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圖書館研究

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圖書館研究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孟雪梅
  •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1340463
  • ISBN13:9787501340460
  • 裝訂:平裝 / 28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值此書付梓之際,作者囑作者寫序,作者原想大可不必。因為一本學術的書,其價值早已寫在字里行間。本人之所以提筆而作,倒是想借此說幾句題外的話,談談自己對書的感悟。自作者從廈門大學畢業,步入福建師大任教以來,作者就與教會大學圖書館結下了不解之緣。福建師大的前身是13所教會大學之一——福建協和大學。在作者面臨人生最重要的選擇之時,協大圖書館的藏書成了作者人生選擇的唯一標準。當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碩士學位時,作者之所以選擇以利瑪竇為研究對象,就是受到協大圖書館藏書的影響。研究生畢業後,之所以要回福建工作,還是因為作者念念不忘的是協大圖書館那豐富的藏書。作者原本要到福建社科院工作,一切手續都辦好了,最終還是協大圖書館的書把作者拖回到了師大。可見,書的磁力是如此之大,作者無法抗拒它。作者以為世上有很多東西是可遇可求的,而書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況協大收藏的書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尤其是那些珍貴的西文善本書。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學術史的回顧
第二節 研究價值及內容方法
第三節 史料類型分析
第四節 史料分布及采集
第二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形成條件與主要特點
第一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產生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創建的重要條件
第三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的主要特點
第四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發展歷程與階段劃分
第一節 初創時期的教會大學圖書館
第二節 成長時期的教會大學圖書館
第三節 抗戰時期的教會大學圖書館
第四節 恢復調整時期的教會大學圖書館
第四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藏書結構與館藏特色
第一節 西文文獻收藏數量大
第二節 社會各界捐贈的圖書佔較大比例
第三節 自辦出版物及交換刊物較多
第四節 珍善本及特色收藏頗負盛名
第五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文獻組織與技術方法
第一節 引進外國分類法
第二節 創編新式分類法
第三節 卡片目錄的引進與編制
第六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流通服務與民主管理
第一節 注重開放共享
第二節 提倡“人本精神”
第三節 主張民主開放式管理
第七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組織機構及規章 制度
第一節 圖書館組織體系結構
第二節 管理人員的構成
第三節 圖書館的規章 制度
第八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建築風格與歷史地位
第一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建築的文化背景
第二節 中西合璧的圖書館建築風格與特點
第三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建築在歷史中的地位
第九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經費來源與分配使用
第一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經費來源
第二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經費概況
第三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經費使用特點
第十章 教會大學圖書館專家生平與重要貢獻
第一節 教會大學中的著名外國圖書館專家
第二節 教會大學中的著名中國圖書館專家
第三節 教會大學圖書館學專家的重要貢獻
第十一章 與非教會大學圖書館的比較與分析
第一節 圖書館藏書結構及數量
第二節 圖書館經費數額及來源
第三節 圖書館讀者構成及特點
附錄
附錄一: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圖書館藏書一覽表(1909--1951)
附錄二:近代中國教會大學圖書館中外工作人員一覽表(部分)
附錄三:近代中國教會大學自辦刊物一覽表(部分)
參考文獻
後記
 

做學問離不開圖書館,圖書館更離不開書。對于那些想做學問的讀者來說,他們眼里的圖書館就像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可以從中去覓取他們所需要的書。但是,如果我們把視野轉到一百多年前,再往前推到古代,在中國還沒有出現“圖書館”這個字眼的時候,古代學人就做不了學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古代,中國的官府、民間、個人都對古代的典籍加以收藏,從周代的“藏室”發展到後來的“書倉”、“書閣”、“書庫”、“藏書樓”、“書院”,形成了官府藏書、私人藏書、書院藏書和寺院藏書等不同的藏書模式,這些就是中國古代的“圖書館”。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各類的“圖書館”,中華文明才有可能保存和延續至今。同樣在古代西方,除了官方和私人藏書外,在藏書載體上有別于中國的是當時西方各圈普遍存在著的修道院圖書館,其中尤以愛爾蘭的修道院圖書館而聞名于世。西方是信仰基督教的國度,如離開了基督教,離開了修逋院的圖書館,也就談不上西方古代文明的存在。東西方文明都離不開對書的收藏,都離不開各種類型的齠醐髀旨”。在中國可以與西方修道院圖書館進行相類比的則是“書院”,二者之間的相同點都是機構,既不是官方的,也不是私人的;不同點是載體屬性上的不同,西方是“教會”的,中國是“世俗”的。它們之間的異同又決定了“修道院”與“書院”在藏書格局從內容到管理上的差異。西方“修道院”收藏的書主要是人文學科和少數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尤其關注于教會經書和教會歷史典籍的收藏,而中國古代“書院”藏的書主要是經、史、子、集,尤其側重于儒家經典的收藏。教會典籍與儒家經典是這兩者之間在藏書上的各自特色。此外,在為讀者服務上,它們都不是公開對外開放,而是為少部分人服務的,服務對象也不相同。

