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想知道梁文道的見識,那應該看《讀者》。看這本書我就覺得沒有什麼成見,主見非常多,我喜歡這樣的書。——止庵
本書談論書緣,讀書的方法,對閱讀的看法;談因書而結交的朋友的聚散離合;談政治書籍中的政治花邊;談論作者心中的經典書籍,還有談論散發著文藝味道的書籍或相關作者的故事;再次談論“常識”,這些常識是作者從閱讀中感受到的。
書中文章屬于書評與散文相結合的“書話”,字句間無不顯露了梁文道先生的真性情。同時也是梁文道先生繼《常識》之後,推出的與他工作生活最為密切的書籍。
本書讀者對象比較廣泛,以青年學生、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工薪階層、對文化與閱讀感興趣的人為主。
梁文道,香港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與開卷八分鐘的主持人。梁先生2009年出版了被廣泛閱讀的《常識》、《我執》和《噪音太多》。作為一位時評作家,主持人,等不同身份的文化人,梁文道先生自己更願意將自己成為一個讀書的人,他也每天在鳳凰衛視的“開卷八分鐘”節目中為讀者介紹各類有趣的書籍、分享閱讀的樂趣與思考。
目錄
正常讀者的目錄
自序 正常讀者
第一章 準備做一個讀者
你讀過《紅樓夢》嗎?
——《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
書要讀得好的日子
當閱讀成為一種運動
莫記小過
讀者的身體
窺探靈魂
——《At Home with Books》
書房不可無書梯
——《書天堂》
舊書哪里去了?
只有戰爭沒有和平
翻譯的態度與常識
——《(經由中國)從外部反思歐洲——遠西對話》
璁假讀詩正好
——《咖啡還未喝完》
工業以外
——《香港春卷》
室內的憂郁
——《The Writer And Her Story》
出門是為了尋找自己
——《彳亍地平線》
萊辛“偉大的失敗”
——《裂縫》
吸血僵尸原來是藏書家
——《歷史學家》
間諜的處境
——《女鼓手》
剝洋蔥。還是蟹行?
——《蟹行》
必要而寂寞的注腳
——《黎鍵的音樂地圖》
漢學家的追憶
——《追憶》
人人都是戲子的年代
——《伶人往事》
招領記憶
——《失物招領處》
村上春樹的另一面
《善本》
蘭姆的心靈雞湯
第二章 不正常讀者
失書記
——《失書記》
記一次書緣
陳老師的病
——《探幽途中》
一個編輯的藏品
——《東寫西讀》
壯哉萬聖
十年進一步
左派老板
喧囂城市里的孤獨
出版是門手工業
同代詩人的悲哀
——《情齋書話》
叫他們去聞自己的穢物
一家書店被海明威解放了
——《莎士比亞書店》
第三章 政治花邊
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
——《唐寧街十號》
政治化妝師的內幕工作
——《政治化妝師日記》
帝國的哨站
——《帝國步兵》
台灣怎麼了?
——《10年後的台灣》
氣度
國際視野
——《Monocle》
獨立建國不是夢
——《微型國家》
打工妹的聲音
——《失語者的呼聲——中國打工妹口述》
一九四五那一年
——《舊聞記者》
第四章 經典常談
你知道蘇格拉底嗎?
——《柏拉圖全集》
十博士大戰于丹
——《論語心得》
你的聖經說哪一種話
——《創世記︰傳說與譯注》
科學精神
——《物種起源》
紀念瑪麗‧道格拉斯
——《純潔與危險》
懷舊波德里亞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人類學的必要
——《文化的詮釋》、《地方知識》
知識分子這種人
——《羅斐斯坦》
小波死了。社會還僵
第五章 學點文藝腔
作家對真實可以不負責任嗎?
——《對角藝術》
第六章 常識補充
誰是今天的波斯王
——《波斯之火》
砍掉最後一棵樹的時候
——《大崩壞》
唐朝媚外總紀錄
——《唐代的外來文明》
圓明園的真相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晦暗的上海
——《上海歹土》
成為日本人
——《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
別怕,我只是懷舊
——《禁止吸煙》
核爆的機會有多大?
——《怎樣制造一顆核子彈》
吹水
——《放屁》
新貧時代的阿Q哲學
——《窮得有品味》
道歉不容易
——《論道歉》
長尾拯救文化人
——《長尾理論》
瑞典之謎一種
——《了不起的宜家!》
城市的挽歌
——《貧民窟行星》
消滅香港
——《香港風格2——消滅香港》
老店的絕種
——《重見‧重建》
粗話的禁忌知識
——《小狗懶擦鞋》
中大變英大
——《令大學頭痛的中文》
天命
榕樹頭
——《細說榕樹》
第七章 都世界杯了,你還讀書?
足球讓人類偉大
——《太陽與陰影中的足球》
動腳別動腦
——《動腦粉絲的世界杯指南》
世界不是只踢一種球
——《足球如何解釋世界》
心物不二說足球
——《身體與靈魂》
用機器代替裁判
——《如何進球︰科學與美麗球賽》
守門員的思考
——《守門員的焦慮》
跋 目錄
自序 正常讀者
第一章 準備做一個讀者
你讀過《紅樓夢》嗎?
