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由之路:羅素在中國

通往自由之路:羅素在中國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曹元勇/編
  •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1132590X
  • ISBN13:9787811325904
  • 裝訂:222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這個人的一生,令很多人羨慕,不僅僅因為其壽命長,情人多,更重要的是,在學術成就與社會責任兩方面,他都未偏廢,而且達到了兩個高峰。讀羅素的學術著作,冰清玉潔,如不食人間煙火;讀羅素的時評政論,則道義澎湃,每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都能聽到他不畏權勢的激越抗議。幾乎難以設想,像他這樣的純粹學者竟也會因為不同政見,兩次入獄,最後一次是一九六一年,當時已達九十高齡。百年人生,他始終將知識關懷與社會關懷這兩個似乎水火不容的極端,相融於一身,肯定很不容易、。但是有羅素這一成例,也許有助於說明,為何「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個知識分子可以堅持至少可以向往的境界。
 

目錄

《世紀的回響·外來思潮卷》出版序 陳思和
《世紀的回響》叢書序 錢谷融
代序:讓人為難的羅素 朱學勤
第一輯
羅素 張崧年
哲學大家羅素明年來華——在北大講演 《晨報》記者
北京大學之新施設《 晨報》記者
羅素在京今日開始講演 《晨報》記者
哲學家羅素昨日到滬——今晚在大東旅館開歡迎會 《民國日報》記者
歡迎哲學家羅素記 《申報》記者
各團體歡迎羅素博士記——羅博士言中國宜保存固有國粹 《申報》記者
滬七團體歡迎羅素記 《晨報》記者
羅素博士之談話——言美國將為世界之領袖 《申報》記者
羅素與國粹 仲密
改造社會與保存國粹 F.L
國人對於羅素的誤解皓明
羅素對於中國之第一感想 羅素
北庭竟欲驅逐羅素——外交部之大笑話《民國日報》記者
羅素底不幸 漢胃
第二輯
現代的三個哲學家之三——羅素 杜威講演 仲仁筆記
羅素之哲學研究法 楊端六
羅素論哲學問題 潘公展
羅素的邏輯和宇宙觀之概說 王星拱
羅素的社會哲學 高一涵
羅素之科學觀 堅瓠
哲學里的科學法 羅素講演 張崧年譯
宗教的要素及其價值——羅素先生的講演 章廷謙筆記
夢與事實——羅素的人生觀 羅素著張崧年譯
欲望的解剖 羅素著 愈之譯
我們對於外面的世界之知識 羅素著 王星拱譯
第三輯
自敘羅素著 鄭振鐸譯
能夠造成的世界 羅素著 李李譯
民主與革命 羅素著 張崧年譯
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羅素講演 愈之譯
羅素在滬之講演——題為社會改造原理 《晨報》記者
教育之效用——羅素在上海之講演 《晨報》記者
羅素論唯物史觀 羅素講 演劍譯
中國人到自由之路——羅素離京末次講演 《東方雜志》記者
布爾塞維克底思想——羅素在北京女子高師學生自治會講演 章廷謙筆記
讀羅素講演的感想 M.U
羅塞爾《到自由的幾條擬徑》 雁冰
羅素與人口問題 張崧年
羅素與婦女問題 瑟廬
與羅素同船之一封書 梁敬罅
關於社會主義的討論 張東蓀 陳獨秀等
和羅素先生的談話——在長沙講演 楊端六
羅素先生去華感言 楊端六
附錄一:資料索引
附錄二:術語索引
附錄三:人名索引
後記 曹元勇
 

中國青年學界在反思「五四」思潮。這樣的反思有積極意義,只恨相見太晚。反思中,也有這樣一種觀點在流行:「五四」中西思想交匯,保守主義者與激進主義者分別師承英、法:從法國過來的激進宣傳受激進主義者青睞,從英國過來的保守學理則受保守主義者歡迎。依此推理,自然就鄙薄法國,崇尚英國,似乎英國知識分子都是保守型君子,法國人多為輕浮的激進分子。五年前,我自己也是這樣一種觀點,並試圖以這樣一種認識重新梳理法國左翼傳統對中國近代觀念史的影響。我將這一源流稱為「法國病」:好言革命,動輒起義,中國近代意識形態的血液里即有這一成分,至今尚未淘洗。

