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文人筆撻文人、知識分子拷問知識分子的書,是對近些年來整個中國知識界種種怪誕情狀的回應。學術娛樂化、文人市井化、思想侏儒化、教育數量化┅┅這一切,如同驚雷不斷撼動著深寂的書齋。
作者對目前中國的思想、教育和學術進行了犀利的批判,指出「斯文」作為文人特有人格的當代喪失。君子作為文人的理想人格,是「文」和「質」的統一,因為文,所以能琴棋書畫,「風乎舞雩,詠而歸」;因為質,所以能如孔融面詆魏武,梁漱溟「考驗」領袖。
而斯文的墮落又和教育的弊端糾結在一起,產生復雜的互動,這就更增加了問題的嚴重性和改革的困難。
作者身處學林之中,臨幾振衣,「揭出了病痛,引起療救的注意」,既是省人,也是自省。
章啟群,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方美學、中國學等。主要著作:《論魏晉自然觀》、《新編西方美學史》、《意義的本體論》、《百年中國美學史略》等。
目錄
序 優雅距離我們有多遠?
甲思想批判
一 我們的人文精神為何悄然離去?
——論知識分子與文化「書面文本」
二 學術性為何成為問題?
——從中國美學說起
三 詩人自殺究竟有什麽意義?
——評劉小楓先生的一個觀點兼談海子自殺
事件
附錄一 從對傳統文本的誤讀透視顧城事件
附錄二 中國美學:眾里尋他千百度
乙 教育批判
四 當前中國教育的潛在破壞性分析及其對策
五 中國人為什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
——從黃全愈先生的素質教育觀念談起
六 教育殺人,罪犯買單
——追問傅成勵血案的深層問題
附錄一 大學如何才是大學?
附錄二 北大的改革也需要大手筆
附錄三 中學語文教材的科學性如何保證?
丙 學術批判
七 「實踐美學」為什麽走向終結?
八 如何探討中國藝術精神?
——質疑徐復觀對於《庄子》「道」的理解
九 「政治天文學」之說能否成立?
——與江曉原先生商榷兼談古代天文學向占星學的轉折
附錄一 關於《庄子》的通信
附錄二 武則天與歷史理·陛
跋
甲思想批判
一 我們的人文精神為何悄然離去?
——論知識分子與文化「書面文本」
二 學術性為何成為問題?
——從中國美學說起
三 詩人自殺究竟有什麽意義?
——評劉小楓先生的一個觀點兼談海子自殺
事件
附錄一 從對傳統文本的誤讀透視顧城事件
附錄二 中國美學:眾里尋他千百度
乙 教育批判
四 當前中國教育的潛在破壞性分析及其對策
五 中國人為什麽不能獲得諾貝爾獎?
——從黃全愈先生的素質教育觀念談起
六 教育殺人,罪犯買單
——追問傅成勵血案的深層問題
附錄一 大學如何才是大學?
附錄二 北大的改革也需要大手筆
附錄三 中學語文教材的科學性如何保證?
丙 學術批判
七 「實踐美學」為什麽走向終結?
八 如何探討中國藝術精神?
——質疑徐復觀對於《庄子》「道」的理解
九 「政治天文學」之說能否成立?
——與江曉原先生商榷兼談古代天文學向占星學的轉折
附錄一 關於《庄子》的通信
附錄二 武則天與歷史理·陛
跋
序
優雅距離我們有多遠?
1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白面,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有如蒼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圖,成絕世佳品。
畫面中的林徽因、徐志摩,是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神采的剪影,定格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風神骨峻。它流傳在一個世紀以來人們的記憶中,讓人們至今羨慕、仰望,不能忘懷。
其實,那個時代,除了林徽因、徐志摩,包括魯迅、陳獨秀、胡適、陳寅恪、冰心、郭沫若、郁達夫、梁實秋等等文壇名流、學屆翹楚,盡管他們所專不同,信念有異,性格更是南轅北轍,但其精神氣象無不讓人感到神清氣朗,如光風霽月。
加入有人倡議,我們在全中國海選,再湊成一幅三友圖,作為這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神特寫,那將會是一個什麽圖景?
當然,泰戈爾是偉大的印度詩人,我們無法用黃皮膚黑眼楮的中國詩人取代這個高鼻深目的雅利安人。海選也是無法實行的,因為這與電視劇演員的海選畢竟不同。我這樣說不過是一個假設。但是,認真搜索一下中國的名流學者、教授們,我們可以試著找出幾個人,與林徽因、徐志摩站在一起比試比試,例如大紅大紫的明星教授們┅┅這將會是一幅什麽圖呢?
在當下中國,美男靚女滿大街都是,影視行星、歌壇新秀、美女作家,模特、超女、中國小姐、世界小姐、以「脫」一舉成星的「星」們、「以跑」一舉成名的名人,還有學術大師、大腕、講壇擂主、名嘴┅┅可是,我們卻難以湊成一幅朗月清風的三友圖。
差別在哪里?
不是外形的漂亮,不是表面的聰明才氣,甚至也不是知識和思想。真正的差別,概而言之:一為雅,一為俗。有「雅」,於是脫俗。缺「雅」,於是入俗,甚至俗不可耐。
雅,或曰優雅、雅致,是個什麽東西?
