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與社會變革(漢英對照)

新媒體與社會變革(漢英對照)
定價:396
NT $ 345
  • 作者:張國良/主/編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8969
  • ISBN13:9787208088962
  • 裝訂:606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理論和歷史考察、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技術與產業變革、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功能與文化張力、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變遷與社會進步、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受眾分析與效果研究、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環境與制度建設、中國近代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與新聞自由概念的歷史考察、日本新聞自由的百年歷程、知識分子言論對媒介議題屬性設置的影響分析——以王斌余事件為例、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整合等等。

本書著重圍繞「全球傳播與新媒體問題」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媒介理論和歷史考察」、「媒介技術與產業變革」、「媒介功能與文化張力」、「媒介變遷與社會進步」、「受眾分析與效果研究」、「媒介環境與制度建設」等六個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內容多樣,精彩紛呈,無不與世界風雲、國計民生緊密相關。
 

目錄


一、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理論和歷史考察
Intercultural Career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Meet Global Career Tensions and Challenges
Virtual Teanls: The State of Research,Best Practices,and Future Directions
中國近代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與新聞自由概念的歷史考察
日本新聞自由的百年歷程
知識分子言論對媒介議題屬性設置的影響分析——以王斌余事件為例
歐洲公共領域:歐盟民主赤字的救贖者?——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的解讀
二、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技術與產業變革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整合
新媒體發展與科技進步
我國手機出版的現狀與發展
數字化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和改進管理的要求
傳播媒體經營績效指標之研究:建構媒體經濟學之理論基礎
制播分離後台灣無線電視經營模式分析:以基礎資源理論分析
從3G及DVB-H匯流剖析電信業者與無線電視業者發展手機
電視傳輸平台之競合關系
三、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功能與文化張力
網絡傳播:跨世紀的新文化運動
新媒體時期全球政治生態之下負面新聞信息傳播初探
全球文化認同與新媒體
從巴黎「奧運聖火」傳遞看網絡輿論的政治影響力
數字新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的蛻變——從「電視新聞」到「視頻信息」
從Bourdieu的「象征斗爭」看網絡權力:以PTT大聯盟球迷論戰為例
四、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變遷與社會進步
How Print Media Can Catch an Elusive Great Opportunity Online
延邊朝鮮族地區網絡利用狀況與數字鴻溝現象考察
「鳳凰」人的廣播情結
博客存在形態的社會學解析
數字新媒體時代的中國電視劇
網絡媒體、政治參與與和諧社會構建
雪災報道中的氣象新聞服務與公共危機傳播管理
五、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受眾分析與效果研究
Gamer’’s Lifecycle and Narrative Structure:The Comparison of Online Gamers’’ Experiences in ”The Legend of Mir Ⅱ” and 「World of Warcraft」
Internet Using in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Chinese in U.S: Attitudes,Behaviors and Patterns of Use
農民工就業信息獲取渠道比較研究
基於降低消費者隱性成本的品牌傳播研究
本土叫賣的信息傳播之有效性研究
賣唱片到看表演——以資源依賴觀點看台灣唱片產業與音樂展演產業的互補
新媒體語境下的本土化「第三人效果」研究
高校校園BBS在學校文化認同過程中的傳播功能研究
六、全球傳播背景下的媒介環境與制度建設
「Watching Plums」and「Drawing Cakes」: The Interaction Phenomenon in Campus Pie Friend
Media Use and College-affiliated Public’’s Non-elector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An Onl iRe Survey
Internet Content Control in China:Attempting the Impossible?
The Worried Age Groups:Privacy Concern and Frame-breaking Online Disclosures
營造數字溫情空間——以華文虛擬書店為例
傳播媒介的自由與限制——以美國為例
新媒體變局與中國媒體管理體制變革
雙模型運營媒體分析:大陸與台灣廣電體制改革比較
以強化「專業」訓練的手段尋找新聞教育的出路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體傳播研究視角與路徑分析(代跋)——以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傳播論壇論文為例
 

