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是一個多麼響亮的名詞呀,對自然界來說,它是與黑暗相對立的;對于人世間來說,它是與愚昧和專制相對立的。啟蒙的社會現象發源于歐洲中世紀的後期,它的歷史淵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希臘時期。然而,現在經常把“啟蒙”時期比較集中在十八世紀的法國,這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如果經過歷史的考察,這樣的說法卻是不完滿的。下面,我準備把歐洲的“啟蒙”分成若干個問題,做一些考察。
十八世紀的“啟蒙”是一種在歐洲社會從萌芽而擴展到社會上的精神現象,人們習慣地把它稱作“啟蒙運動”。“運動”兩個字其實是用得不恰當的,尤其是用在中國的語言文字上,常會使人產生誤解。
作者引領讀者去探求啟蒙的歷史過程、了解思想家的代表、反思中國的啟蒙。在今天人們對“啟蒙”的理解五花八門的時候,看看這部小書,會有新的心得體會。
陳樂民,國際政治與歐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前歐洲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戰後西歐國際關系,1945—1984》、《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東歐劇變和歐洲重建》、《戰後英國外交史》(主編並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編並主要撰稿)、《歐洲文明的進程》、《十六世紀葡萄牙通華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啟示錄》(主編並作者之一)、《歐洲文明十五講》、《從一滴水看宇宙——萊布尼茨讀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有關神的存在和性質的對話》(譯並作序,馬勒布朗士著)、《對話歐洲——公民社會與啟蒙精神》(與史傅德對話,晨楓編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