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
定價:215
NT $ 187
 

內容簡介

本書診斷的都是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典型的、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既有嶄新的視角、入微的分析,又有針對性強的建議,篇篇扎根、點點寫實,“即看”則可“即用”,能幫助教師總結經驗,提升教學質量,可操作性強,實效性突出。

本書內容翔實、文風質樸;觀點鮮明、述理嚴謹;選取的角度雖小,但分析透徹,富有啟發性。適合中學一線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在教學實踐和研究中參考借鑒,也可以作為高等師範院校初中數學教學的培訓教材。
 

目錄

[話題一] 教材的解讀與把握
1.1 教材解讀,如何恰當把握
1.2 如何找準教學的起點
1.3 如何對教材資源進行“二度”開發
1.4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該如何落實
1.5 教學目標該如何兼顧“三維目標”
1.6 德育、智育該如何融合起來
[話題二] 課堂教學設計
2.1 教學設計,如何體現“人文課堂”
2.2 如何利用教學素材滲透數學文化
2.3 如何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2.4 教學設計能否只追求方式的改變
2.5 導入設計,如何關注實效
2.6 設計這樣的課堂活動合適嗎
2.7 習題變式,怎樣變才能更有效
2.8 怎樣設計多樣的課內練習
2.9 課堂練習的設計如何體現層次性
2.10 課外作業,怎樣設計更好
2.11 如何精心設計好作業
2.12 復習課,如何出新意
[話題三] 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
3.1 情境設計如何注重實效
3.2 生活化引入如何注重真實性
3.3 怎樣的情境更適合學生的認知
3.4 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是否合理
3.5 新課程需要怎樣的概念導入
[話題四] 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調控
4.1 概念引入,如何引動學生的探究欲望
4.2 如何引導學生自學課本
4.3 這樣的例題教學,學生的思維究竟參與了多少
4.4 怎樣的結論教學有益學生思維的提升
4.5 “先定義、再訓練”與“先嘗試、再定義”,孰優孰劣
4.6 數學教學能否脫離生活
4.7 如何提高習題課的質量
4.8 復習課,僅是講與練的重復嗎
4.9 怎樣的復習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4.10 “結巴”教師,為何效果佔優
4.11 能小瞧“一句恰當的提示語”嗎
4.12 “教學語言”如何使數學課堂更加靈動
4.13 這樣的一事前提示”該不該
4.14 “做一做,說一說”就是“探究”嗎
4.15 在探究性活動中,教師該做什麼
4.16 探究順利就是成功嗎
4.17 “多動”的課堂怎樣讓學生“心動”
4.18 如何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19 如何把成功的機會留給學生
4.20 數學美,僅僅是一種“告訴”嗎
4.21 是節外生枝,還是思維創新
4.22 你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嗎
4.23 如何對待學生的錯誤
4.24 如何對待學生的“意外回答”
4.25 課堂小結能可有可無嗎
4.26 如何更好地發揮課堂小結的教學功能
4.27 怎樣發揮“閱讀材料”的教學功能
4.28 教學細節如何精雕細琢
[話題五]指導學生有效學習
5.1 數學知識點,怎樣記得輕松點
5.2 數學思想方法,能否“介紹”得生動些
5.3 如何彌補學生質疑意識的缺失
5.4 能否讓思維多走一步
5.5 數學學習,只能紙上談兵嗎
[話題六]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6.1 課件真能替代板書嗎
6.2 現代教育技術是服務人還是控制人
6.3 實物投影能完全代替學生板演嗎
6.4 現代教育技術,何時運用最恰當
[話題七] 課堂教學評價
7.1 怎樣表揚更有效
7.2 怎樣批評更有效
7.3 學生不肯問問題,該如何評價
7.4 學生看不懂應用題,該如何評價
7.5 追求“活潑”課堂,就能一味“賞識”嗎
7.6 誰該為這樣的錯誤“買單”
7.7 怎樣的作業批改更受學生關注
7.8 批改作業,只為打上“■”或“×”嗎
7.9 針對不良作業,怎樣評價
7.10 學生解答有誤,教師該如何評價
7.11 學生練習,怎樣評價更有效
7.12 學習評價,真的越快越好嗎
7.13 課堂評價,到底誰說了算
7.14 沒有完成計劃,就不是一堂好課嗎
[話題八] 課堂教學研究
8.1 這樣的“經驗總結”,就是教學研究嗎
8.2 復習課,如何反思更有效
8.3 這樣的案例分析有多少價值
8.4 听課、評課如何切實發揮功效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在初步完成教育基本理論更新、課程教材重建以及大量實踐驗證後,正在全國中小學教學領域加速推廣、普及與深入。這場影響深遠的教學改革運動,對于廣大中小學校以及新老教師不僅是機會也是挑戰,挑戰既源自于教育觀、課程觀、教師觀、學生觀等理念需要更新,更意味著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變革。在新課程改革中既有老問題,也有新問題。教師如何將通過培訓或研修,通過專家報告或同行交流等途徑獲得的“公共理論知識”,盡快地與自己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生成一種“個人實踐智慧”來解決這些教學問題?這對于實現新課改的目標顯得尤為重要。雖然不同區域不同層級的學校、不同教齡的教師對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專業發展的需求不盡相同,但提高課堂教學問題診斷水平和發展自己的教學技能卻是所有中小學教師的共同心願。正是基于這樣的考量,我們對來自教師教學第一線的突出的重點問題、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尤其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出現的新問題給予了持久和熱切的關注,組成由專家學者、優秀教師、新手教師等合作研究的學術共同體,分學科、分專題地進行課程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的課題研究,從而形成這套“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教學技能應用叢書”,為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一種應用性教學資源。

