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研究對象
二、主要內容
三、基本觀點
第一篇 法庭概況篇
一、人民法庭的基本情況
(一)人民法庭的設立
(二)人民法庭所在地的行政區劃
(三)人民法庭司法區域內的行政單位
(四)人民法庭司法區域與城鄉結合部
(五)人民法庭司法區域的地理狀況、交通條件、經濟發展狀況
(六)人民法庭司法區域面積
(七)人民法庭司法區域的人口
(八)人民法庭人員的數量
(九)人民法庭人員數量與司法區域人口數量及面積的關系
(十)人民法庭人員數量與法庭所屬法院對應的行政區劃的關系
(十一)人民法庭人員的構成
(十二)人民法庭的物質條件
(十三)人民法庭的車輛
(十四)人民法庭經費收支狀況
二、人民法庭的管理
(一)人民法庭管理制度
(二)法庭庭長的行政管理
(三)黨的領導與人民法庭管理
(四)法庭人員的權威
三、人民法庭獲得的獎勵
(一)各級人民法院授予的獎勵
(二)黨組織和政府授予的獎勵
(三)人民團體授予的獎勵
(四)授予獎勵的程序及意義
(五)人民法庭獲得的其他正面評價>
(六)當事人送的錦旗與表揚信
第二篇 外部關系篇
一、人民法庭與民眾的關系
(一)當事人對法官的懷疑
(二)人民法庭的對策
(三)便民措施與當事人對法官的信任
(四)民眾對人民法庭的監督
(五)當事人的監督
(六)便民措施與設立人民法庭的目的
二、人民法庭與人大、政協的關系
三、人民法庭與地方黨委、政府的關系
(一)鄉鎮政府通過訴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人民法庭參與行政執法活動
(三)人民法庭參與社會治安管理
(四)人民法庭尋求黨委、政府的支持
四、人民法庭與法院的關系
五、人民法庭與政法系統其他單位的關系
六、人民法庭與司法區域內單位的關系
第三篇 法庭人員篇
一、人民法庭人員
(一)法庭人員的年齡、性別
(二)法庭人員的學歷
(三)法庭人員的培訓與學習
(四)法庭人員的素質
(五)法庭人員的職業化
二、人民法庭法官眼中的人民法庭、法官角色定位
三、人民法庭法官對當事人的看法與態度
四、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依據”觀
(一)“審理”、“治理”之“理”
(二)“熱情”、“案情”之“情”
五、人民法庭法官對司法社會效果的認識
六、人民法庭法官的職業道德
七、人民法庭法官的司法技術
(一)關系、地位與權力
第四篇 法庭運行篇
第五篇總結與思考
附錄︰人民法庭的淵源、流變及趨向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