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未來》收集了他探討人的未來問題的主要論文。這些論文構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包含豐富、深刻的創見,使人讀來覺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未來學創始人。
人的未來的問題在德日進的著作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基本興趣不在于藝術的未來、科學的未來、西方文明的未來,他的視覺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視覺,也就是說,他致力于認識世界的結構和演化,不僅細致地分析種種最隱秘的自然現象,而且還以完全連貫的、可理解的方式探究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系。
本書收集了他探討人的未來問題的主要論文。這些論文構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整體,包含豐富、深刻的創見,使人讀來覺得其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未來學創始人。
目錄
中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人類進步手記
第二章 社會傳承與進步
第三章 大抉擇
第四章 關于人類進步的思考
第五章 新精神
第六章 生命與行星
第七章 大事乍現︰人類全球化
第八章 關于原子彈引起的精神反響的幾點思考
第九章 和平的信念
第十章 “心智層”的形成
第十一章 對人類的信念
第十二章 關于人權的幾點思考
第十三章 人類進化的再躍及其結果
第十四章 騷動還是新生?
第十五章 未來的趨勢和條件
第十六章 民主理念的本質
第十七章 生物進化是否在人類身上發生?
第十八章 問題的核心
第十九章 論我們前面“超人性”的可能存在
第二十章 人類達成普世共識的構想與希望
第二十一章 從前人性到超人性︰地球生存的諸階段
第二十二章 人類的末日
編者注
後記
譯名對照
前言
第一章 人類進步手記
第二章 社會傳承與進步
第三章 大抉擇
第四章 關于人類進步的思考
第五章 新精神
第六章 生命與行星
第七章 大事乍現︰人類全球化
第八章 關于原子彈引起的精神反響的幾點思考
第九章 和平的信念
第十章 “心智層”的形成
第十一章 對人類的信念
第十二章 關于人權的幾點思考
第十三章 人類進化的再躍及其結果
第十四章 騷動還是新生?
第十五章 未來的趨勢和條件
第十六章 民主理念的本質
第十七章 生物進化是否在人類身上發生?
第十八章 問題的核心
第十九章 論我們前面“超人性”的可能存在
第二十章 人類達成普世共識的構想與希望
第二十一章 從前人性到超人性︰地球生存的諸階段
第二十二章 人類的末日
編者注
後記
譯名對照
序
如今,互聯網已遍布全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許多人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可是,在使用互聯網的千千萬萬人當中,有多少人知道,德日進被喻為互聯網的守護神?
法國哲學家、地質學家和古脊椎動物學家、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德日進〈Pieffe Teil-hard de Chadin)1881年5月1日出生于法國中南部城市克萊蒙費朗附近一個叫奧辛(Opines,)的地方,有11個兄弟姐妹,他在這個大家庭中排行第四。德日進的宗教靈性自小受母親開導,他11歲被送進耶穌會神學院讀書,後來轉學到英國,分別獲得哲學學士、數學學士,以及文學碩士學位。隨後,德日進在埃及的開羅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然後再返回英國攻讀神學,于1911年8月24日被任命為神父。
德日進在科學志趣上受到父親的甚大影響,因為其父是個業余博物研究者。1912~1914年,德日進在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uscle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的古生物實驗室工作,從事第三紀中期哺乳動物的研究,在歐洲參與考古發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日進參加戰時救護工作,因勇敢而多次獲得表彰和勛章。隨後,他在巴黎索邦神學院(巴黎大學前身)學習,先後獲得地質學、生物學和動物學三個學位。1920年,他在巴黎天主教學院(Institut Catholique de Pals)教地質學,于1922年在該校獲得科學博士學位而升任副教授,並在以後展開的一系列國際古生物和地質調查活動中最終成為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
