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

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
定價:198
NT $ 172
 

內容簡介

高彥頤以其博學而嚴謹的治學態度,再加上頂尖歷史學者必備的想像力,突破了反纏足觀點的窠臼,娓娓述說纏足的故事,使我們耳目一新。她的論點使我們重新省思有關此一污名化的習俗,一個或許最為關鍵但又備受忽視的面向——中國婦女在她們自己的文化生存中所展現的能動性。縱令黑格爾復生,想必也可從這部著作中有所領悟:纏足即歷史。——周蕾(RevChow),美國布朗大學安德魯•梅隆(Andrew Mellon)

在本書里,彥頤跨越了國族主義、女性主義和東方主義的框架,明確地將纏足擺置在時尚史的范疇之中。透過巧妙的敘事策略——先從纏足在現代的消逝過程說起——她將前現代全盛時期的纏足史,設定為一部有關遮蔽的故事,埋藏其中的,是隱密化的源頭、隱密化的身體,以及隱密化的意義。層層遮蔽的纏足,有如一道道幻影,當它被呈現為欲望客體的同時,其實也不經意地透露出婦女們的我群認同。——費俠莉(Ctlarlotte Furth),美國南加州大學歷史學教授

本書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纏足在現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漸失去文化光環的過程。在面臨「天足」概念和「放足」運動沖擊的過渡時代(19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里,高彥頤指出,「纏足」解組為三種層次的時間性:具有文化榮耀或正當性的纏足、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纏足,以及個體體現的纏足。這種解組使得反纏足論述的進步史觀與所謂的「纏足的終結」之間,出現了某種「時間差」。人們不會在一夕之間從舊式生活翻轉到新式生活。即使纏足已然喪失其文化光環,不少小腳母親還是固著於傳統思維,繼續為女兒纏腳,固執地相信小腳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換言之,過渡時代呈現出來的特色,是一種「在時間、感情和時尚之間徘徊、游移和擺盪的動態」。

纏足的終結並不是一個「從纏到解」的直線進程;相反的,纏足既是一種普遍而且復雜多樣的現象,其消逝必然歷經漫長而反復的過程,也必然糾纏在上述三種時間性的錯亂步調之中。

高彥頤(Dorothy Ko), 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關系學學士、東亞歷史系博士,專攻明清社會史及比較婦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及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歷史及婦女研究系,現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分校歷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蓮:綉鞋與纏足文物》(Every Step a Lotus:Shoes for BoundFeet)及《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eheFS of the Inner Chambers:Women and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等書。
 

目錄

譯者的話
中文版序
獻詞
鳴謝
凡例
圖版
前言
第一部分 揭露的身體
第一章 全球國族巨型歷史:「天足」概念的興起(年代至年代)
纏足的終結:兩種歷史,三種時間,二手聲音
「天足」:一個嶄新的基督教范疇
徐珂與湯頤瑣:天足的國族主義化
「女人好比蛋黃」:一個新的地球知識域
婦女能動性:意志克服身體
辜鴻銘:「觀於人」的屈辱
抗拒注視:理想的女性特質
第二章 被掀露的身體:放足運動的實行(年代至年代)
薛紹徽:「非馬非驢」
從「天足」到「放足」
「光復故物」的蔡愛花
放腳樂
閻錫山與山西反纏足運動
纏足罪責化
國家對付父老
性別重於階級:無法同一的女界
算總賬
荒誕劇場
第三章「纏足如古董」:不合時宜的愛蓮者(年代至年)
姚靈犀與友人:收藏「凋零」
民俗新知的生產
擬仿的懷舊:舊文人、新玩家。
「天足」與「纏足」的並接
方絢的發明
二手的性:小男孩、冒牌貨、收藏家
「姥」如是說:被轉述的女性欲望
綉鞋的社會史:楊鐵崖與胡雪岩
自稱女性主義者的賞玩家
疼痛的身體:女性的吶喊
第二部分 遮蔽的身體
第四章 溯古訪今:纏足源流考
界定纏足:弓足
傳說與歷史
楊慎的考證:未知的誘惑
《漢雜事秘辛》:身體部位的測量
駁斥楊慎:轉向鞋履的胡應麟
後履、婦工與女性差異
今世之潮流:纏足與時尚
趙翼與世紀纏足極盛期
裝飾的身體以及顯露的身體
錢泳:從考據到社會批判
自在勞動的女性身體
第五章 狹邪之游:男性欲望與西北的想像地理
西北高原上的賽腳會
起源傳說
大同名妓
媚眼:李漁的功能美學
汪景祺的「西征」
紅石村:荒野人家
南情北欲:男性欲望與女性欲望的交鋒
蒲松齡的俚曲:土腔與地方失衡
兩種女性勞動
女性身體的平凡物質性
交換的信物
時尚、地位與女性焦慮
第六章 灰姑娘的夢想:女體的累與用
出土文物
從「平底」到「弓彎」
金蓮崇拜
醫護的對象
悅目的都會女子:說唱詞話中的時尚與地位
頑強的身體:纏足的累與用
身體的累與用
花俏的身體:新式都會時尚體制的誕生
生產的身體:制鞋與市場
風格變遷與知識傳遞
最後的時尚圈
殘存的記憶
尾聲
參考文獻
 

認識苗延威,對我來說是絕頂的幸運,對他來說卻可算是天大的倒霉。我們頭一次見面,是在2005年12月,地點是台灣大學一間教室。那時他剛衣錦榮歸,是名門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延威留學時,和我不約而同都躋身紐約城下村,相隔不到一英里,更何況二人多年來分頭從事纏足研究,延威的博士論文正以近現代的纏足論述為題,為美時卻從來沒有碰頭,甚至並不互識對方的存在,或許要歸罪「隔行如隔山」罷。終於在台北會面時,我的書稿剛剛面世,延威也開始在「中研院」近史研當博士後了。

最先發現我們有一部份重復勞動的,是好友游鑒明。是她穿針引線,把書稿推薦給左岸出版社,又建議他們請苗延威當翻譯。這是我莫大的福氣——又會有哪一個作者,能強求為她譯書的人,本身就有本事寫這部書?一年下來,延威把書中所有引文,逐條從圖書館找出,反復推敲思索之下,檢出原著的錯漏,為我一一列表改正。有關天足運動的章節,本是延威自身研究著力所在。他加注的「譯按」,充分表現了他的學養才情,又補足了原文的未盡之處。更何況,他的譯文思路明快,運筆矯健如飛,我往往在深夜閱稿,讀到艱難處,不禁拍案叫絕,自愧不如。全文我只做了極少改動。感謝鑒明這位「紅娘」,更感謝延威認真勤快的全力以赴,使我這個作者,能夠反過來坐享「讀者」的樂趣。

俯仰之間,纏足已成陳跡。我懷著畢恭畢敬的心情,向所有曾經纏過腳的女人產致意。如果沒有她們,就沒有這部書,更沒有預算內預算內寫的中國歷史篇章。

高彥頤
2007年4月
謹識於紐約離隱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