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自然風光旖旎,歷史文化璀璨。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篳路藍縷,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麗多姿的巴蜀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四川,乃至中國的一座極為珍貴的文化寶庫。
巴蜀文化植根於巴山蜀水,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個世紀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這一概念以來,隨着考古的新發現,特別是三星堆、金沙遺址等一批頗有影響的古跡相繼發現發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並陸續在歷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的學術成果。這是我省文化事業繁榮興旺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
目錄
總序
前言
一 傳說時代(古蜀時期)
1.古蜀的原住民
2.走出岷山的蠶叢氏
3.魚鳧氏瞿上建都
4.杜宇氏教民務農
5.開明氏入蜀治水
二 移民初功(秦漢三國兩晉時期)
1.秦人人蜀
2.作為社會教育家的李冰
3.文翁興學后的私家講學
4.揚雄的思想自由與學術獨立
5.蜀漢移民和成漢移民
6.巴蜀學術的交流意識
三 巴蜀文章(唐宋時期)
1.北方移民向往的「世外桃源」
2.李白:巴蜀文化的驕子
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4.天下文人多人蜀
5.吐蕃進入川西高原
6.北人人蜀與蜀文化
7.四川舉子和巴蜀書院
8.蘇軾:巴蜀學術的曠代宗師
9.四川禪師的學術追求
10.學術昌盛、大師輩出的時代
11.兩宋之際的移民浪潮
四 山河滄桑(元明清時期)
1.全蜀殘破
2.學術的失落
3.倡「朱子之學」的虞集
4.踐行「重實」之學的楊慎
5.湖廣填四川
主要參考書目
前言
一 傳說時代(古蜀時期)
1.古蜀的原住民
2.走出岷山的蠶叢氏
3.魚鳧氏瞿上建都
4.杜宇氏教民務農
5.開明氏入蜀治水
二 移民初功(秦漢三國兩晉時期)
1.秦人人蜀
2.作為社會教育家的李冰
3.文翁興學后的私家講學
4.揚雄的思想自由與學術獨立
5.蜀漢移民和成漢移民
6.巴蜀學術的交流意識
三 巴蜀文章(唐宋時期)
1.北方移民向往的「世外桃源」
2.李白:巴蜀文化的驕子
3.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4.天下文人多人蜀
5.吐蕃進入川西高原
6.北人人蜀與蜀文化
7.四川舉子和巴蜀書院
8.蘇軾:巴蜀學術的曠代宗師
9.四川禪師的學術追求
10.學術昌盛、大師輩出的時代
11.兩宋之際的移民浪潮
四 山河滄桑(元明清時期)
1.全蜀殘破
2.學術的失落
3.倡「朱子之學」的虞集
4.踐行「重實」之學的楊慎
5.湖廣填四川
主要參考書目
序
巴山蜀水自然風光旖旎,歷史文化璀璨。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地之一的巴蜀故地,歷經數千年的風雨滄桑和一代又一代巴人蜀人的篳路藍縷,形成了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麗多姿的巴蜀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四川,乃至中國的一座極為珍貴的文化寶庫。
巴蜀文化植根於巴山蜀水,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個世紀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這一概念以來,隨着考古的新發現,特別是三星堆、金沙遺址等一批頗有影響的古跡相繼發現發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並陸續在歷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的學術成果。這是我省文化事業繁榮興旺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重視發掘、研究巴蜀文化,大力普及、弘揚巴蜀文化,既是結合我省實際、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既是發展繁榮我省文化事業、建設文化強省的有機內容,也是加強和推進我省精神文明建設、振奮廣大干部群眾精神的重要途徑。為此目的,省政府組織參事、文史館員等一批學有專長的老專家、老教授編寫了《巴蜀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叢書。這套叢書涵蓋了巴蜀文化的起源與傳承、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學技術、民風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諸多方面,史實准確,文字精練,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對普及、宣傳和弘揚巴蜀文化,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相信這套叢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並從中領略到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弘揚巴蜀文化,既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又要大力開展宣傳普及工作。堅持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希望全省學術研究和文化界的同志始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為推動我省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作出更夫貢獻。
巴蜀文化植根於巴山蜀水,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文化。自上個世紀40年代初提出「巴蜀文化」這一概念以來,隨着考古的新發現,特別是三星堆、金沙遺址等一批頗有影響的古跡相繼發現發掘,巴蜀文化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並陸續在歷史文化、考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的學術成果。這是我省文化事業繁榮興旺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矚目成就。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重視發掘、研究巴蜀文化,大力普及、弘揚巴蜀文化,既是結合我省實際、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文化生活需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既是發展繁榮我省文化事業、建設文化強省的有機內容,也是加強和推進我省精神文明建設、振奮廣大干部群眾精神的重要途徑。為此目的,省政府組織參事、文史館員等一批學有專長的老專家、老教授編寫了《巴蜀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叢書。這套叢書涵蓋了巴蜀文化的起源與傳承、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學技術、民風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諸多方面,史實准確,文字精練,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對普及、宣傳和弘揚巴蜀文化,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相信這套叢書能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並從中領略到巴蜀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弘揚巴蜀文化,既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又要大力開展宣傳普及工作。堅持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希望全省學術研究和文化界的同志始終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為推動我省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作出更夫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