本叢書由理論基礎與實踐操作兩大部分構成。其中,理論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作為教學實踐的基礎而呈現的,實踐操作部分具有一定的情景性和創新性。叢書圍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教學評價與教學研究”三個內容板塊,通過若干個“話題”展開問題討論。每一問題的討論,采用邏輯實證思路,從四個層面具體展開︰問題呈現——再現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診斷分析——用新課程理念分析診斷問題的癥結所在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解決問題——提出獬決問題的對策、建議;拓展研討——提出值得進一步思考、探究的新問題,以啟發讀者進一層的思考探索,把對問題的分析討論引向更深、更新的層面。

在課前準備方面,教材的分析、把握、使用和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也是許多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或新手教師感到難度較大的環節。本叢書從如何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如何把握不同內容的教學特點;教學資源的開發和使用,教教材與用教材教等方面展開討論,幫助教師發展自已的教學設計技能,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達成、教學模式的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確定、備學情等等。

在課堂教學方面,本叢書主要關注教師四個方面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問題診斷、矯正策略等闡述。一是教師如何創設問題、交際、操作、生活等情境;二是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調控,包括如何處理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矛盾,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學步驟“有序”還是“無序”的判斷尺度等;三是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包括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指導、思維能力的開發等等,四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如何使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多媒體技術如何起到“輔助”教學作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用的條件與時機等。

在教學評價與教學研究方面,本叢書著重討論對學生學業評價和教師的行動研究。教學評價主要討論評價的激勵、診斷、導向等功能的實施,包括學生平時作業和練習的設計與講評,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如回答問題、小組討論等)的即時或延緩評價,評價手段、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等。行動研究,主要討論對課堂教學實踐的反思、評課、敘事研究、案例分析等。

這套叢書的編寫者,有教研員、基層學校領導,而更多的是來自一線的特級教師、名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干教師,他們都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功底,是真正的“研究型實踐者”(或者稱“反思型實踐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們對課堂教學有深入的觀察和研究,尤其是對課堂教學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見地。因此,這套叢書中所揭示的問題,都是來自教學實際的“真”問題;對問題所作的診斷分析,能喚起讀者的警覺、深思和共鳴;所提出的建議和提示,能為教師解決問題和困惑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為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和教學水平作實實在在的指導。

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長期以來似乎存在著一條難以逾越的“卡夫丁峽谷”,無數的教育者曾經嘗試通過多種努力將其填平。然而,時至今日,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無縫化對接仍然是一項未竟的事業。我們秉持“前僕後繼”的精神和勇氣,憑著長期從事教師培訓所累積的經驗與感悟,編寫成這套應用性教學叢書,呈現給所有熱愛基礎教育事業的中小學教師們。我們相信,本套叢書所揭示的成功“教經”與教訓,必將啟迪和增進各位讀者的教學實踐智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