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診斷猶如高手辦案。尋找證據不放過蛛絲馬跡,分析證據又需要去偽存真。當事人有時會過分渲染,令呈現的症狀紛繁蕪雜。但有時又會刻意掩飾,使人無從著手。
以精神和行為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既可能是大腦病變的結果,也可能是軀體疾病的表現,更有可能是重大生活事件、腦功能與腦結構損害與器官系統病變綜合作用的產物。如何在縱向上將幼年生活經歷、個人成長經歷、所處的地理與文化語境、疾病史,在橫向上把臨床發現、檢查所見以及本次疾病的發作形態有機整合,形成最終的精神科診斷,既需要知識,也需要技巧,還應該遵循一定的臨床診斷方法。
自從一百多年前現代精神病學奠基以來,學科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這既得益於神經科學的巨大貢獻,也受惠於眾多臨床精神病學家在臨床方法學上的孜孜探索。
James Morrison是一位資深的臨床精神病學教育家。他結合DSM系統編輯的若干本有關精神科臨床實踐的參考書,已經被美國精神科住院醫師奉為圭臬。
李歡歡、石川兩位青年精神科醫生利用業余時間,精心翻譯了這部書。譯文准確流暢。可讀性強。他們在翻譯過程中不斷感受到這本書強烈的實用性和啟發性,相信本書的讀者也一定會深有同感。
James Morrison,醫學博士,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里德學院獲學士學位;之後,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並接受精神科培訓。他曾長期在多個私立和公立醫院從事臨床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現為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臨床精神病學教授。其他著作包括《初次訪談,讓DSM-Ⅳ更容易》《心理問題掩蓋下的軀體障礙》《兒童與青少年的訪談技巧》等。
目錄
第一部分 診斷學基礎
第一章 診斷之路
診斷路徑圖
第二章 從診斷路徑圖開始
症狀和體征
綜合征的必要性
第三章 診斷方法
鑒別診斷
安全層次
關於Carson的更多信息
決策樹
第四章 整合診斷
當信息來源相互沖突時
評估數據,列出鑒別診斷
處理矛盾的信息
第五章 關於不確定情況的處理
為什麽存在不確定性?
處理診斷的不確定性
術語「未確診」的價值
為什麽我們不能做出診斷?
第六章 多重診斷
什麽是共病?
為什麽要做出共病診斷?
識別共病
給共病診斷排序
共病診斷之間的聯系
第七章 核對
討論Vemnica的案例
容易忽視的問題
過度使用的診斷
使用公式進行檢驗
案例追蹤
改變診斷面臨的挑戰
第二部分 建立診斷集
第八章 全面了解患者
童年期
成年生活和生存狀況
家族史
第九章 軀體疾病和精神診斷
軀體疾病如何和精神障礙相聯系
精神症狀的生理原因
軀體化障礙:一個特例
利用軀體症狀進行診斷
物質濫用和精神障礙
第十章 診斷和精神狀況檢查
外表
心境/情感
言語的流暢性
思維內容
認知和智力資源
自知力和判斷力
第三部分 診斷技術的應用
第十一章 診斷抑郁和躁狂
抑郁綜合征
躁狂及其變異形式
共病
界限
第十二章 診斷焦慮和恐懼
驚恐障礙和恐懼症
廣泛性焦慮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強迫沖動障礙以及共病
急性應激障礙
第十三章 診斷精神病態
精神分裂症:亞型和變異形式
器質性精神病
物質使用相關性精神病
其他的精神障礙和共病
短暫性精神障礙
感應性精神障礙
第十四章 診斷記憶和思維障礙
譫妄和痴呆
其他的認知障礙和共病
未達到障礙的認知問題
遺忘和分離
第十五章 診斷物質濫用和其他成癮障礙
物質濫用
與物質濫用相關的障礙
其他成癮
第十六章 診斷人格障礙和關系問題
界定PD的診斷
診斷關系問題
從正常中區分出障礙
第十七章 臨床診斷之外的問題:依從性、自殺和暴力
依從性
自殺
第十八章 患者集錦
附錄 診斷原則
創建一個鑒別診斷
當信息來源相矛盾時
分析不確定性
多重診斷
參考文獻
第一章 診斷之路
診斷路徑圖
第二章 從診斷路徑圖開始
症狀和體征
綜合征的必要性
第三章 診斷方法
鑒別診斷
安全層次
關於Carson的更多信息
決策樹
第四章 整合診斷
當信息來源相互沖突時
評估數據,列出鑒別診斷
處理矛盾的信息
第五章 關於不確定情況的處理
為什麽存在不確定性?
處理診斷的不確定性
術語「未確診」的價值
為什麽我們不能做出診斷?
第六章 多重診斷
什麽是共病?
為什麽要做出共病診斷?
