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社會權利的可訴性問題是人權法領域一個經久不衰的基本理論問題,它主要關注作為人權規範的經濟和社會權利是否適合由司法機關強制實施的問題。
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涉及經濟和社會權利領域的國際公約是否應建立申訴機制,或者是否應在國內憲法中規定經濟和社會權利以及允許國內法院對此類憲法權利條款直接實施的問題。人權法領域對經濟和社會權利可訴性的懷疑論極大地妨礙了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不同種類權利同等重要的政治原則,但這種懷疑論在現實法律生活中又根深蒂固。那麼,實現經濟和社會權利可訴性的障礙和限度究竟在哪里呢?本書試圖對此作出回答。
黃金榮,浙江義烏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市東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律師。1996和1999年分別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4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學位。1999~2004年在浙江大學法學院任教,2004~2006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為法理學和人權理論。曾在《比較法研究》、《環球法律評論》、《法商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並有譯著若干。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權利的可訴性問題
第二節 問題與方法
一 論題與論點
二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概念解析
一 可訴性
二 經濟和社會權利
第四節 關于論題的一個疑問
第一章 權利理論中的經濟和社會權利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權利的懷疑論
第二節 對人權標準的再審視
一 至關重要性
二 普遍性
三 切實可行性
第三節 對“權利”概念的誤用?
一 權利與義務的相關性
二 利與要求的關系
第四節 動態權利觀與經濟和社會權利
一 權利的三個維度與經濟和社會權利的規範結構
二 動態權利觀與經濟和社會權利的發展
第二章 可訴性問題的由來
第一節 國際人權公約的合與分
一 合而不同︰兩公約的起草過程
二 同而不和︰兩公約的規範內容
第二節 權利二分法與可訴性問題
一 權利二分法︰兩類權利的鴻溝
二 可訴性問題︰冷戰的產物?
第三節 問題的不斷重現
一 印度
二 日本
三 東歐
四 南非
五 加拿大
第三章 對可訴性的初步論證
第四章 實現可訴的難題
第五章 發展可訴性︰國際人權法領域的進展
第六章 實現可訴的可能性與限度
第七章 中國法律語境中的可訴性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權利的可訴性問題
第二節 問題與方法
一 論題與論點
二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概念解析
一 可訴性
二 經濟和社會權利
第四節 關于論題的一個疑問
第一章 權利理論中的經濟和社會權利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權利的懷疑論
第二節 對人權標準的再審視
一 至關重要性
二 普遍性
三 切實可行性
第三節 對“權利”概念的誤用?
一 權利與義務的相關性
二 利與要求的關系
第四節 動態權利觀與經濟和社會權利
一 權利的三個維度與經濟和社會權利的規範結構
二 動態權利觀與經濟和社會權利的發展
第二章 可訴性問題的由來
第一節 國際人權公約的合與分
一 合而不同︰兩公約的起草過程
二 同而不和︰兩公約的規範內容
第二節 權利二分法與可訴性問題
一 權利二分法︰兩類權利的鴻溝
二 可訴性問題︰冷戰的產物?
第三節 問題的不斷重現
一 印度
二 日本
三 東歐
四 南非
五 加拿大
第三章 對可訴性的初步論證
第四章 實現可訴的難題
第五章 發展可訴性︰國際人權法領域的進展
第六章 實現可訴的可能性與限度
第七章 中國法律語境中的可訴性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序
編出“民權學子”的書,是藏了許久的心願。臨到付梓,卻猶豫起來。連這篇序文,也似乎有些難以著墨。
環顧我們居住的社會,可以說,在這個稱作21世紀的紀元伊始,中國已悄然步人權利的時代。記得美國有位學者寫過一本書,叫《權利的時代》,闡述的大體都是些西方的權利標本,謂之為“時代”,體現了被視為先進文明典範的歐美傳統對非歐美傳統發出的某種文化召喚。十多年前,我和學友們也出過一本書,叫《走向權利的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的確蹲下身子,懷抱理想主義的虔誠與苦痛,細心觀察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公民權利,但我們腦子里想象的權利時代,卻還是西方的模子。這樣一來,我們描述中國公民權利生長的學術努力,就成了對西方模子在中國境域里運用、解釋或變異的樣本的尋覓。我們試圖緩解民眾權利苦難的政治心願,也容易被當作對西方某種時代召喚的響應。現在,我們真的步入了一個可以稱作“權利時代”的社會。可是,還來不及躊躇滿志,便發覺,中國社會里實際發生的情形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和期望。
