭策自己努力以赴,不敢懈怠。但我仍要特別向幾位師長致意。指導老師高師明士的嚴厲督責,讓我體會到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因著鄭師阿財贈送的一本小書與幾次訪談,引領我進入敦煌學的大干世界。課後歸途與黃師源盛邊走邊談,為我開釋不少法學觀念。還有王師壽南、邱師添生、管師東貴、林師聰明、梁師庚堯等,在日常生活與研究工作上的關懷、協助與提供意見,我一直滿懷感激之情。
本書的修改工作在兩年前即已完成,其後因冗長的審查作業,拖延至今才出版,但仍要感謝「國科會」的補助,才得使這本沒有利潤可言的學術專著問市。本書在排版上有許多困難,改采隨章注的方式或許增加閱讀上的不便,但相信仍無損於本書的價值。
┅┅
本書主要研究唐代民間的借貸行為,但所謂的「唐代」,此處采取較廣義的解釋,凡地域上曾隸屬於唐政權,即使一度被他族侵占,或該地統治者與中原王朝只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甚至是被唐政權所接收,只要有適當、珍貴的資料可以闡述唐代民間的借貸行為,便都可納入本書廣義的「唐代」范圍內。因為民間借貸行為通常依慣例為之,有延續性,受政權變動的影響不會太大,所以仍可反映唐政權統治下的情形,並與內地的借貸行為相互對照。在這樣的理解下,本書所運用的史料因此可包含吐蕃時期與歸義軍時期的敦煌文書,以及麴氏高昌時期的吐魯番文書,而所論述的時間,遂以唐代為基調,相應地稍向前推溯,或借貸作為一個研究課題,常受限於缺乏基層民眾的生活史料,若只從國家政令來看,又難免擔心實如具文,無法反映社會真相。幸好隨著敦煌吐魯番文書的陸續出土與刊印,彌補了不少這方面的缺憾,讓唐代借貸史的研究,在官府的政策宣示與統治階層的生活態樣之外,得以一窺社會底層最真切的一面,顯示出一般文獻資料難得一見的情狀。故本書所描繪的民間借貸圖像,有堅實的史料依據,絕非片段拼湊的空中樓閣。
在研究議題上,本書不只是從經濟角度,探討資金供需變化,及所衍生的高利貸問題,更要推尋社會上哪些人提供融資管道,與借貸者的身份特征,同時還要從法制觀點,分析借貸的類型,追究債務不履行時民間與國法:處理方式上的落差,並且從政治層面,評估借貸現象所代表的意義,與所產生的影響。這本專著嘗試從不同的視角去建構借貸的面向,讓借貸的特質與形貌,能更清晰而完整地呈現出來,並從而理解唐代民間借貸盛行的因由,及政府除了救恤、賑貸、給賜、糴糶之外,還對百姓提供什麽融資服務。
本書原是九年前的博士論文,部分篇章已單獨發表,嗣後又陸續做了其他相關研究,更深入地思索某些問題,並參考學界新出的資料與研究成果,修改完成。期間有師長們的鼓勵勸勉,也有同學間的相互砥礪,都鞭策自己努力以赴,不敢懈怠。但我仍要特別向幾位師長致意。指導老師高師明士的嚴厲督責,讓我體會到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因著鄭師阿財贈送的一本小書與幾次訪談,引領我進入敦煌學的大干世界。課後歸途與黃師源盛邊走邊談,為我開釋不少法學觀念。還有王師壽南、邱師添生、管師東貴、林師聰明、梁師庚堯等,在日常生活與研究工作上的關懷、協助與提供意見,我一直滿懷感激之情。
本書的修改工作在兩年前即已完成,其後因冗長的審查作業,拖延至今才出版,但仍要感謝「國科會」的補助,才得使這本沒有利潤可言的學術專著問市。本書在排版上有許多困難,改采隨章注的方式或許增加閱讀上的不便,但相信仍無損於本書的價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