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暫行細則》中的要求,由多年來擔任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結合培訓過程中的體會,精心組織撰寫的。在撰寫過程中力圖做到三點︰一是突出高校教師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特點,探索和研究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規範要求。二是力圖打破以往培訓教材存在的偏于教條、追求系統、體例呆板單調的格局。
本書分為原理篇、規範篇和修養篇三個板塊,每講以案例引入,每篇附有小結、知識鏈接、問題思考,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師盡快掌握師德理論及規範要求。三是力圖使形式清新活潑、富含理論、操作性強。
目錄
原理篇
第一講 職業道德與大學精神
【案例導引】
一、職業道德的概念解讀
二、大學精神的核心內容
三、大學使命的道德蘊涵
第二講 教師職業與道德要求
【案例導引】
一、教師職業的角色特征
二、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
三、教師職業的道德責任
第三講 高校教師與師德建設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意義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內容
三、高校師德建設的要求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規範篇
第四講 高校教學工作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教學工作的道德意義
二、教學工作的道德要求
三、高校教師的教學道德
第五講 高校學術研究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高校學術研究的道德內蘊
二、高校教師學術品格的培養
三、高校教師學術道德的要求
第六講 高校社會服務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高校教師社會服務及其道德意義
二、高校教師社會服務中的道德要求
三、高校教師社會服務中的關系應對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修養篇
第七講 高校師德修養的基礎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修養的特征
二、高校師德的評價
三、高校師德修養的原則
第八講 高校師德修養的路徑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修養的途徑
二、高校師德修養的方法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附錄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
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試行)
國際教育組織(EI)關于教師職業道德的宣言
美國全國教育協會職業道德規範
香港教育專業守則(節選)
全國普通高校師德典範3例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第一講 職業道德與大學精神
【案例導引】
一、職業道德的概念解讀
二、大學精神的核心內容
三、大學使命的道德蘊涵
第二講 教師職業與道德要求
【案例導引】
一、教師職業的角色特征
二、教師職業的內在價值
三、教師職業的道德責任
第三講 高校教師與師德建設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意義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內容
三、高校師德建設的要求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規範篇
第四講 高校教學工作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教學工作的道德意義
二、教學工作的道德要求
三、高校教師的教學道德
第五講 高校學術研究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高校學術研究的道德內蘊
二、高校教師學術品格的培養
三、高校教師學術道德的要求
第六講 高校社會服務的道德規範
【案例導引】
一、高校教師社會服務及其道德意義
二、高校教師社會服務中的道德要求
三、高校教師社會服務中的關系應對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修養篇
第七講 高校師德修養的基礎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修養的特征
二、高校師德的評價
三、高校師德修養的原則
第八講 高校師德修養的路徑
【案例導引】
一、高校師德修養的途徑
二、高校師德修養的方法
【本篇小結】
【知識鏈接】
【問題思考】
附錄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
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試行)
國際教育組織(EI)關于教師職業道德的宣言
美國全國教育協會職業道德規範
香港教育專業守則(節選)
全國普通高校師德典範3例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序
一所大學,是一個區域的文化森林,可以為整個區域提供豐厚的精神營養,乃至成為一個區域的財富與驕傲,為區域的文明進步提供精神力量。
在地區競爭中,有高水平大學則興,無高水平大學則衰;在大學發展競爭中,結合區域經濟則興,遠離區域經濟則衰,這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全球化,其主要方式是區域經濟。大學的發展依賴于區域經濟所能提供的各種條件,大學同時又承擔著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創造性人才和知識創新及其成果轉化的任務。大學的根本職能是為社會經濟服務。一所大學能否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取決于經濟社會對大學的認可度、尊重度和支持度,而大學對經濟社會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決定著社會對大學的認可。因此,在現代社會,承擔服務社會的時代使命,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大學以清高示人,被稱為“象牙塔”。高雅的大學殿堂似乎與嘈雜的生產車間不沾邊。大學在遠離經濟社會的同時,也在不斷降低其創造力和朝氣。進人現代社會後,大學的存在價值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大學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斯坦福大學與 谷的關系已經成為大學與其所在高科技園區相互作用最成功的典範。
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機遇和挑戰。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戰略目標已經確定。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逐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和技術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為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主動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正是我們急需破解的難題。廣西已經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職業教育攻堅也全面展開,但高等教育總體水平較低,綜合實力較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廣西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適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使廣西青年人群教育程度與全國的差距縮小,提高就業質量,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各方面有力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廣西的高等教育必須以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為中心,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廣西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超前發展,促進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建設,成為科教興桂的排頭兵、工業化的生力軍、北部灣開放開發的先鋒隊。
