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的武術拳種之一,相傳為宋末遼東懿州人張三豐所創。后經不斷演變改進形成很多流派,尤以陳、楊、武、吳、孫、趙堡六流派最為流行。太極拳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融健身與技擊為一體的體育項目,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楊式太極拳源於河南溫縣省陳家溝的陳式太極拳,為清代拳師河北永年人楊露禪所創。經其祖孫三代刻苦鑽研、反復磨煉,由小架演變出中架、大架,由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定型。楊式太極拳以靜御動,既可以怡養性情,又可以強身益壽,男女老幼皆宜演練,所以不僅在國內習者愈來愈眾,而且在國外也廣為流傳。
《楊式太極拳》介紹了:楊式太極拳源於河南溫縣省陳家溝的陳式太極拳,為清代拳師河北永年人楊露禪所創。經其祖孫三代刻苦鑽研、反復磨煉,由小架演變出中架、大架,由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定型。楊式太極拳以靜御動,既可以怡養性情,又可以強身益壽,男女老幼皆宜演練,所以不僅在國內習者愈來愈眾,而且在國外也廣為流傳。
目錄
引言
自序
上篇 楊式太極拳概述
一 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二 太極拳及楊式太極拳的源流
三 楊式太極拳傳統大架的主要特點
四 習練楊式太極拳傳統大架的三點原則要求
五 鍛煉中的個人體會
六 對練拳中幾個問題的淺釋
七 練習太極拳前的准備工作
中篇 楊式太極拳圖解
一 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一百一十五式圖解及說明
二 楊式太極器械圖解
(一)楊式傳統五十三式太極劍套路圖解
(二)楊式傳統四十式太極刀
(三)楊式傳統太極大桿練法動作圖解
三 楊式太極拳推手各種練法動作圖解
附:陳炎林《太極散手對打》
下篇 楊式太極拳拳論
一 太極拳老譜
二 楊澄甫論太極拳兩則
三 李雅軒談太極拳
四 陳炎林論勁
附錄
恩師太極拳名家劉仲橋先生
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先生在濟南的傳人
後記
自序
上篇 楊式太極拳概述
一 太極拳的健身與養生
二 太極拳及楊式太極拳的源流
三 楊式太極拳傳統大架的主要特點
四 習練楊式太極拳傳統大架的三點原則要求
五 鍛煉中的個人體會
六 對練拳中幾個問題的淺釋
七 練習太極拳前的准備工作
中篇 楊式太極拳圖解
一 楊式太極拳傳統套路一百一十五式圖解及說明
二 楊式太極器械圖解
(一)楊式傳統五十三式太極劍套路圖解
(二)楊式傳統四十式太極刀
(三)楊式傳統太極大桿練法動作圖解
三 楊式太極拳推手各種練法動作圖解
附:陳炎林《太極散手對打》
下篇 楊式太極拳拳論
一 太極拳老譜
二 楊澄甫論太極拳兩則
三 李雅軒談太極拳
四 陳炎林論勁
附錄
恩師太極拳名家劉仲橋先生
楊式太極拳名師李雅軒先生在濟南的傳人
後記
序
我年幼時不懂武術,也從未接觸過太極拳。青年時期生了一場大病,一種奇特的暴發性痢疾,高燒四十余度,住省城一家大醫院治療,但久治不退燒,滴水不能進。省城各大醫院的專家前來會診,用盡各種藥物均無效果,直到在我身上試用了一種進口新藥,方勉強治愈。出院後我身體極度虛弱,許久未能康復,一直病休在家不能上班
。1954年春,經友人介紹,我拜楊家拳第四代傳人、太極拳名家李雅軒(椿年)的高徒劉仲橋為師,練習楊式太極拳。
