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的寒冬仍未離去,全球主要股市仍處在大熊市之中難以自拔。但是,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事實上,牛熊交替永遠是股市的常態,大起大落對股市猶如四季更替。牛熊交替似乎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又在人的掌控之中,矛盾的辯證統一使得投資者務必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用各種眼光來打量股市的生態和運行規律以免誤入歧途。
在股市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令投資者調整自我的自覺性靈動起來,也令地球上的一切更加多極、多元、多彩。迎接變化將成為我們別無選擇的選擇,也許,接納世界就接納了自我,接納自我就讀懂了股市。
本書的作者均系我國著名證券專家,傾力寫就《中國股市:輪回中的涅架》一書,正是要與讀者分享對中國股市運行規律的理解和把握。全書縱覽本輪牛熊轉換的前世今生,置身於全球經
濟發展的開闊視角,從全球流動性過剩催生世界范圍的資產價格泡沫說起,論及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周期調整、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等專題。重點對中國股市運行規律、投資者行為、券商發
展模式展開深入分析,並與海外券商的發展經驗進行比較研究。
目錄
上篇 牛市盛宴:中國式泡沫
第一章 總論:全球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中國股市——海外經驗與中國實踐
第一節 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股市發展歷程借鑒
第二節 中國股市本輪調整(2005~2008年)的經濟學分析
第二章 資金推動型牛市?——流動性過剩對股市影響機制
第一節 流動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節 流動性過剩的度量與指標設定
第三節 流動性過剩對我國證券市場影響及其途徑
第三章 中國式泡沫
第一節 資產泡沫的主要特征界定
第二節 理性泡沫理論及主要模型
第三節 中國股市泡沫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股價結構
第一節 股價結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第二節 現階段股價結構與運行特征
第三節 股價結構歷史規律比較
第四節 股價結構與投資者行為
第五章 挖掘中國股市中的高成長股
第一節 中國股市歷次高成長股的分析
第二節 中國股市歷次高成長股的生成原因
第三節 股市長期高成長股的分析
第六章 牛市中的中國投資者交易行為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客戶分類與指標選擇
第二節 客戶賬戶倉位構成及資金流向變動趨勢分析
第三節 投資者A股買賣行為分析
第七章 牛市盛宴中的中國證券行業:盈利模式、行業結構與效率
第一節 中國券商的盈利模式選擇——基於中外券商比較的視角
第二節 中國證券業的結構與效率
第三節 中國券商主要業務的回顧與展望
第四節 借鑒銀保改進證券營銷模式分析
中篇 深度調整: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八章 寬幅震盪:都是限售股惹的禍?
第一節 股權分置改革、擴容預期及其市場反應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 股權分置改革能否促進上市公司價值的提升?
第三節 限售股解禁對證券市場的影晌
第九章 無法預料的通貨膨脹
第十章 失控的國際經濟環境:資貸危機的影響究竟有多深?
第十一章 大調整——夯實證券市場基礎的契機
下篇 前景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第十二章 創新業務與工具:股指期貨推出時機及影響
第十三章 我國私募基金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第十四章 開放是促進創新與發展有效手段
第十五章 向巴菲特學習投資哲學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總論:全球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中國股市——海外經驗與中國實踐
第一節 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股市發展歷程借鑒
第二節 中國股市本輪調整(2005~2008年)的經濟學分析
第二章 資金推動型牛市?——流動性過剩對股市影響機制
第一節 流動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二節 流動性過剩的度量與指標設定
第三節 流動性過剩對我國證券市場影響及其途徑
第三章 中國式泡沫
第一節 資產泡沫的主要特征界定
第二節 理性泡沫理論及主要模型
第三節 中國股市泡沫的實證研究
第四章 「中國特色」的股價結構
第一節 股價結構的理論和實證研究
第二節 現階段股價結構與運行特征
第三節 股價結構歷史規律比較
第四節 股價結構與投資者行為
第五章 挖掘中國股市中的高成長股
第一節 中國股市歷次高成長股的分析
第二節 中國股市歷次高成長股的生成原因
第三節 股市長期高成長股的分析
第六章 牛市中的中國投資者交易行為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客戶分類與指標選擇
第二節 客戶賬戶倉位構成及資金流向變動趨勢分析
第三節 投資者A股買賣行為分析
第七章 牛市盛宴中的中國證券行業:盈利模式、行業結構與效率
第一節 中國券商的盈利模式選擇——基於中外券商比較的視角
第二節 中國證券業的結構與效率
第三節 中國券商主要業務的回顧與展望
第四節 借鑒銀保改進證券營銷模式分析
中篇 深度調整: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八章 寬幅震盪:都是限售股惹的禍?
第一節 股權分置改革、擴容預期及其市場反應的實證研究
第二節 股權分置改革能否促進上市公司價值的提升?
第三節 限售股解禁對證券市場的影晌
第九章 無法預料的通貨膨脹
第十章 失控的國際經濟環境:資貸危機的影響究竟有多深?