識別共病
給共病診斷排序
共病診斷之間的聯系
第七章 核對
討論Vemnica的案例
容易忽視的問題
過度使用的診斷
使用公式進行檢驗
案例追蹤
改變診斷面臨的挑戰
第二部分 建立診斷集
第八章 全面了解患者
童年期
成年生活和生存狀況
家族史
第九章 軀體疾病和精神診斷
軀體疾病如何和精神障礙相聯系
精神症狀的生理原因
軀體化障礙:一個特例
利用軀體症狀進行診斷
物質濫用和精神障礙
第十章 診斷和精神狀況檢查
外表
心境/情感
言語的流暢性
思維內容
認知和智力資源
自知力和判斷力
第三部分 診斷技術的應用
第十一章 診斷抑郁和躁狂
抑郁綜合征
躁狂及其變異形式
共病
界限
第十二章 診斷焦慮和恐懼
驚恐障礙和恐懼症
廣泛性焦慮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強迫沖動障礙以及共病
急性應激障礙
第十三章 診斷精神病態
精神分裂症:亞型和變異形式
器質性精神病
物質使用相關性精神病
其他的精神障礙和共病
短暫性精神障礙
感應性精神障礙
第十四章 診斷記憶和思維障礙
譫妄和痴呆
其他的認知障礙和共病
未達到障礙的認知問題
遺忘和分離
第十五章 診斷物質濫用和其他成癮障礙
物質濫用
與物質濫用相關的障礙
其他成癮
第十六章 診斷人格障礙和關系問題
界定PD的診斷
診斷關系問題
從正常中區分出障礙
第十七章 臨床診斷之外的問題:依從性、自殺和暴力
依從性
自殺
第十八章 患者集錦
附錄 診斷原則
創建一個鑒別診斷
當信息來源相矛盾時
分析不確定性
多重診斷
參考文獻
序
診斷在精神科臨床工作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對患者疾病診斷的正確與否,將直接決定患者的治療進程和預後。精神疾病與內外科疾病診斷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多數功能性精神疾病是依據症狀學來進行診斷,並不具備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陽性結果。這就要求精神科臨床工作者在評估患者時,必須有效地利用信息進行邏輯思考以做出正確的診斷,而不是依賴客觀檢查。現行的多個精神疾病診斷系統,包括DSM,ICD和CCMD,在主要精神疾病的診斷標准上趨於一致,將各種精神疾病的診斷從症狀、嚴重程度、病程和排除四大標准上進行歸納,以方便診斷。對於初學者和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師來說,這些診斷系統無疑對於診斷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過度依賴這些診斷標准,會使得我們在評估過程中,只注重通過挖掘患者的症狀來獲得診斷,而忽視診斷原則和技術的運用,以及邏輯診斷思路的培養,尤其忽視獲取新的信息以更新診斷。在精神科工作多年,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在診斷上抱著「存異求同」的態度,即對於疑難病例,患者最終的診斷是以年資最高的教授判斷為准。無論在醫學院學習時或是在臨床實踐階段,我們更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通過精神狀況檢查來挖掘症狀以獲得診斷,而不是系統地學習診斷的程序和原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忽視診斷過程中有價值的信息。然而,在面對患者時,如何結合患者既往史和現病史中有價值的信息,有效地運用診斷和鑒別診斷原則,培養邏輯診斷思路對精神科臨床工作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精神科臨床診斷的專業書籍並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從國外引入一些相關專著。James Morrison所著《精神科臨床診斷》,由美國著名的Guilford出版社於2007年出第一版,國內尚未翻譯過該書。美國多所大學的學者對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書對於提高精神科工作者的臨床技能很有幫助。《精神科臨床診斷》從診斷路徑、診斷方法和原理、整合診斷和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等多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如何建立精神科疾病診斷。該書還囊括了100多個臨床案例,對常見的精神障礙,包括抑郁和躁狂、焦慮和恐懼、精神病態、成癮障礙和人格障礙等的疾病本質進行深人剖析,結合實際案例,對診斷原則的運用進行深人淺出的分析,可讀性強。豐富的案例以及作者在分析案例時縝密的思路,一方面加深了讀者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精神科臨床工作者的實踐運用。總的說來,該書是一本優秀的有關精神科常見疾病臨床診斷的著作,對於初學者或有多年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師而言,都值得一讀。譯者在通覽原著后受益匪淺,於是決定將之譯成中文,以供同行參考。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本書終於翻譯完成,其中我承擔了本書前十四章的翻譯工作,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石川醫師承擔后四章的翻譯工作。另外還要感謝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楊雪嶺和廖小蘭參與部分書稿的初譯工作,感謝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萬干心理」為本書的翻譯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由於時間倉促,譯稿中難免出現疏漏和錯誤,還請讀者們予以指正,不吝賜教!
目前國內精神科臨床診斷的專業書籍並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從國外引入一些相關專著。James Morrison所著《精神科臨床診斷》,由美國著名的Guilford出版社於2007年出第一版,國內尚未翻譯過該書。美國多所大學的學者對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該書對於提高精神科工作者的臨床技能很有幫助。《精神科臨床診斷》從診斷路徑、診斷方法和原理、整合診斷和全面了解患者信息等多個方面,系統地闡述了如何建立精神科疾病診斷。該書還囊括了100多個臨床案例,對常見的精神障礙,包括抑郁和躁狂、焦慮和恐懼、精神病態、成癮障礙和人格障礙等的疾病本質進行深人剖析,結合實際案例,對診斷原則的運用進行深人淺出的分析,可讀性強。豐富的案例以及作者在分析案例時縝密的思路,一方面加深了讀者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於精神科臨床工作者的實踐運用。總的說來,該書是一本優秀的有關精神科常見疾病臨床診斷的著作,對於初學者或有多年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師而言,都值得一讀。譯者在通覽原著后受益匪淺,於是決定將之譯成中文,以供同行參考。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本書終於翻譯完成,其中我承擔了本書前十四章的翻譯工作,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石川醫師承擔后四章的翻譯工作。另外還要感謝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楊雪嶺和廖小蘭參與部分書稿的初譯工作,感謝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萬干心理」為本書的翻譯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由於時間倉促,譯稿中難免出現疏漏和錯誤,還請讀者們予以指正,不吝賜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