——《如何談論你還沒讀過的書》
書要讀得好的日子
當閱讀成為一種運動
莫記小過
讀者的身體
窺探靈魂
——《At Home with Books》
書房不可無書梯
——《書天堂》
舊書哪里去了?
只有戰爭沒有和平
翻譯的態度與常識
——《(經由中國)從外部反思歐洲——遠西對話》
璁假讀詩正好
——《咖啡還未喝完》
工業以外
——《香港春卷》
室內的憂郁
——《The Writer And Her Story》
出門是為了尋找自己
——《彳亍地平線》
萊辛“偉大的失敗”
——《裂縫》
吸血僵尸原來是藏書家
——《歷史學家》
間諜的處境
——《女鼓手》
剝洋蔥。還是蟹行?
——《蟹行》
必要而寂寞的注腳
——《黎鍵的音樂地圖》
漢學家的追憶
——《追憶》
人人都是戲子的年代
——《伶人往事》
招領記憶
——《失物招領處》
村上春樹的另一面
《善本》
蘭姆的心靈雞湯
第二章 不正常讀者
失書記
——《失書記》
記一次書緣
陳老師的病
——《探幽途中》
一個編輯的藏品
——《東寫西讀》
壯哉萬聖
十年進一步
左派老板
喧囂城市里的孤獨
出版是門手工業
同代詩人的悲哀
——《情齋書話》
叫他們去聞自己的穢物
一家書店被海明威解放了
——《莎士比亞書店》
第三章 政治花邊
世界上最有名的地址
——《唐寧街十號》
政治化妝師的內幕工作
——《政治化妝師日記》
帝國的哨站
——《帝國步兵》
台灣怎麼了?
——《10年後的台灣》
氣度
國際視野
——《Monocle》
獨立建國不是夢
——《微型國家》
打工妹的聲音
——《失語者的呼聲——中國打工妹口述》
一九四五那一年
——《舊聞記者》
第四章 經典常談
你知道蘇格拉底嗎?
——《柏拉圖全集》
十博士大戰于丹
——《論語心得》
你的聖經說哪一種話
——《創世記︰傳說與譯注》
科學精神
——《物種起源》
紀念瑪麗‧道格拉斯
——《純潔與危險》
懷舊波德里亞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人類學的必要
——《文化的詮釋》、《地方知識》
知識分子這種人
——《羅斐斯坦》
小波死了。社會還僵
第五章 學點文藝腔
作家對真實可以不負責任嗎?
——《對角藝術》
第六章 常識補充
誰是今天的波斯王
——《波斯之火》
砍掉最後一棵樹的時候
——《大崩壞》
唐朝媚外總紀錄
——《唐代的外來文明》
圓明園的真相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晦暗的上海
——《上海歹土》
成為日本人
——《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
別怕,我只是懷舊
——《禁止吸煙》
核爆的機會有多大?
——《怎樣制造一顆核子彈》
吹水
——《放屁》
新貧時代的阿Q哲學
——《窮得有品味》
道歉不容易
——《論道歉》
長尾拯救文化人
——《長尾理論》
瑞典之謎一種
——《了不起的宜家!》
城市的挽歌
——《貧民窟行星》
消滅香港
——《香港風格2——消滅香港》
老店的絕種
——《重見‧重建》
粗話的禁忌知識
——《小狗懶擦鞋》
中大變英大
——《令大學頭痛的中文》
天命
榕樹頭
——《細說榕樹》
第七章 都世界杯了,你還讀書?
足球讓人類偉大
——《太陽與陰影中的足球》
動腳別動腦
——《動腦粉絲的世界杯指南》
世界不是只踢一種球
——《足球如何解釋世界》
心物不二說足球
——《身體與靈魂》
用機器代替裁判
——《如何進球︰科學與美麗球賽》
守門員的思考
——《守門員的焦慮》
跋 目錄
序
英國評論雜志《Prospect》在2008年初的時候做過一個特輯,找來一批人評選去年最被高估和最被低估的事物,其中當然包括了書。一位記者選了加拿大哲學家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世俗年代》(A Secular
Age),他認為一般媒體都忽視了這本書的價值。查爾斯‧泰勒是最重要的在世哲學家之一,而這部厚達九百頁的皇皇巨著則被譽為他一生中的最高成就。或許大眾媒體忽視了它,但學術圈可沒走漏眼,此書一出,不只得到許多專業期刊的評論贊揚,還拿下了一座人文學界的大獎。
有意思的地方不是為什麼主流媒體忽視了本分量奇重的大書,而是那位記者,一個本身就是替《金融時報》、《衛報》和《Time Out》等主流媒體供稿的傳媒人,為什麼會看上這麼難啃的學術專著?
