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中西文明發生碰撞以來,百余年的中國現代文化建設即無可避免地擔負起雙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脈絡,已成為我們理解並提升自身要義的借鏡,整理和傳承中國文明的傳統,更是我們實現並弘揚自身價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匯,乃是塑造現代中國之精神品格的必由進路。《文史通義》是清朝乾、嘉時代著名學者章學誠的著作。

章學誠(一七三八——一八零一)字實齊,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是著名的史學家,曾經為和州永清縣和亳州編寫縣志和州志,又編寫《湖北通志》,著有《章氏遺書》,從中選出精要部分為《文史通義》,後附《校讎通義》。本書是一部開新學術風氣的著作,書中主張借古通今,所論涉及史學、文學、校讎學等多種領域,創見頗多。
 

目錄

導讀
整理說明
大梁本《文史通義》原序
卷一 內篇一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書教上
書教中
書教下
詩教上
詩教下
經解上
經解中
經解下
卷二 內篇二
原道上
原道中
原道下
原學上
原學中
原學下
博約上
博約中
博約下
言公上
言公中
言公下
卷三 內篇三
史德
史釋
史注
傳記
習固
朱陸
文德
文理
文集
篇卷
天喻
師說
假年
感遇
辨似
卷四 內篇四
說林
知難
釋通
橫通
繁稱
匡謬
質性
黠陋
俗嫌
針名
砭異
砭俗
卷五 內篇五
申鄭
答客問上
答客問中
答客問下
答問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浙東學術
婦學
《婦學》篇書後
詩話
卷六 外篇
方志立三書議
州縣請立志科議
地志統部
《和州志·皇言紀》序例
《和州志·官師表》序例
《和州志·選舉表》序例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中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下
《和州志·輿地圖》序例
《和州志·田賦書》序例
《和州志·藝文書》序例
《和州志·政略》序例
《和州志·列傳》總論
《和州志·闕訪列傳》序例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上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中
《和州志·前志列傳》序例下
《和州志·文征》序例
卷七 外篇二
《永清縣志·皇言紀》序例
《永清縣志·恩澤紀》序例
《永清縣志·職官表》序例
《永清縣志·選舉表》序例
《永清縣志·士族表》序例
《永清縣志·輿地圖》序例
《永清縣志·建置圖》序例
《永清縣志·水道圖》序例
《永清縣志·六書》例議
《永清縣志·政略》序例
《永清縣志·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列女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闕訪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前志列傳》序例
《永清縣志·文征》序例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上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中
《亳州志·人物表》例議下
《亳州志·掌故》例議上
《亳州志·掌故》例議中
《亳州志·掌故》例議下
卷八 外篇三
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一書
答甄秀才論修志第二書
與甄秀才論《文選》義例書
修志十議
《天門縣志·藝文考》序藝文論附
《天門縣志·五行考》序
《天門縣志·學校考》序
與石首王明府論志例
記與戴東原論修志
報廣濟黃大尹論修志書
覆崔荊州書
為張吉甫司馬撰《大名縣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常德府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荊州府志》序
為畢秋帆制府撰《石首縣志》序
書《武功志》後
書《朝邑志》後
書《吳郡志》後
書《姑蘇志》後
書《灤志》後
書《靈壽縣志》後
附錄
《文史通義》版本
《文史通義評》序
 

先君子幼資甚魯,賦稟復瘠弱,少從童子塾,日誦百余言,常形亟亟。 先大父顧而憐之,從不責以課程。惟性耽墳籍,不甘為章句之學,塾師所授舉子業,不甚措意。 塾課稍暇,輒取子史等書,日夕披覽,孜孜不倦。 觀書常自具識力,知所去取,意所不愜,輒批抹塗改,疑者隨時札記,以俟參考。 自游朱竹君先生之門,先生藏書甚富,因得遍覽群書,日與名流討論講貫,各知學術源流同異,以所聞見證平日之見解,有幼時所見及,至老不可移者。 乃知一時創見,或亦有關天授,特少時學力未充,無所取證,不能發揮盡致耳。 從此所學益以堅定。 著有《文史通義》一書,其中倡言立議,多前人所未發,大抵推原《宮禮》,而有得於向、歆父子之傳,故於古今學術淵源,輒能條別而得其宗旨。 易簀對,以全稿付蕭山王觳塍先生,乞為校定,時嘉慶辛酉三也。 觳塍先生旋游道山。 道光丙戌,長兄杼思,自言中寄出原草並觳塍先生訂定目錄一卷,查閱所遺尚多.亦有與先人原編篇次互異者,自應更正以復舊觀。先錄成副本十六冊,其中亥豕魯魚,別無定本,無從校正。庚寅辛卯,得交洪洞劉子敬、華亭姚春木二先生,將副本乞為覆勘。今勘定《文史通義》內篇五卷,外篇三卷,《校讎通義》三卷,先為付樟。尚有雜篇及《湖北通志》檢存稿並文集等若干卷,當俟校定再為續刑。

道光壬辰十月,男華紱謹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