不說虛的玄的,還是從林徽因說起。人們眼中的林徽因主要有兩點:美麗和聰明。沈從文說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費蔚梅說林徽因「能夠以其靜止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卞之琳說:「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台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築學和中國建築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費正清說林徽因「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專」。蕭乾在《才女林徽因》中記道:「聽說徽因得了很嚴重的肺病,還經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個病人,穿了一身騎馬裝┅┅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談決不是結了婚的婦女的那種閑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她從不拐彎抹角,模棱兩可。這種純學術的批評,也從來沒有人記仇。我常常折服於徽因過人的藝術悟性。」可見林徽因幾乎是男人眼中的天使和菩薩。愛她的男人我們知道有三人,或許還有無數的暗戀者。這三人中,徐志摩是最奮不顧身的追求者,梁思成是她的終身守護者,金岳霖愛得真摯、深沉,終其一生。從他對采訪者的回答就可看出:「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與別人)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林徽因是優雅的。優雅不僅僅是錦衣玉食、琴棋書畫。早年林徽因歷經繁華,她的堂姐妹幾乎都能細致入微地描繪她當年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談是如何地獵她們傾倒。然而,另一方面,林徽因既能乃的住學術的冷寂,又能抗得主生活的艱辛。她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奔波於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之間,歷經千辛萬苦。抗戰期間困居李庄,親自操持柴米油鹽,在幾乎一貧如洗、疾病纏身的困境下,仍執意要留在祖國。李健吾聞知此情激動地說:「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啟超的兒媳。其後,美國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他們拒絕了,理由是應該留在祖國吃苦。」這是真正的大雅之士!
┅┅
1
上世紀20年代,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與林徽因陪同。當時報紙報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爾仙風道骨,長袍白面,加上郊寒島瘦的徐志摩,有如蒼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圖,成絕世佳品。
畫面中的林徽因、徐志摩,是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神采的剪影,定格了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風神骨峻。它流傳在一個世紀以來人們的記憶中,讓人們至今羨慕、仰望,不能忘懷。
其實,那個時代,除了林徽因、徐志摩,包括魯迅、陳獨秀、胡適、陳寅恪、冰心、郭沫若、郁達夫、梁實秋等等文壇名流、學屆翹楚,盡管他們所專不同,信念有異,性格更是南轅北轍,但其精神氣象無不讓人感到神清氣朗,如光風霽月。
加入有人倡議,我們在全中國海選,再湊成一幅三友圖,作為這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神特寫,那將會是一個什麽圖景?
當然,泰戈爾是偉大的印度詩人,我們無法用黃皮膚黑眼楮的中國詩人取代這個高鼻深目的雅利安人。海選也是無法實行的,因為這與電視劇演員的海選畢竟不同。我這樣說不過是一個假設。但是,認真搜索一下中國的名流學者、教授們,我們可以試著找出幾個人,與林徽因、徐志摩站在一起比試比試,例如大紅大紫的明星教授們┅┅這將會是一幅什麽圖呢?
在當下中國,美男靚女滿大街都是,影視行星、歌壇新秀、美女作家,模特、超女、中國小姐、世界小姐、以「脫」一舉成星的「星」們、「以跑」一舉成名的名人,還有學術大師、大腕、講壇擂主、名嘴┅┅可是,我們卻難以湊成一幅朗月清風的三友圖。
差別在哪里?
不是外形的漂亮,不是表面的聰明才氣,甚至也不是知識和思想。真正的差別,概而言之:一為雅,一為俗。有「雅」,於是脫俗。缺「雅」,於是入俗,甚至俗不可耐。
雅,或曰優雅、雅致,是個什麽東西?
不說虛的玄的,還是從林徽因說起。人們眼中的林徽因主要有兩點:美麗和聰明。沈從文說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費蔚梅說林徽因「能夠以其靜止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卞之琳說:「她天生是詩人氣質、酷愛戲劇,也專學過舞台設計,卻是她的丈夫建築學和中國建築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過主要是後者的得力協作者,實際卻是他靈感的源泉。」費正清說林徽因「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專」。蕭乾在《才女林徽因》中記道:「聽說徽因得了很嚴重的肺病,還經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個病人,穿了一身騎馬裝┅┅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談決不是結了婚的婦女的那種閑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她從不拐彎抹角,模棱兩可。這種純學術的批評,也從來沒有人記仇。我常常折服於徽因過人的藝術悟性。」可見林徽因幾乎是男人眼中的天使和菩薩。愛她的男人我們知道有三人,或許還有無數的暗戀者。這三人中,徐志摩是最奮不顧身的追求者,梁思成是她的終身守護者,金岳霖愛得真摯、深沉,終其一生。從他對采訪者的回答就可看出:「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與別人)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林徽因是優雅的。優雅不僅僅是錦衣玉食、琴棋書畫。早年林徽因歷經繁華,她的堂姐妹幾乎都能細致入微地描繪她當年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談是如何地獵她們傾倒。然而,另一方面,林徽因既能乃的住學術的冷寂,又能抗得主生活的艱辛。她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奔波於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之間,歷經千辛萬苦。抗戰期間困居李庄,親自操持柴米油鹽,在幾乎一貧如洗、疾病纏身的困境下,仍執意要留在祖國。李健吾聞知此情激動地說:「她是林長民的女公子,梁啟超的兒媳。其後,美國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他們拒絕了,理由是應該留在祖國吃苦。」這是真正的大雅之士!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