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國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國學」,以區別於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於「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划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於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國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入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礎,准備了條件。新世紀到來之后,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本書為「列國漢學史書系」之一,主要介紹了朝鮮半島的漢學史。全書共分五編,內容包括:半島漢學的發軔;高麗王朝的漢學;朝鮮王朝的漢學;當代韓國的中國文學研究;韓國現存漢文作品等。本書內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目錄
代前言:在相互借鑒中發展中韓文化
——與韓國學者李濟雨教授的對話
第一編 從箕子到崔致遠:半島漢學的發軔
第一章 高麗王朝之前的半島漢學
第二章 漢字對古朝鮮樂舞與口頭詩學的顛覆與重構
第三章 高麗王朝之前的半島漢文學
第二編 高麗王朝的漢學
第一章 高麗時代的漢文學
第二章 高麗的宗教與漢學
第三編 朝鮮王朝的漢學
第一章 朝鮮王朝的漢文學
第二章 朝鮮王朝的性理學
第三章 「燕行錄」的漢學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第四編 當代韓國的中國文學研究
第一章 韓國學者的中國散文研究
第二章 韓國學者的中國小說研究
第五編 韓國現存漢文作品
后記
——與韓國學者李濟雨教授的對話
第一編 從箕子到崔致遠:半島漢學的發軔
第一章 高麗王朝之前的半島漢學
第二章 漢字對古朝鮮樂舞與口頭詩學的顛覆與重構
第三章 高麗王朝之前的半島漢文學
第二編 高麗王朝的漢學
第一章 高麗時代的漢文學
第二章 高麗的宗教與漢學
第三編 朝鮮王朝的漢學
第一章 朝鮮王朝的漢文學
第二章 朝鮮王朝的性理學
第三章 「燕行錄」的漢學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第四編 當代韓國的中國文學研究
第一章 韓國學者的中國散文研究
第二章 韓國學者的中國小說研究
第五編 韓國現存漢文作品
后記
序
經過近30年多位學者的辛勞努力,現在我們可以說,國際漢學研究確實已經成長為一門具有特色的學科了。
「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圓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圖學」,以區別於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於「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划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於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圈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人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瑙,准備了條件o新世紀到來之後,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今後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並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於我國學術艾化的發展以至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於使用;貞口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時,不會感到隔膜,鬩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昧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各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法認識漢學的現狀。
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學史專書,是1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
這正是我在這里向大家准薦閻純德教授、吳志良博士主編的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原因。
閻純德教授在北京語言大學主持漢學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給我以許多幫助。他為推進國際漢學研究,可謂不遺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學術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導之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成為這一學科的園地,隨之又主編了《漢學研究》,列為《中國文化研究漢學書系》,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無地。特別要說的是,閻純德教授這幾年為了編著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所投人的心血精力,可稱出人意想。
在《漢學研究》第八集的《卷前絮語》中,閻純德教授慨嘆:「《漢學研究》很像同人刊物,究其原因是因為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學者太少,尤其是專門的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一集多是讀者相熟的面孔。」現在看「列國漢學史書系」,作者已形成不小的專業隊伍,這是學科進步的表現,更不必說這套書涉及的范圍比以前大為擴充了。希望「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問世成為國際漢學研究這個學科在新世紀蓬勃發展的一個界標,讓我們在此對閻純德教授、這套書的各位作者,還有曲版社各位所做出的勞績表示感謝。
李學勤
2007年4月8日
於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
「漢學」一詞本義是對中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國內習慣上專指外圓人的這種研究,所以特稱「國際漢學」,也有時作「世界漢學」、「國際中圖學」,以區別於中國人自己的研究。至於「國際漢學研究」,則是對國際漢學的研究。中外都有學者從事國際漢學研究,但我們在這里講的,是中國學術界的國際漢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漢學研究改變了禁區的地位,逐漸開拓和發展。其進程我想不妨划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僅限於對國際漢學界狀況的了解和介紹,中心工作是編纂有關的工具書,這是第一個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圈際漢學研究的專門機構,大量翻譯和評述漢學論著,應作為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里,學者們為深人研究國際漢學打好了基瑙,准備了條件o新世紀到來之後,進入全面系統地研究國際漢學的可能性應該說業已具備。
今後國際漢學研究應當如何發展,有待大家磋商討論。以我個人的淺見,歷史的研究與現實的考察應當並重。國際漢學研究不是和現實脫離的,認識國際漢學的現狀,與外國漢學家交流溝通,對於我國學術艾化的發展以至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經提議,編寫一部中等規模的《當代國際漢學手冊》,使我們的學者便於使用;貞口果有條件的話,還要組織出版《國際漢學年鑒》。這樣,大家在接觸外國漢學界時,不會感到隔膜,鬩讀外國漢學作品,也就更容易體昧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漢學有著長久的歷史,因此現實和歷史是分不開的,不了解各國漢學的歷史傳統,終究無法認識漢學的現狀。
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國際漢學史的著作及論文。實際上,公推為中國最早的漢學史專書,是1949年出版的莫東寅《漢學發達史》,盡管是通史體裁,也包含了分國的篇章。這本書最近已有經過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盡管只是概述性的,卻使讀者能夠看到各國漢學互相間的關系。由此可見,有組織有系統地考察各國漢學的演進和成果,將之放在國際漢學整體的背景中來考察,實在是更為理想的。
這正是我在這里向大家准薦閻純德教授、吳志良博士主編的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原因。
閻純德教授在北京語言大學主持漢學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給我以許多幫助。他為推進國際漢學研究,可謂不遺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貢獻是學術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導之下,《中國文化研究》季刊成為這一學科的園地,隨之又主編了《漢學研究》,列為《中國文化研究漢學書系》,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無地。特別要說的是,閻純德教授這幾年為了編著這套「列國漢學史書系」所投人的心血精力,可稱出人意想。
在《漢學研究》第八集的《卷前絮語》中,閻純德教授慨嘆:「《漢學研究》很像同人刊物,究其原因是因為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學者太少,尤其是專門的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一集多是讀者相熟的面孔。」現在看「列國漢學史書系」,作者已形成不小的專業隊伍,這是學科進步的表現,更不必說這套書涉及的范圍比以前大為擴充了。希望「列國漢學史書系」的問世成為國際漢學研究這個學科在新世紀蓬勃發展的一個界標,讓我們在此對閻純德教授、這套書的各位作者,還有曲版社各位所做出的勞績表示感謝。
李學勤
2007年4月8日
於清華大學國際漢學研究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