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生代藝術是九十年代中國畫壇引人矚目、影響甚大的美術現象。本書針對這一美術現象展開系統的學術梳理和探討。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從理論視角對新生代藝術的文化背景、藝術傾向、創作方法和特色進行宏觀、系統的分析和闡述:下編結合新生代藝術的學術立場對十幾位有代表性的畫家及其創作逐一作扼要的評述,勾划出他們各自的獨特面貌。作者通過邏輯思辯的整體把握和貼近作品個案分析,闡明自己對新生代藝術價值取向及其具體創作實踐的直率之見,並提出一些與當代社會思潮和文化建設相關的學術問題。
目錄
緒言
上編 理想與綜合
第一章 漫游—文化狀態
一 理想主義的黃昏
二 精神大撒把
第二章 回歸—藝術傾向
一 透入工作態的休閑意識
二 現象與現時的把握
第三章 片斷化—技術的解決
一 逼近與斂跡
二 心中真實的呈現
三 無限的形象
下編 現實與分析
第四章 完整的瞬間
一 關切的疏離
二 悠然心跡
三 空心的深度
第五章 匯流的碎片
一 重復的片斷
二 即景的旁觀
三 打散的構成
第六章 錯綜的格局
一 懸浮的建構
二 茫然的思尋
三 清晰的浮現
余緒
附錄一 新生代藝術活動事記
附錄二 新生代藝術家簡歷
附錄三 新生代藝術家談藝術
上編 理想與綜合
第一章 漫游—文化狀態
一 理想主義的黃昏
二 精神大撒把
第二章 回歸—藝術傾向
一 透入工作態的休閑意識
二 現象與現時的把握
第三章 片斷化—技術的解決
一 逼近與斂跡
二 心中真實的呈現
三 無限的形象
下編 現實與分析
第四章 完整的瞬間
一 關切的疏離
二 悠然心跡
三 空心的深度
第五章 匯流的碎片
一 重復的片斷
二 即景的旁觀
三 打散的構成
第六章 錯綜的格局
一 懸浮的建構
二 茫然的思尋
三 清晰的浮現
余緒
附錄一 新生代藝術活動事記
附錄二 新生代藝術家簡歷
附錄三 新生代藝術家談藝術
序
批評家、藝術史家都不約麗同地把1989年作為中國現、當代藝術的一個分水嶺。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1989年在這里具有雙重含義:時間的和文化的。時閬的意義指的是,1989年是80年代向90年代過渡的一個重耍的時間標志;文化的意義則意味着兩個不同年代在文化性質上的重大區別。這一區別,重新激起了批評家們命名的興趣,於是,90年代從一開始就陷入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命名中:后』89、』89后、后現代、現代主義之后、當代、現當代等等。然而,還沒有一個詞語讓我們滿意。原因很簡單:上述任何詞語都缺乏足夠的能量束概括當下復雜而多變的藝術實踐。可以說,90年代藝術在新的時間范疇內,正迅速滋長出自己的話語方式、價值觀念、思想主題、表現形態、文化情緒、運作制度和新的藝術家。對這一段時間內各類藝術現象的辨彰清濁,裁量功過,梳理文獻,攝其要者將成為這套批評文叢的主要目的。
90年代伊始,我們便經歷着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社會與大化轉型的歷史巨變。市場加快了整個社會機器的運轉,在不暇思索中,當代藝術被置入到新的歷史語境中,在本土/世界、自我/他者、東方/西方、中心/邊緣、傳統/現代復雜的二項對立與互融中開始了自身的重建。這不僅不可拒絕,而且十分必要:只有在新的歷史語境中尋找起源的依據,重建白身的文化性質和歷史了功能,當代藝術才能再生。時閩之軸由此斷裂:80年代的那種災筻藝術家們產生過量激情的意識形態神話煙消雲散了,空洞的理想主義連同它所有的神學迷霧也夢幻般地消失了。典型的芊閆不再是對形而上學終極之物崇拜的永恆的年代觀念,而是士會迸步和人類對自身價值、活動、發展進行關注的各類充滿活力的瞬間。沒有任何一種超歷史的價值構造再能統馭人們的想象力和觀念,價值多元化和個人經驗崇拜已彌滿在整個生存觀之中。當代藝術的意識形態和神學外殼正逐漸蛻去,就目前的青況而言,它更像是現實功利、個人欲望和市場操作的混合物。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當代藝術有兩點是不變的:其一,感時憂世的傳統未變,只不過以更加隱晦難測的面目出現;其二,現代性主題未變,它將在新一輪歷史語境中被重新書寫。對當代藝術而言,有這兩點也許就足夠了,因為它將以此而重獲希望。