1923年,德日進跟隨桑志華(Emile Licent)首次來到中國,後者在天津負責天津北疆博物館(現天津自然博物館)與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合作研究。翌年,德日進返國教書,後因在原罪問題上與教會意見不合而于1926年被派往天津,自此開始了他20年左右主要以中國為基地的國際考古與地質研究生涯。在前lO年里,他先後與楊鐘健、桑志華、步達生(Davidn Black,加拿大人)等人在中國進行過5次較大規模的野外考察,參與了月口店北京猿人的考古發掘工作,為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地質學建設作出了許多貢獻。此外,他的足跡還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他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跟許多著名同行交往,結交了許多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進于1946年返回法國,得到過多種榮譽。聯合國成立後,德日進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因此該組織曾在1965年德日進逝世lO周年和1981年德日進誕辰100周年之際分別組織過紀念他的研討會。德日進生前與教會的矛盾始終無法化解,所以他後來移居環境相對寬松的美國,最後于1955年4月lO日在紐約逝世。由于德日進的哲學思想與教義有矛盾,因此他受到耶穌會的譴責,他的著作也被禁止,他的觀點只在小範圍內流傳和討論。隨著他的更多著作在他逝世後發表,他的哲學思想逐漸傳播開來,在上世紀60年代前後形成了一股德日進熱,此後一直在學術界和一般大眾中產生較大影響。
德日進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人的現象》、《神的氛圍》等和論文、演講稿和書信中。由于前兩書已有中譯本,所以我們在此不再對其加以討論,而僅僅從本書的角度談談德日進的哲學思想。
德日進是個多產作者,法國索伊版(Gdidons du Seuil)的《德日進全集》包羅了他的13卷純專業外著作,以及日記、書信、考古和地質專業的論著。本書即《人的未來》是《全集》中的第5卷,由23篇文幸(目錄中的第4單元包含兩篇文章)和一個後記構成,按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最早的寫于1920年,最遲的寫于1952年(最後一篇文章中附有一個寫于1916年的文章節選,後記中作者日記的最後一頁則寫于他逝世前3天)。這些文章雖然寫作時間跨度超過30年,但主題集中,具有較好的連貫性,這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哲學思想的一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編者的獨到眼光;此外,全書讀起來還可以使讀者得到一個統一、完整、清晰的印象。
在《人的未來》中,作者闡述了自己的宇宙觀。這個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天地萬物遵循復雜律或意識律以及復現律定向演化。作者認為,宇宙自始至終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沒有或低級意識向最高意識演化,是一個會聚性的(convergent,或譯收斂性的)定向(dirig6)演化過程(當然也伴隨著一個發散過程,divergence),這就是復雜律(loi de complexit)或意識律(loi de consolenc)。按照德日進的看法,在宇宙初開之後,意識就在宇宙中存在,哪怕一般物質中都存在著忠識,只不過這種意識比較簡單,聚集程度不高,我們沒能覺察到或者無法用現有測量儀器檢測出來。幾十億年前,當宇宙初開的時候,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天地萬物並不存在,大氣層充斥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密度小于空氣干億萬億倍,在各個方向上綿延千億萬億公里。這種狀態是極度不穩定的,在一個地方偶然出現的任何分布不平衡,立即就會引起整座大廈分崩離析,並以越來越大的密集度旋轉而凝結成一個個巨大的團塊。因此,德日進也把這個過程稱為以自身為指向(自我中心)的螺旋過程(enroulement),或聚合旋轉過程。行星的形成則是另一回事。根據德日進推薦的一種說法,行星的形成是由于另一個太陽(我們的“父星”)從我們的太陽附近(小于太陽直徑3倍的地方)擦過,憑著其引力從我們的太陽中吸出一個紡錘狀物質長帶,這個物質長帶斷裂、冷卻後就形成了傳統所說的九人行星(如今,小冥王星已不再被視為“大”行星)。
……
法國哲學家、地質學家和古脊椎動物學家、天主教耶穌會神父德日進〈Pieffe Teil-hard de Chadin)1881年5月1日出生于法國中南部城市克萊蒙費朗附近一個叫奧辛(Opines,)的地方,有11個兄弟姐妹,他在這個大家庭中排行第四。德日進的宗教靈性自小受母親開導,他11歲被送進耶穌會神學院讀書,後來轉學到英國,分別獲得哲學學士、數學學士,以及文學碩士學位。隨後,德日進在埃及的開羅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然後再返回英國攻讀神學,于1911年8月24日被任命為神父。