我們看到,當代中國,權利話語在涂改文明,也在更新文明;在改寫歷史,也在創造歷史。憲法匯聚的權利能量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而快速釋放,善惡美丑似乎都期待借助權利來獲得力量;人的尊嚴和價值給權利以道德支撐,但人們對尊嚴和價值的覺悟、表達和要求,憑借更多的,卻是國際國內法律里的權利知識,而不復為歐美歷史上的宗教啟蒙和哲學宣言;國家和政府積極推動現代法制建設和權利知識普及,但政府及其機構和成員本身又成為與日俱增的權利訴求和法治訴求的對象;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社會結構的巨變,極大地增進了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的實際利益和自由,但安放利益、容許自由的空間有限,保障利益、實現自由的資源匱乏,加上貧富差距拉大,又驟然增加了經濟風險和社會緊張。同時,利益需求多元、思想觀念多樣、社會流動加快和法律知識普及,造就了一批批權利意識濃厚的“新人”。他們埋頭苦干,四處活躍,或聲名顯赫,或富甲一方,既希望用平等權利來裝各自己,又熱衷于依靠特權來積聚財富和能量;既偏好以司法為最終訴求,並懷抱政治參與的熱切願望,又不惜以違法的、不正當的方式來保護和擴展自己的利益;既少有權利的滿足感,又缺乏平等待人的觀念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還有,民本文化傳統因民權思想的闡揚而愈加激越,但在整體上,文化尚在復興,哲學依然貧困,民權還缺少必要的理論滋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由于不斷注人權利因素和法治理念而孕懷革故鼎新的巨大動力,但時代的嬰孩還在疲憊的母體里寂然生長;權利和自由雖然獲得法律的認可,卻又面臨著如何能夠在道德體系和政治原則里找到恰當的位置,如何能夠被賦予促進發展、營造和諧的新內涵……
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都不曾有過的獨特時代。既充滿自由與夢想、光明與希望,又充滿私欲與罪惡、矛盾與荒誕。不論對于中國,還是對于世界,這個時代都提供了一種新的體驗。它需要深刻獨到的學術闡釋,也需要為民請命的赤誠吶喊;需要融會貫通的理性言說,也需要荒野獨行的自由批判。
……
環顧我們居住的社會,可以說,在這個稱作21世紀的紀元伊始,中國已悄然步人權利的時代。記得美國有位學者寫過一本書,叫《權利的時代》,闡述的大體都是些西方的權利標本,謂之為“時代”,體現了被視為先進文明典範的歐美傳統對非歐美傳統發出的某種文化召喚。十多年前,我和學友們也出過一本書,叫《走向權利的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的確蹲下身子,懷抱理想主義的虔誠與苦痛,細心觀察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公民權利,但我們腦子里想象的權利時代,卻還是西方的模子。這樣一來,我們描述中國公民權利生長的學術努力,就成了對西方模子在中國境域里運用、解釋或變異的樣本的尋覓。我們試圖緩解民眾權利苦難的政治心願,也容易被當作對西方某種時代召喚的響應。現在,我們真的步入了一個可以稱作“權利時代”的社會。可是,還來不及躊躇滿志,便發覺,中國社會里實際發生的情形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和期望。
我們看到,當代中國,權利話語在涂改文明,也在更新文明;在改寫歷史,也在創造歷史。憲法匯聚的權利能量伴隨經濟社會發展而快速釋放,善惡美丑似乎都期待借助權利來獲得力量;人的尊嚴和價值給權利以道德支撐,但人們對尊嚴和價值的覺悟、表達和要求,憑借更多的,卻是國際國內法律里的權利知識,而不復為歐美歷史上的宗教啟蒙和哲學宣言;國家和政府積極推動現代法制建設和權利知識普及,但政府及其機構和成員本身又成為與日俱增的權利訴求和法治訴求的對象;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社會結構的巨變,極大地增進了公民個人和社會組織的實際利益和自由,但安放利益、容許自由的空間有限,保障利益、實現自由的資源匱乏,加上貧富差距拉大,又驟然增加了經濟風險和社會緊張。同時,利益需求多元、思想觀念多樣、社會流動加快和法律知識普及,造就了一批批權利意識濃厚的“新人”。他們埋頭苦干,四處活躍,或聲名顯赫,或富甲一方,既希望用平等權利來裝各自己,又熱衷于依靠特權來積聚財富和能量;既偏好以司法為最終訴求,並懷抱政治參與的熱切願望,又不惜以違法的、不正當的方式來保護和擴展自己的利益;既少有權利的滿足感,又缺乏平等待人的觀念和對社會的責任感。還有,民本文化傳統因民權思想的闡揚而愈加激越,但在整體上,文化尚在復興,哲學依然貧困,民權還缺少必要的理論滋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由于不斷注人權利因素和法治理念而孕懷革故鼎新的巨大動力,但時代的嬰孩還在疲憊的母體里寂然生長;權利和自由雖然獲得法律的認可,卻又面臨著如何能夠在道德體系和政治原則里找到恰當的位置,如何能夠被賦予促進發展、營造和諧的新內涵……
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都不曾有過的獨特時代。既充滿自由與夢想、光明與希望,又充滿私欲與罪惡、矛盾與荒誕。不論對于中國,還是對于世界,這個時代都提供了一種新的體驗。它需要深刻獨到的學術闡釋,也需要為民請命的赤誠吶喊;需要融會貫通的理性言說,也需要荒野獨行的自由批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