如此二分法,一開始亦無大錯。但是一旦流行,而流行往往反而意味著凝固,凝固為一種流動著的僵硬模式,事情則會走向反面:就史實層面而言,可能削足適履,簡化甚至歪曲「五四」中西思潮交匯時那些錯綜糾葛的歷史事實;就現實層面而言,或許會以反思「五四」激進思潮為學理托辭,搶先責難並拋棄知識分子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真正應該淘洗的那些思想觀念卻遮蓋起來,不去批判。這樣,一場健康的反思還未走完正途,即有可能從反思走向綏靖,中途變質,變質為一種曲學阿世的時尚。事實上,一種過分的傾向已經發生,某些觀點嫌否定「五四」還不夠,要一直否定到辛亥,甚至否定到戊戌,即為顯例。我私心以為,保守主義的精髓,是求社會發展、文化建設與人格發育的平衡,而不是偏向另一個極端。在揚棄法國式革命狂熱的同時,是否應該把知識分子理應擔當的社會責任從那張皮上小心剝離下來,「保」而「守」之,這才是一種健康的保守主義態度?然而新出的危險卻是,不倒臟水倒孩子,臟水還在盪漾,孩子卻可能已經扔了。

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這個人的一生,令很多人羨慕,不僅僅因為其壽命長,情人多,更重要的是,在學術成就與社會責任兩方面,他都未偏廢,而且達到了兩個高峰。讀羅素的學術著作,冰清玉潔,如不食人間煙火;讀羅素的時評政論,則道義澎湃,每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都能聽到他不畏權勢的激越抗議。幾乎難以設想,像他這樣的純粹學者竟也會因為不同政見,兩次入獄,最後一次是一九六一年,當時已達九十高齡。百年人生,他始終將知識關懷與社會關懷這兩個似乎水火不容的極端,相融於一身,肯定很不容易。但是有羅素這一成例,也許有助於說明,為何「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個知識分子可以堅持至少可以向往的境界。

可惜,一九二○年羅素應梁啟超等邀請,來華講學,沒有取得相應成功。相比他的輝煌一生,這是一次令人遺憾的思想旅行。當時,正是中國「五四」運動的第二年,炎黃青年如火如荼,翹首以待,無論是激進、保守,對他都是滿懷期望。結果羅素不激不慢,不溫不火,既勸中國人走國家社會主義道路,又對正在試驗這一模式的布爾塞維克。)持嚴肅批評,使得當時的中國人大惑不解,始而期望,繼而失望,最後是譏評四起。羅素在華講學期未滿,主客雙方都覺得尷尬起來,以致羅素後來是帶著遺憾,帶著不滿,離開了中國。

先說兩國政府的態度。

英國當局因為羅素在一次大戰期間參加反戰運動被監禁過半年,對他始終心懷猜忌。一九二○年十月十二日,羅素在上海上岸,中國學界的接待人員尚未趕來碼頭,英國駐華使館與倫敦的外交部、國防部即已函電交馳,意欲趁其碼頭彷徨,立足未穩,干脆攆回英國。此後羅素在滬、寧、杭、京講學十個月,始終處在英國情報機構的「內控」監視之下。

北洋政府方面,一九二一年三月間,因其在華宣傳「危險思想」,也曾考慮過要將羅素驅逐出境。所謂羅素的「危險思想」,可能是指一篇被上海共產黨組織印為傳單的《共產主義理想》。但是,《共產主義理想》主要是從理論上闡釋共產主義合乎人類理性,並沒有直接號召中國人從事共產主義運動。北洋政府幾次猶豫,最終沒有下手。

被當局如此猜忌者,而且還提供過危險的「小冊子」,按中國人的邏輯,是應該受到在野一方激進黨人的歡迎了。比如說當時的「南陳北李」?

但是,按照一些材料所敘述的羅素在華日程表,李大釗與羅素似乎沒有接觸。從陳獨秀的態度推測,李對羅素可能是敬而遠之。陳獨秀參加過北京七團體歡迎會,以後聽羅素講演,越聽越覺得不對勁,熬不住,給羅素寫過一封信,請教疑難:「近來中國有些資本家的政黨的機關報屢次稱贊你主張中國第一宜講教育,第二宜講開發實業,不必提倡『社會主義』,我們不知道這話真是你講的,還是別人弄錯了呢?我想這件事關系中國改造之方針,很重要,倘是別人弄錯了,你最好是聲明一下,免得貽誤中國人,並免得進步的中國人對你失望。」(《陳獨秀致羅素先生底信》,《新青年》第八卷,第四號)據稱,羅素曾給陳獨秀寫過復信,可惜中途遺失了。不過,按羅素當時的思想狀況以及陳獨秀沒有下文,這封信即使有,也不太可能使陳獨秀滿意。

這時,《新青年》編輯部分裂,「問題」與「主義」之爭已經爆發。羅素來自英國,具有鮮明的邏輯實證主義經驗論色彩;胡適的導師杜威亦推崇羅素是世界三大哲學家之一,比他自己還高明;羅素顯然不會簡單贊同「主義」派,而且確也引起了「主義」派的不滿;這些情況都該說明羅素理應得到「問題」派的青睞。結果也奇怪,胡適對羅素訪華十分冷淡,並不熱情。當時趙元任准備應聘為羅素作翻譯,胡適即敬造趙不要上梁啟超「進步黨」的當,力阻他為羅素效力。以後,始終也不見羅素與胡適交往的記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