第十一章 大調整——夯實證券市場基礎的契機
下篇 前景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第十二章 創新業務與工具:股指期貨推出時機及影響
第十三章 我國私募基金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第十四章 開放是促進創新與發展有效手段
第十五章 向巴菲特學習投資哲學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中國股市這一輪的暴漲暴跌扣人心弦。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國股市最重要的指標——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6日的998點起步,上升到2007年10月16日的6 124點;而后接下來的時間里上證指數急轉直下,2008年lO月31日下探到1 664.
93點,最大跌幅超過了70%。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以65.39%的跌幅居全球第13位。股市的大起大落使很多股民的財富驟然縮水,令人矚目的是,不但散戶受到了很大損失,就連金融大戶也受到很大打擊。
其實,如果我們放寬觀察的眼界,會發現中國股市這輪調整絕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全球所有股市——包括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幾乎全部經歷了相同的歷程,中國股市只是全球市場大勢的一個組成部分。從2002年年底到2007年lO月,全球主要的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市場都經歷了一輪長達五年的牛市,其中表現最好的俄羅斯股市漲幅高達700%,中國股市220%的漲幅不僅落后於俄羅斯,還落后於「金磚國家」的印度(漲幅為522%)和巴西(漲幅為371%)。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沖擊下,2008年,不管是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都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跌勢,市值都接近甚至遠超過「腰斬」。道瓊斯指數2008年共下跌34%,標准普爾500指數全年下跌38%,跌幅創下自1937年以來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全年下跌了40. 5%,跌幅創35年新高,甚至超出了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破裂時39%的跌幅。僅標准普爾500成份股便蒸發了5萬億美元以上的財富⊙發達經濟體如此,新興市場也未能「脫鉤」。其中,受到油價下跌和金融危機雙重打擊的俄羅斯股市全年跌幅超過70%,上證指數的跌幅也高達65.39%,「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和巴西,股市全年跌幅也都超過40%。
撫今追昔,回首中國股市的這輪暴漲暴跌,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深入探究「牛市」的根源在哪里,「牛市」的根基是否可靠?暴跌來臨之時,市場基礎是否發生了變化?更需要把中國市場置身於全球視角來考察,以更為寬廣的視野來分析中國股市,基於此,我們嘗試從流動性的角度解析中國股市的這輪暴漲暴跌。
一、美元過剩導致的全球流動性過剩
近20年來,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日益向非實體領域傾斜。國際清算銀行2007年的季報顯示,2006年底全球衍生品交易額為431萬億美元,差不多是全球GDP總量的lO倍,當然這只是名義金額不是本金。但麥肯錫的相關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金融資產達140萬億美元,是同期全球GDP的3倍多。預計到2010年,全球金融資產總值將達到214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3%。
從宏觀上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股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泡沫化現象和持續性趨勢。泡沫經濟不僅表現在發達國家,也表現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范圍內資產價格的增長速度超平均達到了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說,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用3元的市場價格表達傳統理念中價值1元錢的資產。
……
其實,如果我們放寬觀察的眼界,會發現中國股市這輪調整絕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全球所有股市——包括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幾乎全部經歷了相同的歷程,中國股市只是全球市場大勢的一個組成部分。從2002年年底到2007年lO月,全球主要的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市場都經歷了一輪長達五年的牛市,其中表現最好的俄羅斯股市漲幅高達700%,中國股市220%的漲幅不僅落后於俄羅斯,還落后於「金磚國家」的印度(漲幅為522%)和巴西(漲幅為371%)。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沖擊下,2008年,不管是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都遭遇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跌勢,市值都接近甚至遠超過「腰斬」。道瓊斯指數2008年共下跌34%,標准普爾500指數全年下跌38%,跌幅創下自1937年以來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全年下跌了40. 5%,跌幅創35年新高,甚至超出了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破裂時39%的跌幅。僅標准普爾500成份股便蒸發了5萬億美元以上的財富⊙發達經濟體如此,新興市場也未能「脫鉤」。其中,受到油價下跌和金融危機雙重打擊的俄羅斯股市全年跌幅超過70%,上證指數的跌幅也高達65.39%,「金磚四國」中的印度和巴西,股市全年跌幅也都超過40%。
撫今追昔,回首中國股市的這輪暴漲暴跌,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深入探究「牛市」的根源在哪里,「牛市」的根基是否可靠?暴跌來臨之時,市場基礎是否發生了變化?更需要把中國市場置身於全球視角來考察,以更為寬廣的視野來分析中國股市,基於此,我們嘗試從流動性的角度解析中國股市的這輪暴漲暴跌。
一、美元過剩導致的全球流動性過剩
近20年來,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飛速發展,全球經濟日益向非實體領域傾斜。國際清算銀行2007年的季報顯示,2006年底全球衍生品交易額為431萬億美元,差不多是全球GDP總量的lO倍,當然這只是名義金額不是本金。但麥肯錫的相關報告指出,2005年全球金融資產達140萬億美元,是同期全球GDP的3倍多。預計到2010年,全球金融資產總值將達到214萬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53%。
從宏觀上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股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泡沫化現象和持續性趨勢。泡沫經濟不僅表現在發達國家,也表現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范圍內資產價格的增長速度超平均達到了經濟增長速度的3倍,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說,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用3元的市場價格表達傳統理念中價值1元錢的資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