2008年仲夏,在各方相關人士的熱切關注、期待和支持下,第二屆「全球傳播論壇」在上海隆重舉行。兩天會議期間,嘉賓雲集,高朋滿座,海內外二百多位學界名家、業界精英、管理高層與莘莘學子,濟濟一堂,交流切磋,深入探討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背景下的傳播實踐、教育和研究的改革方略,共同展望新媒體技術引發的新傳播產業的發展前景。

本屆論壇不僅繼承了2007年晚春召開的首屆「全球傳播論壇」的宗旨:「分享全球視野,傳播中國經驗」。而且,在以下方面進一步予以發揚、光大:

一、更加面向世界前沿

論壇的主辦機構,由原先的上海交大一家,擴展為上海交大、美國普渡大學、國際傳播學會(1CA)三家。普渡大學作為世界一流名校的聲望自不必贅言,其傳播系也在組織傳播、健康傳播等研究領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ICA是全球最負盛名的傳播學術團體之一,在70多個國家擁有4000多名會員,它們都是首次與中國單家高校合作舉辦學術會議,由此顯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傳播學界對中國的濃厚興趣,以及對上海交大同行的充分認可。另一例證是,來自海外的與會代表明顯增加,在本文集收錄的45篇論文中,境外論文就占12篇之多(而在首屆論壇的文集中,境外論文僅占2篇)。

二、更加注重學科交叉

與首屆論壇一樣,本屆論壇也邀請了中外十多位主題演講嘉賓,但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傳播學界、業界的知名人士外,還包括了來自其他(文藝、社會、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權威專家。事實證明,此舉為聽眾帶來別樣的思想碰撞和獨特的學術享受,反響熱烈,效果甚佳。

三、更加貼近現實問題

本屆論壇通過專家匿名評審的50多篇論文、研究報告及小組(PANEL)發言,分別在「媒介理論和歷史考察」、「媒介技術與產業變革」、「媒介功能與文化張力」、「媒介變遷與社會進步」、「受眾分析與效果研究」、「媒介環境與制度建設」、「媒介經濟與產業發展」(PANEL)等八個專場發表和討論,內容多樣,精彩紛呈,無不與世界風雲、國計民生緊密相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論壇舉行之時,驚心動魄、寰球哀悼的「5·12」汶川大震災剛發生不久,為使學術研究更貼近現實重大問題;論壇訣定增設以「傳播凝豪力量」為主題的學生分論壇;邀請來自抗震救災一線的記者、專家、公益組織代表等人士;與廣大師生分享有關這場特大災獸與傳播之互動關系的總結和反思;可歌可泣;發人深省。

總之,在首屆論壇的良好基礎上刂本屆論壇的總體水准又有所提升,收獲了更豐碩的成果,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值此文集出版之際,再次衷心感謝為論壇成功而付出辛勤勞動的人們。

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教攝、副書記鄭咸良教授、副校長林忠欽教授、副校長印傑教授,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焦揚女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丁淦林教授,美圄塞拉丘茲大學教攝休梅克女士,國際傳播學會會長帕翠斯教授,美國普渡大學傳播系主任塞弗教攝,美國康柰爾大學教授顏海平女士,芙國拉夫堡大學教攝默多克先生,固本東京大學災獸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田中淳教攝,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信患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郝嘵鳴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產業營理系主任胡惠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東森」講座教授張駿德先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黃瑚教授,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殷曉蓉教授,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戴元光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嚴三九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晉博士口上海艾傑比尼爾森童事張小玲總經理,漢唐廣告董事長李志恆先生,Group M首席執行官李倩玲女士;克頓顧問童事李光輝先生,東風衛視、陽光衛視總經理楊盛昱先生,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攝王旭博士,新華社四川分社攝影部主任陳燮先生;團中央12355災區青少年社會工作和心理康復專家上海志願團團長咸榮信先生;中國電信號碼百事通有限公司「抗震救災」項目組組長周毅俊先生,浦東新區非膏利組織發展中心主任王志雲助理,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郭立群女士,等等。

最后,我深信,洋溢、貫穿子本屆論壇整個過程以及融匯在此文集中的真知灼見、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必將啟迪當下、流傳后世,成為中國乃至國際傳播學界的又一筆寶貴財富。    

2009年7月
於滬上明珠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