面對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任,面對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要求,廣西的高校必須加快培養適應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這又依賴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依賴于廣西高校中一大批德才兼備、修養深厚的專任教師。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高校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既受人才成長與發展的一般規律制約,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性。一方面,高校教師作為“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種生命的存在。生命應該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應該是朝氣蓬勃、有滋有味的。教師應該具有“人”的豐富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作為“師”的存在,又具有“楷模”“示範”的特性。“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教師發展的中心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信念、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能力不斷成熟、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傳統觀念下的教師奉行的是一種以自己的生命去滿足學生、滿足教育需要的原則,這事實上是一種客體行為,這樣的教師將目光聚集于“自己能為別人做點什麼”,忽視了自己本身的需要。發展中的教師是一種煥發個體主體性的教師,是通過主動的學習、自覺的提升而使自己得到發展的人。主體性的學習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驅動使然,是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它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奠定了內在的、持續進步的基礎,也為初任教師逐步成長為優秀的專家型教師創造了條件。
本套書就是為那些初次涉人大學教師這一崗位的人員編寫的。廣西每年新入高校的教師約為3000人。我們根據新教師通常會遇到的備課、上課、撰寫論文、擔任輔導員、參與學生管理、承擔社會兼職等各種問題,選擇了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法規、高校師德修養四個維度,以實用為編寫原則,著眼于為新教師提供入職指南的立場,組織了廣西以及海南各高校相關學科的23名教師,借助集體的智慧,編寫了本教材。
……
在地區競爭中,有高水平大學則興,無高水平大學則衰;在大學發展競爭中,結合區域經濟則興,遠離區域經濟則衰,這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是經濟全球化,其主要方式是區域經濟。大學的發展依賴于區域經濟所能提供的各種條件,大學同時又承擔著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創造性人才和知識創新及其成果轉化的任務。大學的根本職能是為社會經濟服務。一所大學能否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和空間,取決于經濟社會對大學的認可度、尊重度和支持度,而大學對經濟社會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決定著社會對大學的認可。因此,在現代社會,承擔服務社會的時代使命,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
長期以來,大學以清高示人,被稱為“象牙塔”。高雅的大學殿堂似乎與嘈雜的生產車間不沾邊。大學在遠離經濟社會的同時,也在不斷降低其創造力和朝氣。進人現代社會後,大學的存在價值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大學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斯坦福大學與 谷的關系已經成為大學與其所在高科技園區相互作用最成功的典範。
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高等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機遇和挑戰。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戰略目標已經確定。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逐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和技術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為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主動投身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正是我們急需破解的難題。廣西已經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任務,職業教育攻堅也全面展開,但高等教育總體水平較低,綜合實力較弱,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廣西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矛盾仍很突出。適度擴大高等教育規模,提高教育質量,使廣西青年人群教育程度與全國的差距縮小,提高就業質量,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各方面有力地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廣西的高等教育必須以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為中心,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廣西高等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超前發展,促進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建設,成為科教興桂的排頭兵、工業化的生力軍、北部灣開放開發的先鋒隊。
面對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任,面對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要求,廣西的高校必須加快培養適應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這又依賴于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依賴于廣西高校中一大批德才兼備、修養深厚的專任教師。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高校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既受人才成長與發展的一般規律制約,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規律性。一方面,高校教師作為“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種生命的存在。生命應該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應該是朝氣蓬勃、有滋有味的。教師應該具有“人”的豐富性。另一方面,高校教師作為“師”的存在,又具有“楷模”“示範”的特性。“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教師發展的中心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信念、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能力不斷成熟、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傳統觀念下的教師奉行的是一種以自己的生命去滿足學生、滿足教育需要的原則,這事實上是一種客體行為,這樣的教師將目光聚集于“自己能為別人做點什麼”,忽視了自己本身的需要。發展中的教師是一種煥發個體主體性的教師,是通過主動的學習、自覺的提升而使自己得到發展的人。主體性的學習是教師自我提高的驅動使然,是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它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奠定了內在的、持續進步的基礎,也為初任教師逐步成長為優秀的專家型教師創造了條件。
本套書就是為那些初次涉人大學教師這一崗位的人員編寫的。廣西每年新入高校的教師約為3000人。我們根據新教師通常會遇到的備課、上課、撰寫論文、擔任輔導員、參與學生管理、承擔社會兼職等各種問題,選擇了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法規、高校師德修養四個維度,以實用為編寫原則,著眼于為新教師提供入職指南的立場,組織了廣西以及海南各高校相關學科的23名教師,借助集體的智慧,編寫了本教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3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