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口結構老齡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社會結構、政治模式、經濟發展都將隨之出現哪些變化?
這種趨勢將會帶給每一個人怎樣的影響?

如果將“社會主義”定義為“由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那麼,美國應該算是第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美國的工人階級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真正的,唯一的“資本家”了。

強制要求員工必須在規定的年齡退休,這是職場中最嚴重的年齡歧視!

與保持經濟增長相比,更重要的是區分哪些是有益的增長,哪些是有害的增長。

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一個社會到底可以接受多高的失業率?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人口結構的巨大變化及其引發的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將徹底改變美國的財政政策、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並從根本上影響美國社會的心理、情緒、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從而從根本上影響美國的政治。

  德魯克在本書中指出,退休雇員和即將退休的雇員將日益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個“人口重心”,隨著這一重大變化而來的是養老基金的社會主義化。德魯克認為,養老基金改變了美國企業的所有權,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養老基金——已經成為美國大企業具有支配地位的所有者了。在美國,“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現在已經高度集中到了機構投資者的手里。而且,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雖然沒有實現“國有化”,但是已經“社會化”了。

彼得‧F‧德魯克  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丘吉爾高度贊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學家”自詡。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2002年獲美國總統布希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目錄

導讀 養老金為什麼要革命
再版序言
第一章 悄然興起的革命
一、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的過程
二、養老基金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三、人口結構的巨變
四、悄然興起的革命
第二章 養老基金成功實現社會主義化之後的問題
一、成功之後的危險
二、人口動態、出生率和撫養比
三、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帶來的經濟問題
四、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帶來的政治問題
五、必需的改革
六、社會保險的未來
第三章 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條件下的社會機構和社會難題
一、新的需求
二、對經濟效益的要求
三、對經濟增長進行管理的需要
四、工作和工人︰社會需求
五、在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條件下,工會還能否繼續存在
六、財產的新含義
七、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與第三世界
第四章 養老基金社會主義化所帶來的政治教訓和政治難題
一、“主義”的終結
二、非政府機構行為的影響力
三、豐裕只是一個神話
四、福利社會和福利國家
五、兩種“平等”之爭
六、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哪一個更可取
第五章 美國政治中的新聯盟
後記 企業管理
 

《養老金革命》一書首次出版于1976年,當時的書名為《看不見的革命》(The Unseen Reoulution)。在我所有的著作當中,這本書的針對性可以說是最強的,然而,這本書卻最為人所忽視。雖然本書所陳述的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它們與當時的時代思潮卻格格不入。本書認為︰金融機構投資者——尤其是養老基金——已經成為美國大企業具有支配地位的所有者了,更確切地說,它們已經成為美國“唯一”的資本家了。事實上,早在1952年,隨著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首次設立現代養老基金,這種轉變就已經開始了。到1960年,這一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當時,我正在紐約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任教,而且在這一年,我首次開設了一門關于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專題討論課。在這門討論課的影響和帶動下,一群年輕人創辦了一家專門為上述新興投資者服務的證券交易公司——帝杰投資銀行(Donaldson,Lufkin & Jenrette)。沒想到lO年之後,也就是1970年,這家原本毫不起眼的公司已經成為華爾街最成功的大公司之一。然而,當時很多人依然認為︰美國已經成為而且還將繼續作為一個由無數個人股東擁有國家“生產資料”的“人民資本主義”國家。殊不知這種“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現在已經高度集中到了機構投資者的手里,而且,通過養老基金的形式,“生產資料的所有權”雖然沒有實現“國有化”,但是已經“社會主義化”了——盡管這一趨勢已經顯而易見,但依然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甚至連那些正越來越多地與養老基金投資者打交道的華爾街金融界人士也認為本書純屬無稽之談。

更加令人們難以接受的是本書的另一個主題︰美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到1976年的時候,美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已經成為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當然,“生育低谷”早在15年之前的1961年就已經開始出現,而且早在20世紀50年代的中期,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退休年齡。但是,在1976年的時候,所有人都依然堅信“青年文化”,認為“只有30歲以下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所有人都依然認為︰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情和夢想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也許是永遠——左右著美國社會的發展。正因如此,本書所得出的一系列結論都不可能得到認同。這些結論包括︰我們即將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贍養老年人,醫療保健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延長人們的壽命,養老基金和社會保險將成為美國經濟和美國社會的頭等大事,退休年齡將適當延長,美國所有政策的制定將越來越多地考慮中產階級和老齡人口的利益等等。

只有肯尼斯‧鮑爾丁(Kenneth Boulding)對本書給予了正面的評價。這位杰出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曾在《美國銀行家》(TheArrtericctn Banker)雜志上把我稱為“美國一流的哲學家”。除此之外,其他的評論家們——其實也沒有多少人對本書做出評論——都把本書貶得一文不值。

然而,15年之後,人們重新“發現”了這本書——這一轉變簡直可以作為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範式轉移”的一個典型案例了。總之,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這本書突然火起來了。人們不僅對于書中所提到的事情連篇累牘地發表著評論文章——尤其是法律評論,而且還將這本書稱為“經典著作”。正是在這種情況下,Transaction出版社才決定再次出版本書——對于出版社的工作,我深表謝意。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雖然提出了問題,但卻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因為本書所關注的中心問題在于養老基金所有權對于美國企業的管理和美國的整個經濟結構所造成的影響。直到15年之後,我們才開始看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來之不易,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經歷了20多年的金融和經濟動蕩、20多年的惡意兼並和融資收購、20多年的企業重組(在15年前,所有人都認為這些企業將會像金字塔一樣堅不可摧),而所有這一切幾乎都是由養老基金所有權的變更引起的。我的其他著作都正在由Transaction出版社按照原文重新出版,只不過每本書都增加了一個新的序言。同樣,這本書再版時也沒有做任何改動,只是在最後增加了我1991年寫的一篇名為《企業管理》(The Governance of Corporations)的文章——這篇文章試圖對我們的未來做出預期,更確切地說,試圖對我們前進的方向做出判斷。盡管本書的內容沒有任何改動,但是隨著管理結構、權力結構的重大變化,美國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