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沉思錄》原為古羅馬皇帝奧勒留自我對話的記錄,行文質樸,不尚雕琢,然而由于發諸內心,靈性內蘊,故充塞著一股浩然之氣,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種深沉的崇高之美。

正因為它出諸內心,不加掩飾,所以我們方能窺見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經驗為材料,沉思人生大義,領悟宇宙迷題,從中升華自己的智慧和心靈。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年)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受過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奧勒留也許是西方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他是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並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是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史上最為感人的偉大名著。馬可‧奧勒留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引退去過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目錄

譯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千年風塵萬骨吞,
羅馬哲帝言有存。
援得素筆傳異土,
世當不殊老莊論。

譯者偶曾涉獵老子、莊子的著作,其中深有玄妙,殊難盡悟;然其意旨與我們轉譯的《沉思錄》實有異曲同工之妙。此書乃是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勒留日省其身的一部札記,本不欲他人窺覽,然卻因書中的哲理通俗易懂又平實雋永,且于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之修身養性又有直接的功效,遂被廣為傳閱,成為一部流傳千古的大作。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出身貴族,祖輩父輩俱為朝中重臣。早年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皇帝哈德良躬身督導之下,潛心研習斯多葛派哲學並深受影響,因之生活簡樸,慣于吃苦耐勞。公元161年即位之後,奧勒留待民如子,執政以德,深受臣民愛戴。而此時邊疆戰亂頻起,奧勒留屢次御駕親征,率領將士四方奔戰,所向披靡,然終因體弱不支,于公元180年逝于多瑙河畔,享年59歲。

《沉思錄》正是奧勒留于戎馬倥傯之際在軍營中寫就的,並成為古羅馬斯多葛學派最後一部重要著作。全書共十二卷,記述了作者對生與死、理智與欲望、個體與社會深沉的思考,語調沉靜而莊嚴,態度平和而迭觀。由于此書乃是作者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雖則深刻卻滿是誠懇,讀來藹然可親,因而廣受喜愛。

若是粗略比較一番,是否可以把我國老莊之典籍比作寶相莊嚴的佛祖,而將這位古羅馬皇帝的私人札記比作呵呵作笑的彌勒佛?然而佛祖拈花,僅有妙悟其意的迦葉可作會心一笑︰而笑容可掬的彌勒佛便是人人親愛的了。今日國人多讀西方典籍,而于本國的瑰寶卻似視而不見,蓋緣于此乎?

誠然,奧勒留將其哲學思想同普通民眾日常的言行舉止具體地關聯起來,形成一套有跡可循、有法可依的修行之道,其同為古今之人所依循也就在情理之中。這同我們所謂的“喜聞樂見”也是不謀而合。

雖然如此,《沉思錄》一書也並非盡善盡美。首先,因其乃是作者的戒己之作,並未打算結集出版,因而並無明顯的系統性,前後多有重復。其次,作者寫作之時筆隨心意,思之所及便即形諸筆端,因此各段落之間也沒有必然的邏輯貫通性。然而,這些缺憾並無損于此書的可讀性,兼之作者斯多葛學派克己寡欲、順從天命的思想貫穿始終,因而每一卷讀後都可心緒安寧,豁然有超乎物外之感。

關于此書的翻譯,我們參看了梁實秋先生、何懷宏先生等的譯本,並于其中精彩的部分多有汲取,在此對各位先輩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第五卷至第九卷以及第十一卷由林芸翻譯,第一卷至第四卷及第十卷與第十二卷為程貴超翻譯。

毋庸諱言,我們80後的一代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論學識修養均難望先輩之項背,然而與此同時。我們所處的時代也已從以作者為中心轉作以讀者為中心。因此,我們相信翻譯工作也應當由博學多識之學人的一己之力,轉作普通讀者亦可參與其中的多人之勞;相應地,翻譯的原則也應由學者式的“信達雅”轉作讀者化的“信達雅”,亦即譯本經由普通讀者勘正並為他們所樂于接受。我們這次的翻譯也是秉持這樣的原則完成的,在此我們特別感謝以普通讀者的身份為我們校稿的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系馬海良教授、南京大學歷史系石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際會計專業研究生徐洪強、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研究生焦安勇、北京外國語大學愛爾蘭研究專業研究生羅來明、自由譯者張文思、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徐瀟、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研究生吳揚。

雖有多人校稿,我們的翻譯仍然難免疏漏之處。敬請各屆人士不吝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