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目的是把針刀臨床診斷和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最多遇到的問題精要地表達出來,能夠給具有一定針刀臨床經驗者以新的啟發,作為學習和提高的參考;也能供初學者作為速成教材。
上篇為基礎篇,包括第一至第六章,其中第一和第二章主要介紹針刀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內容;使讀者閱讀後對針刀療法的機理、內容、臨床應用範圍有初步的了解。有些內容涉及肌與筋膜的大體結構、微細結構、生物力學特性與《內經》經筋闡述的相關,幫助讀者開拓對中醫認識的新視野,為閱讀的亮點。第三至第六章,按頭頸、肩和上肢、胸背與腰部、骨盆與下肢的順序介紹臨床上常用的基本診斷方法。除大量列舉經典的軟組織損傷診斷方法,還添入了肌筋膜病、血管神經卡壓性疾病的診斷方法,是本書診斷篇章的新看點。關于觸發點(trigger
point)、活動性肌筋膜觸發點(acdve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牽涉痛(referred pain)和漫痛(spillover pain)等新概念引入,使軟組織損傷性疾病的診斷更具準確性和系統性。
下篇為臨床篇,包括第七至第十章,也按頭頸、肩和上肢、胸背與腰部、骨盆與下肢的順序,介紹臨床常見病和疑難病針刀醫學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本篇可圈可點的亮點很多,列舉了若干肌筋膜病、血管神經卡壓性疾病,都突出了診斷方法新和治療方法新的特點,與解剖結合緊密,例圖實用,這些都是作者寶貴的臨床經驗。例如肩胛區疼痛針刀久治不愈,翻一下本書,按圖索驥,就可知道究竟是肩胛下肌筋膜病或是上後鋸肌筋膜病,循書指點進行治療,可獲事半功倍之效。
本書的診斷和治療思路也可供針灸、推拿、骨傷和康復醫師參考,仔細研讀,必會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