德日進在科學志趣上受到父親的甚大影響,因為其父是個業余博物研究者。1912~1914年,德日進在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Muscle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的古生物實驗室工作,從事第三紀中期哺乳動物的研究,在歐洲參與考古發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日進參加戰時救護工作,因勇敢而多次獲得表彰和勛章。隨後,他在巴黎索邦神學院(巴黎大學前身)學習,先後獲得地質學、生物學和動物學三個學位。1920年,他在巴黎天主教學院(Institut Catholique de Pals)教地質學,于1922年在該校獲得科學博士學位而升任副教授,並在以後展開的一系列國際古生物和地質調查活動中最終成為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
1923年,德日進跟隨桑志華(Emile Licent)首次來到中國,後者在天津負責天津北疆博物館(現天津自然博物館)與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合作研究。翌年,德日進返國教書,後因在原罪問題上與教會意見不合而于1926年被派往天津,自此開始了他20年左右主要以中國為基地的國際考古與地質研究生涯。在前lO年里,他先後與楊鐘健、桑志華、步達生(Davidn Black,加拿大人)等人在中國進行過5次較大規模的野外考察,參與了月口店北京猿人的考古發掘工作,為中國早期考古學和地質學建設作出了許多貢獻。此外,他的足跡還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他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跟許多著名同行交往,結交了許多朋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進于1946年返回法國,得到過多種榮譽。聯合國成立後,德日進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因此該組織曾在1965年德日進逝世lO周年和1981年德日進誕辰100周年之際分別組織過紀念他的研討會。德日進生前與教會的矛盾始終無法化解,所以他後來移居環境相對寬松的美國,最後于1955年4月lO日在紐約逝世。由于德日進的哲學思想與教義有矛盾,因此他受到耶穌會的譴責,他的著作也被禁止,他的觀點只在小範圍內流傳和討論。隨著他的更多著作在他逝世後發表,他的哲學思想逐漸傳播開來,在上世紀60年代前後形成了一股德日進熱,此後一直在學術界和一般大眾中產生較大影響。
德日進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人的現象》、《神的氛圍》等和論文、演講稿和書信中。由于前兩書已有中譯本,所以我們在此不再對其加以討論,而僅僅從本書的角度談談德日進的哲學思想。
德日進是個多產作者,法國索伊版(Gdidons du Seuil)的《德日進全集》包羅了他的13卷純專業外著作,以及日記、書信、考古和地質專業的論著。本書即《人的未來》是《全集》中的第5卷,由23篇文幸(目錄中的第4單元包含兩篇文章)和一個後記構成,按寫作時間順序排列,最早的寫于1920年,最遲的寫于1952年(最後一篇文章中附有一個寫于1916年的文章節選,後記中作者日記的最後一頁則寫于他逝世前3天)。這些文章雖然寫作時間跨度超過30年,但主題集中,具有較好的連貫性,這一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哲學思想的一貫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編者的獨到眼光;此外,全書讀起來還可以使讀者得到一個統一、完整、清晰的印象。
在《人的未來》中,作者闡述了自己的宇宙觀。這個宇宙觀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天地萬物遵循復雜律或意識律以及復現律定向演化。作者認為,宇宙自始至終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沒有或低級意識向最高意識演化,是一個會聚性的(convergent,或譯收斂性的)定向(dirig6)演化過程(當然也伴隨著一個發散過程,divergence),這就是復雜律(loi de complexit)或意識律(loi de consolenc)。按照德日進的看法,在宇宙初開之後,意識就在宇宙中存在,哪怕一般物質中都存在著忠識,只不過這種意識比較簡單,聚集程度不高,我們沒能覺察到或者無法用現有測量儀器檢測出來。幾十億年前,當宇宙初開的時候,像我們現在這樣的天地萬物並不存在,大氣層充斥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密度小于空氣干億萬億倍,在各個方向上綿延千億萬億公里。這種狀態是極度不穩定的,在一個地方偶然出現的任何分布不平衡,立即就會引起整座大廈分崩離析,並以越來越大的密集度旋轉而凝結成一個個巨大的團塊。因此,德日進也把這個過程稱為以自身為指向(自我中心)的螺旋過程(enroulement),或聚合旋轉過程。行星的形成則是另一回事。根據德日進推薦的一種說法,行星的形成是由于另一個太陽(我們的“父星”)從我們的太陽附近(小于太陽直徑3倍的地方)擦過,憑著其引力從我們的太陽中吸出一個紡錘狀物質長帶,這個物質長帶斷裂、冷卻後就形成了傳統所說的九人行星(如今,小冥王星已不再被視為“大”行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