作為當代藝術的開端,90年代藝術的現狀並不令人樂觀。在某種意義上,它幾乎可以看作藝術再生和復興前一段不可繞過的「文化稗史」階段——它具備了「文化稗史」所共有的特征:市場意識形態統治了一切,利益之軸磨損了一切我們可以稱之為精神的東西,在各類犬儒主義、個人主義的泛濫中,所有的神判聖的意識——包括宗教意識都成為了浮誇的標簽。當然,仍有人在試圖堅守精神家園,以個人立場和個人話語迸行着真誠的現實關懷,以至干在邊緣地帶,我們仍能聽到零碎而執拗的各類價值命題建杓和批判之聲,看到各種語言和形態實驗的動人情景。但總的說來,在偉大的變萆的現實面前,當代藝術的成就之緒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對一個低調開端的重視。不必失望的是,回顧歷史,我們將看到,在所有的歷史低調中都孕育着輝煌時代的希望的種子。一個變革的偉大時代必將產生與此相適合的現代藝術——這是一個值得去信賴的信念。
……
90年代伊始,我們便經歷着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社會與大化轉型的歷史巨變。市場加快了整個社會機器的運轉,在不暇思索中,當代藝術被置入到新的歷史語境中,在本土/世界、自我/他者、東方/西方、中心/邊緣、傳統/現代復雜的二項對立與互融中開始了自身的重建。這不僅不可拒絕,而且十分必要:只有在新的歷史語境中尋找起源的依據,重建白身的文化性質和歷史了功能,當代藝術才能再生。時閩之軸由此斷裂:80年代的那種災筻藝術家們產生過量激情的意識形態神話煙消雲散了,空洞的理想主義連同它所有的神學迷霧也夢幻般地消失了。典型的芊閆不再是對形而上學終極之物崇拜的永恆的年代觀念,而是士會迸步和人類對自身價值、活動、發展進行關注的各類充滿活力的瞬間。沒有任何一種超歷史的價值構造再能統馭人們的想象力和觀念,價值多元化和個人經驗崇拜已彌滿在整個生存觀之中。當代藝術的意識形態和神學外殼正逐漸蛻去,就目前的青況而言,它更像是現實功利、個人欲望和市場操作的混合物。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當代藝術有兩點是不變的:其一,感時憂世的傳統未變,只不過以更加隱晦難測的面目出現;其二,現代性主題未變,它將在新一輪歷史語境中被重新書寫。對當代藝術而言,有這兩點也許就足夠了,因為它將以此而重獲希望。
作為當代藝術的開端,90年代藝術的現狀並不令人樂觀。在某種意義上,它幾乎可以看作藝術再生和復興前一段不可繞過的「文化稗史」階段——它具備了「文化稗史」所共有的特征:市場意識形態統治了一切,利益之軸磨損了一切我們可以稱之為精神的東西,在各類犬儒主義、個人主義的泛濫中,所有的神判聖的意識——包括宗教意識都成為了浮誇的標簽。當然,仍有人在試圖堅守精神家園,以個人立場和個人話語迸行着真誠的現實關懷,以至干在邊緣地帶,我們仍能聽到零碎而執拗的各類價值命題建杓和批判之聲,看到各種語言和形態實驗的動人情景。但總的說來,在偉大的變萆的現實面前,當代藝術的成就之緒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對一個低調開端的重視。不必失望的是,回顧歷史,我們將看到,在所有的歷史低調中都孕育着輝煌時代的希望的種子。一個變革的偉大時代必將產生與此相適合的現代藝術——這是一個值得去信賴的信念。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