《經濟學人》、《新聞周刊》和《時代》雜志在香港擁有不少訂戶,它們的長期讀者應該知道這些英語主流刊物的記者和作者皆非泛泛之輩,平日一篇報道固然看得出功底,偶而出一本專題書也是文字可讀,內容扎實,明顯下過一番正夫。難怪市面上許多暢銷的“非虛構”(non-fiction)書籍都是記者手筆。無論是談全球暖化,還是印度的崛起,它們都跟得上學界的最新成果,同時還照顧到了一般讀者的程度。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在看過這麼多的示範之後,我起碼學懂了一件事︰原采這就是正常的水平,原來國際水平的傳媒人是這樣子的。
最近兩年常在大陸活動,其中一件最叫我尷尬的事就是老有人稱我為“學者”。所以當我看到有人在博客上留言給我,說“你算哪門子學者,你只不過是個‘偽學者’,是個傳媒人罷了”,我就大大松了一口氣。對極了,我連碩士都沒讀完,又怎能僭用“學者”之名?我只不過是個傳媒人,在報刊發稿,在電視台做節目,如此而已。
和那位喜歡查爾斯‧泰勒的記者一樣,我也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研讀學術論著;但我絕對寫不出那種書,甚至也不夠格去為它們寫一篇專業的書評,因為我是一個傳媒人。做一個以評論為主業的傳媒人,在大眾媒體上發表意見,應該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解自己正在談的話題。不用太深入,但至少要讀過一些有關的書以及學術研究;假如連我們都不看這些東西,那麼學者們的苦心又有何意義呢?我不專業,不能在所有課題上投下長年的心血;我只能泛泛而讀,什麼東西都得摸一摸。然而,這是個基本責任,如果我根本沒讀過任何討論民主化問題的材料和書籍,我又怎麼能去評論香港的民主進程?讀者又憑什麼要看我的文章?
讀書首先是我的嗜好,然後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它讓我知道一點社會的脈動,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使我在面對鏡頭和稿紙的時候覺得比較踏實。既然是工作,自當全力以赴,所以我每天都花不少時間看書看雜志。這麼多年下來,竟然被一些朋友誤會為“讀書專家”,別人找我去辦講座談心得也就罷了,自己竟然也當仁不讓地弄起了讀書節目與讀書雜志,好像還真是回事。可是我打從心底知道,我只不過想努力做好一個達到正常水平的讀者罷了。
……
有意思的地方不是為什麼主流媒體忽視了本分量奇重的大書,而是那位記者,一個本身就是替《金融時報》、《衛報》和《Time Out》等主流媒體供稿的傳媒人,為什麼會看上這麼難啃的學術專著?
《經濟學人》、《新聞周刊》和《時代》雜志在香港擁有不少訂戶,它們的長期讀者應該知道這些英語主流刊物的記者和作者皆非泛泛之輩,平日一篇報道固然看得出功底,偶而出一本專題書也是文字可讀,內容扎實,明顯下過一番正夫。難怪市面上許多暢銷的“非虛構”(non-fiction)書籍都是記者手筆。無論是談全球暖化,還是印度的崛起,它們都跟得上學界的最新成果,同時還照顧到了一般讀者的程度。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在看過這麼多的示範之後,我起碼學懂了一件事︰原采這就是正常的水平,原來國際水平的傳媒人是這樣子的。
最近兩年常在大陸活動,其中一件最叫我尷尬的事就是老有人稱我為“學者”。所以當我看到有人在博客上留言給我,說“你算哪門子學者,你只不過是個‘偽學者’,是個傳媒人罷了”,我就大大松了一口氣。對極了,我連碩士都沒讀完,又怎能僭用“學者”之名?我只不過是個傳媒人,在報刊發稿,在電視台做節目,如此而已。
和那位喜歡查爾斯‧泰勒的記者一樣,我也會花時間和精力去研讀學術論著;但我絕對寫不出那種書,甚至也不夠格去為它們寫一篇專業的書評,因為我是一個傳媒人。做一個以評論為主業的傳媒人,在大眾媒體上發表意見,應該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解自己正在談的話題。不用太深入,但至少要讀過一些有關的書以及學術研究;假如連我們都不看這些東西,那麼學者們的苦心又有何意義呢?我不專業,不能在所有課題上投下長年的心血;我只能泛泛而讀,什麼東西都得摸一摸。然而,這是個基本責任,如果我根本沒讀過任何討論民主化問題的材料和書籍,我又怎麼能去評論香港的民主進程?讀者又憑什麼要看我的文章?
讀書首先是我的嗜好,然後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它讓我知道一點社會的脈動,了解身邊的人和事,使我在面對鏡頭和稿紙的時候覺得比較踏實。既然是工作,自當全力以赴,所以我每天都花不少時間看書看雜志。這麼多年下來,竟然被一些朋友誤會為“讀書專家”,別人找我去辦講座談心得也就罷了,自己竟然也當仁不讓地弄起了讀書節目與讀書雜志,好像還真是回事。可是我打從心底知道,我只不過想努力做好一個達到正常水平的讀者罷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71折$144
-
新書87折$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