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西方官僚制理論作為公共政策沖突分析的視角,對西方的理性官僚制、官僚行為理論、後官僚制理論進行了簡要梳理,以此作為分析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理論框架,描述了中國社會轉型期公共政策沖突的基本表現和影響,深入剖析了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及治理途徑,以期能對我國當代公共政策沖突的防範控制和標本兼治提供些許有益的參考。
作者簡介︰袁明旭,1967年出生,雲南宣威人。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吉林大學行政學院政治學理論行政管理方向博士。長期從事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政策、領導科學等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政策、領導科學。主要講授《公共政策概論》、《領導科學》、《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中國公共政策》等課程。主持了國家、教育部、省級課題六個,參與完成了國家級課題三個。先後在國家權威期刊或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與編著了《領導科學》(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學導論》(雲南大學出版社)、《公共倫理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組織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領導科學概論》(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地方政府》(人民出版社)等教材。出版了《民粹主義》、《艱難時世下的政治》兩本譯著。
目錄
序言
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現狀
(一)國外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
(二)國內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
(三)簡要評述
三、研究的價值
四、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一)本課題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公共政策沖突分析的視角︰官僚制理論
一、理性官僚制理論
(一)理性官僚制的權力機制
(二)理性官僚制組織的特點
(三)理性官僚制組織中官僚的特點
二、官僚行為理論
(一)官僚組織的行為分析
(二)個體官僚的行為分析
三、後官僚制理論
第二章 公共政策沖突的理論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內涵分析
(一)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二)公共政策的本質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類型與基本要素
(四)理解公共政策的維度
二、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解析
三、公共政策沖突的本質分析
四、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基本表現
(一)不同公共政策之間的沖突
(二)公共政策基本要素之間的沖突
五、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效應分析
(一)公共政策沖突的有限積極效應
(二)公共政策沖突的巨大消極效應
第三章 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分析
一、官僚制與公共政策的關系
(一)作為公共行政的官僚制
(二)公共官僚制與公共政策
二、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的關系
(一)官僚體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官僚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官僚機構與公共政策沖突
第四章 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分析
一、中國官僚制的現狀考察
(一)官僚制及其理論的普適性
(二)中國官僚制的現狀分析
二、行政組織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行政組織的自利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行政組織的設置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務人員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公務人員的自利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公務人員的有限理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務人員的偏見與公共政策沖突
(四)公務人員的“人格化”與公共政策沖突
四、公共行政體制的運行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權力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決策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溝通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第五章 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治理的路徑分析
一、公共政策沖突治理的一般模式探討
(一)政策沖突的組織結構治理模式︰J.坎貝爾的理論
(二)協作解決政策沖突的模式︰P.夸克的理論
(三)簡要評述
二、我國公共政策沖突的治理路徑分析
(一)借鑒與吸收︰建構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共行政管理體制
(二)改革與創新︰積極推進大部制改革
(三)規範與治理︰加強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監控
(四)定位與提升︰加強公共政策主體能力建設
(五)適應與優化︰加強公共政策環境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現狀
(一)國外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
(二)國內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
(三)簡要評述
三、研究的價值
四、研究的方法與思路
(一)本課題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公共政策沖突分析的視角︰官僚制理論
一、理性官僚制理論
(一)理性官僚制的權力機制
(二)理性官僚制組織的特點
(三)理性官僚制組織中官僚的特點
二、官僚行為理論
(一)官僚組織的行為分析
(二)個體官僚的行為分析
三、後官僚制理論
第二章 公共政策沖突的理論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內涵分析
(一)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
(二)公共政策的本質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類型與基本要素
(四)理解公共政策的維度
二、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解析
三、公共政策沖突的本質分析
四、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基本表現
(一)不同公共政策之間的沖突
(二)公共政策基本要素之間的沖突