劉仲橋老師為楊家拳第五代傳人,抗戰時期在成都跟隨李雅軒大師習練楊式太極拳,是李雅軒的高徒,其拳術和推手在師兄弟中出類拔萃,至今仍受到眾師弟的仰慕。劉仲橋老師於1983年病逝,終年78歲。經過劉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傳授,加以自己的刻苦努力,只半年時間,不僅我的拳技有了進步,更令我吃驚的是我的身體竟奇跡般恢復了健康,不僅飯量大增,精力旺盛,而且身體輕靈,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我又重新投入了工作。後來國慶節爬泰山,我跑步登上十八盤不氣喘、不覺累,使其他登山者驚訝不已。我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體會到,楊式太極拳不愧為中華傳統武術的精華,從中不僅可以吸取中華民族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而且還可以怡養性情、防身自衛。自此,我堅持每天清晨和晚上跟從劉老師練拳,中午則利用休息時間自己練。1956年我參加了濟南市太極拳比賽,得到了各家名師的贊賞,並在全市太極拳比賽中榮獲第一名。近年來,我擔任了濟南市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還數次參加河北省舉辦的邯鄲國際永年太極拳聯誼會,在專家研討會上發表了練拳體會和心得,提出了「輕而不浮、沉而不死」的見解及虛轉和實轉的要領,得到了與會者的首肯。
經過數年的勤學苦練,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授拳。我不僅手把手一著一式地向學生們傳授楊式太極拳、劍、刀、棍和推手,而且還向他們傳授太極拳的歷史、中華武術的精神和武德。近五十年來,我堅持練拳從未間斷,教授的學生和徒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在國外也很有作為,他們中間有很多也帶出了高徒,這使我非常欣慰。
我多年來就想把我練拳的體會以及劉仲橋老師的深厚技藝和高尚武德、誨人不倦的崇高精神,整理成書。但由於本人水平所限,遲遲未寫,拖至今日,才把對拳的淺薄認識和體會寫出來,貢獻給大家參考,也算是對劉仲橋老師在天之靈的一點安慰吧。
郝明之
2001年8月8日
劉仲橋老師為楊家拳第五代傳人,抗戰時期在成都跟隨李雅軒大師習練楊式太極拳,是李雅軒的高徒,其拳術和推手在師兄弟中出類拔萃,至今仍受到眾師弟的仰慕。劉仲橋老師於1983年病逝,終年78歲。經過劉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傳授,加以自己的刻苦努力,只半年時間,不僅我的拳技有了進步,更令我吃驚的是我的身體竟奇跡般恢復了健康,不僅飯量大增,精力旺盛,而且身體輕靈,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我又重新投入了工作。後來國慶節爬泰山,我跑步登上十八盤不氣喘、不覺累,使其他登山者驚訝不已。我從自己的切身經歷中體會到,楊式太極拳不愧為中華傳統武術的精華,從中不僅可以吸取中華民族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而且還可以怡養性情、防身自衛。自此,我堅持每天清晨和晚上跟從劉老師練拳,中午則利用休息時間自己練。1956年我參加了濟南市太極拳比賽,得到了各家名師的贊賞,並在全市太極拳比賽中榮獲第一名。近年來,我擔任了濟南市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還數次參加河北省舉辦的邯鄲國際永年太極拳聯誼會,在專家研討會上發表了練拳體會和心得,提出了「輕而不浮、沉而不死」的見解及虛轉和實轉的要領,得到了與會者的首肯。
經過數年的勤學苦練,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開始授拳。我不僅手把手一著一式地向學生們傳授楊式太極拳、劍、刀、棍和推手,而且還向他們傳授太極拳的歷史、中華武術的精神和武德。近五十年來,我堅持練拳從未間斷,教授的學生和徒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在國外也很有作為,他們中間有很多也帶出了高徒,這使我非常欣慰。
我多年來就想把我練拳的體會以及劉仲橋老師的深厚技藝和高尚武德、誨人不倦的崇高精神,整理成書。但由於本人水平所限,遲遲未寫,拖至今日,才把對拳的淺薄認識和體會寫出來,貢獻給大家參考,也算是對劉仲橋老師在天之靈的一點安慰吧。
郝明之
2001年8月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