整個中世紀的歷史,這兩種並行不悖的藏書格局在東西方各自運行著.!不傲你的,我做我的。但是隨著1500年世界歷史轉變出現的大拐點,16世紀下半葉,西方傳教士紛至沓來,開始了在中華大地上與儒家文明的接觸與交澱︰此時,中國原有千年亙古不變的傳統社會受到了沖擊,士大夫開始認識到世弄亨未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其中就圖書而言,從意大利耶穌會士利瑪竇攜背圖書運貢萬歷皇帝,到法國耶穌會士金尼閣帶來的七千部書,這些西方書籍的傳入,正考葉向高《〈職方外紀〉序》︰“今艾君輩乃慕義遠來,獻其異書數千種于朝。”從此,西方的圖書第一次呈現在中國士大夫眼前,“彼國經典,彩廚金寶雜飾之,其紙如美婦之肌”(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一),“其書裝釘如中國宋折式,外以漆革周護之,而其際相函,用金銀或銅為屈戌鉤絡之。書上下涂以泥金,開之則葉葉如新,合之儼然一金涂版耳”(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六)。後來這些書收藏在北京北堂圖書館。西書成為明末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同時也揭開了西方圖書館學在中國傳播的序幕。其肇始者正是來華傳教士。

19世紀40年代,當中國的大門被無情敲開的時候,又一批西方傳教士來到了龍的帝國,在不平等條約庇護下,與其前輩相比,他們完全不必靠進貢博得龍顏的歡喜,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做他們想做的事。其中之一就是辦學校、辦大學,而且為吸引更多的中國學生,有的還將其學校冠以“書院”的美名。教會大學圖書館就是在這種教會辦學過程中應運而生的副產物。與此同時,天主教的傳教士,在華傳教過程中把他們原有的“修道院圖書館”的模式也搬到了中國,創辦了北堂圖書館和上海徐家匯圖書館。伴隨這兩類圖書館的出現,現代西方圖書館開始在中圖正式運轉,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藏書格局上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局面。西方圖書館學在中國的正式傳播,對近代中國圖書館的興辦、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種影響中,由于上海與北京兩家修會式的圖書館是封閉式的,其影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教會大學創辦的圖書館分布在全國東西南北中的13所大學內,它們面向的是廣大師生,對中國舊式的藏書格局的沖擊是直接的、廣泛的、深刻的Library(圖書館)一詞,逐漸為中國人所認可,並用之取代了中國舊有的各種“藏書樓”的名稱。西方圖書館學的輸人,是西學傳人中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在近代中外關系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研究中,人們忽略了這一塊。這主要囿于學人因學科細分而帶來的專業知識的局限性。因此,以圖書館學和歷史學學科整合的方法,對教會大學圖書館給近代中國圖書館帶來的沖擊和影響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意義總歸意義,但把意義變為現實的,正是本書的作者孟雪梅女士。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她花了四年心血寫成的近25萬字的大作。作者是在松花江邊長大的,是年輕有為的圖書館學教授。筆者曾發出這樣的一個感嘆:女性一旦痴迷上她的事業,其釋放出的內在潛能是無法估量的。孟女士正是這樣一位對自己事業如痴如醉的一人,教授的頭餃擋不住她對事業的追求。為了理想,她像一只美麗的孔雀從黑龍江飛到了鄒魯之濱的福建師大。她東南飛的動機很純潔,為了給自己加擔子。為實現這一目標,她選擇了攻讀博士學位來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途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其中酸甜苦辣,難以言表。作為社會歷史學院信息管理系的主任,四年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管理工作,壓得她早己喘不過氣來。筆者作為她的導師,還“無情”地要求她,論文的學術水平一點也不能降低,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天若無情似有情,正是這種無情困難的磨練,造就了她,按她自己的話說︰“漸修頓悟,終獲小成。”如果還要進一步探究其小成的原因,不能不說它得益于作者所具備的圖書館學的深厚基礎和對史學研究的功底。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她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到了有關基督教大學圖書館近百萬宇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撰寫本書的基礎,也是本書的最大亮點。在理論評析上,作者不能不涉及對教會的評價。提起近代教會,昔日人們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印象就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工具”,在這種思想背景下,作者能夠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到實事求是,讓歷史事實說話,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客觀公允的。它體現了作者在理論分析上的游刃有余。全書通過對教會圖書館形成的條件與主要特點、發展的不同階段、藏書結構與特色、文獻組織與技術方法、流通服務與民主管理、組織機構與規章制度、建築風格與歷史地位、經費來源與分配使用等方面的闡述,並通過對東西方圖書館的比較研究,肯定了教會大學圖書館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的興起與發展產生的影響和作用。這是對中國圖書館學史、近代中國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又一豐碩的成果。

值此書付梓之際,作者囑我寫序,我原想大可不必。因為一本學術的書,其價值早已寫在字里行間。本人之所以提筆而作,倒是想借此說幾句題外的話,談談自己對書的感悟。自我從廈門大學畢業,步人福建師大任教以來,我就與教會大學圖書館結下了不解之緣。福建,之所以要回福建工作,還是因為我念念不忘的是協大圖書館那豐富的藏書。我原本要到福建社科院工作,一切手續都辦好了,最終還是協大圖書館的書把我拖回到了師大。可見,書的磁力是如此之大,我無法抗拒它。我以為世上有很多東西是可遇可求的,而書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況協大收藏的書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尤其是那些珍貴的西方善本書。

犯在筆者欣喜地看到,自己對書的感悟畢竟是個人的、帶著感情的,而本書的出版卻把個人感悟作了最好的解讀和詮釋,說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明白,這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它的出版不但了卻本書作者的一樁心願,也像一只開屏的爿‘埋,向世人展示作者最美、最絢麗的一面︰對事業的執著,對人生的追求。

林金水
2008年6月3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