五、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效應分析
(一)公共政策沖突的有限積極效應
(二)公共政策沖突的巨大消極效應
第三章 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分析
一、官僚制與公共政策的關系
(一)作為公共行政的官僚制
(二)公共官僚制與公共政策
二、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的關系
(一)官僚體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官僚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官僚機構與公共政策沖突
第四章 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分析
一、中國官僚制的現狀考察
(一)官僚制及其理論的普適性
(二)中國官僚制的現狀分析
二、行政組織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行政組織的自利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行政組織的設置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務人員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公務人員的自利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公務人員的有限理性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務人員的偏見與公共政策沖突
(四)公務人員的“人格化”與公共政策沖突
四、公共行政體制的運行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一)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權力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二)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決策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三)公共行政管理體制的溝通機制與公共政策沖突
第五章 當代中國公共政策沖突治理的路徑分析
一、公共政策沖突治理的一般模式探討
(一)政策沖突的組織結構治理模式︰J.坎貝爾的理論
(二)協作解決政策沖突的模式︰P.夸克的理論
(三)簡要評述
二、我國公共政策沖突的治理路徑分析
(一)借鑒與吸收︰建構適合中國國情的公共行政管理體制
(二)改革與創新︰積極推進大部制改革
(三)規範與治理︰加強對公共政策沖突的監控
(四)定位與提升︰加強公共政策主體能力建設
(五)適應與優化︰加強公共政策環境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公共政策是政府進行公共管理的最基本的工具和手段,公共管理的確良動作過程離不開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在我國,政策是黨和政府的生命線。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高黨的政策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各級政府的政策執行力。在社會轉型時期,在法治建設比較滯後的條件下,公共政策的質量和執行的有效性顯得更為重要。為了確保公共政策的高質量,砍政策執行的有效性,真正實現和諧善治,必須盡可能避免和減少公共政策自身的矛盾沖突,克服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等環節的弊端,這也是改善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自20世紀50年代公共政策科學在美國誕生之後,這門學科由于其現實的強大生命力而在世界各國產生廣泛影響,並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具有悠久的政策實踐傳統,而真正學科意義上的公共政策研究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很快就如星火燎原,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研究的廣度和濃度不斷得到拓展。本書就是對中國公共政策研究大有裨益的探索之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戰略規劃,是各級政府的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熱切願望。然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系統工程,甚至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和奮斗。目前,我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期,政府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公共政策成為政府指導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徑。基于這樣的認識,作者選擇了當前中國所存在的“公共政策沖突”這一現實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政策沖突的產生原因,致力于探索解決政策沖突的對策,從根本上提高政策績效,以有效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大概就是作者開展此項研究的初衷吧。
在現代行政化國家,政府已經成為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主體,從政策制定、政策執行,到政策監督、政策調整,政府都發揮著主體性和主導性的作用。現行國家的行政體制是一種典型的公共官僚制,官僚制是公共政策活動的制度框架。作者從官僚制的視角對政策沖突進行分析,利用官僚制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從官僚組織、官僚以及官僚制的運行機制等方面來分析導致政策沖突的原因,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者在本書中,首先分析了所研究問題的背景和選題緣由,描述了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現狀,闡述了該問題的研究價值。在第一章中比較詳細地闡述了公共政策沖突分析的理論視角,對理性官僚制理論、官僚行為理論以及後官僚制理論進行了介紹,說明了這些理論對研究公共政策沖突的價值。在第二章中,作者闡述了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本質,分析了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表現以及政策沖突的基本效應。在第三章中,作者對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在第四章中,作者利用官僚制理論從行政機制、政府組織、公務人員等方面對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結合現實案例展開論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在第五章,作者針對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公共政策沖突的對策建議。縱觀全書,邏輯嚴謹而順暢,結構清晰而合理,內容豐富而且重點突出,論證充分而有力,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探索性、可讀性和實際指導意義。
本書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顯示出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是其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作者在本書中以當前中國公共政策沖突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從官僚制理論的視角,對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本質、原因進行系統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探索治理我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基本路徑。
公共政策沖突是當前中國社會轉型期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當前中國社會轉型期,大量的社會問題不斷涌現,並且各種社會問題常常糾集纏繞在一起,錯綜復雜。公共政策是政府解決社會公共疸的工具和手段,但政策沖突卻削弱了公共政策的這種重要性,使公共政策陷入困境,使其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期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問題。
公共政策沖突的本質在于利益沖突。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利益沖突和體制制因素無疑是最根本的因素。公共政策主體,即各級官僚、官僚組織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雖然官僚的工作環境與其他私人組織有所不同,但這產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官僚首先是人,是社會的人,然後才是官僚,因此,官僚從本質上並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就會自發地改變自己的本性。在各種政策沖突的背後,往往都集中體現了公共政策主體的利益追求,直接表明了不同政策主體的利益競爭、利益訴求、利益沖突。在當前社會轉型期,由于中國理性官僚制的缺失和制度建設的滯後,這為官僚和官僚組織的趨利行為提供了制度空間。體制上的問題也成為公共政策沖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
自20世紀50年代公共政策科學在美國誕生之後,這門學科由于其現實的強大生命力而在世界各國產生廣泛影響,並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具有悠久的政策實踐傳統,而真正學科意義上的公共政策研究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很快就如星火燎原,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研究的廣度和濃度不斷得到拓展。本書就是對中國公共政策研究大有裨益的探索之作。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戰略規劃,是各級政府的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熱切願望。然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系統工程,甚至需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和奮斗。目前,我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期,政府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公共政策成為政府指導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徑。基于這樣的認識,作者選擇了當前中國所存在的“公共政策沖突”這一現實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政策沖突的產生原因,致力于探索解決政策沖突的對策,從根本上提高政策績效,以有效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大概就是作者開展此項研究的初衷吧。
在現代行政化國家,政府已經成為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主體,從政策制定、政策執行,到政策監督、政策調整,政府都發揮著主體性和主導性的作用。現行國家的行政體制是一種典型的公共官僚制,官僚制是公共政策活動的制度框架。作者從官僚制的視角對政策沖突進行分析,利用官僚制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從官僚組織、官僚以及官僚制的運行機制等方面來分析導致政策沖突的原因,這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作者在本書中,首先分析了所研究問題的背景和選題緣由,描述了公共政策沖突的研究現狀,闡述了該問題的研究價值。在第一章中比較詳細地闡述了公共政策沖突分析的理論視角,對理性官僚制理論、官僚行為理論以及後官僚制理論進行了介紹,說明了這些理論對研究公共政策沖突的價值。在第二章中,作者闡述了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本質,分析了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表現以及政策沖突的基本效應。在第三章中,作者對官僚制與公共政策沖突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在第四章中,作者利用官僚制理論從行政機制、政府組織、公務人員等方面對中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結合現實案例展開論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在第五章,作者針對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公共政策沖突的對策建議。縱觀全書,邏輯嚴謹而順暢,結構清晰而合理,內容豐富而且重點突出,論證充分而有力,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探索性、可讀性和實際指導意義。
本書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顯示出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社會科學研究者,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是其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作者在本書中以當前中國公共政策沖突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從官僚制理論的視角,對公共政策沖突的內涵、本質、原因進行系統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探索治理我國公共政策沖突的基本路徑。
公共政策沖突是當前中國社會轉型期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當前中國社會轉型期,大量的社會問題不斷涌現,並且各種社會問題常常糾集纏繞在一起,錯綜復雜。公共政策是政府解決社會公共疸的工具和手段,但政策沖突卻削弱了公共政策的這種重要性,使公共政策陷入困境,使其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期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比較引人注目的問題。
公共政策沖突的本質在于利益沖突。公共政策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利益沖突和體制制因素無疑是最根本的因素。公共政策主體,即各級官僚、官僚組織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雖然官僚的工作環境與其他私人組織有所不同,但這產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官僚首先是人,是社會的人,然後才是官僚,因此,官僚從本質上並不會因為環境的改變就會自發地改變自己的本性。在各種政策沖突的背後,往往都集中體現了公共政策主體的利益追求,直接表明了不同政策主體的利益競爭、利益訴求、利益沖突。在當前社會轉型期,由于中國理性官僚制的缺失和制度建設的滯後,這為官僚和官僚組織的趨利行為提供了制度空間。體制上的問題也成為公共政策沖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