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傑講盧梭》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對盧梭整個人生進行了闡述:盧梭的小傳、盧梭的政治倫理觀、社會契約思想、語言與藝術、浪漫主義和盧梭自畫像等。
盧梭於l712年6月28日誕生於瑞士日內瓦。他的父親是位鍾表匠,名字叫依薩克·盧梭,是位基督教新教徒。他母親的名字叫蘇珊·盧梭。盧梭是父母的第二個兒子,他的母親生下他幾天後就因產後失調去世了。但是據盧梭的《懺悔錄》記載,他回憶自己10歲前的童年生活還是愉快的,他雖幼年喪母,卻由慈愛的姑母撫養。他的父親喜好古希臘和羅馬經典,曾教小盧梭閱讀。但是,盧梭10歲時,他的父親與人發生糾紛,訴訟失敗,逃往里昂。從此,盧梭如同孤兒一般,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他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學校教育,只是斷斷續續從牧師或家庭教師那里學習過一些零散的知識。盧梭的學識基本上是通過實際生活和業余閱讀自己得到的。
作者簡介:
尚傑,男,1955年9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遼寧大學哲學系;1987年在遼寧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西方哲學。1991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研究方向為法國當代哲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為哲學所研究員。1999年至2000年作為訪問學者派往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進修,導師是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里達教授。2004年被選為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序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1883—1969)曾經提出「軸心時代」的觀念。他認為,公元前500年前後,在希臘、印度、中國和以色列等地幾乎同時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對人類關切的根本問題提出了獨到的看法。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老子、孔子,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人類文化的主要精神財富。「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新燃起火焰。」①例如,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頭古希臘,使歐洲的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輝,而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的宋明理學(新儒學)在經受印度佛教的沖擊後,再次回歸孔孟,而把中國哲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思想家們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相傳地推動著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我想,上述雅斯貝爾斯關於「軸心時代」的觀念,可以對這套《未名講壇》叢書的編寫有一點重要啟示,這就是人類必須不斷回顧自己的歷史,重溫自己的文化傳統。人類的歷史是由人自身創造的,這中間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思想大師無疑起著巨大的作用。如果我們能用准確而生動的語言寫出這些大師富於啟迪性的思想,應該能實現這套《未名講壇》叢書所希望的「讓大師走進大眾,讓大眾了解大師」的宗旨。
司馬遷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者,未必盡同。」我們生活在今天,有志向實現自古以來人類的理想,重溫自古以來的人們走過的歷史歷程,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雖然世移事遷,現在和過去不一定都一樣,但總可以從古來的大師們的智慧中得到教誨。自古以來可以稱得上「大師」的應該是:既能以他的深邃的思想引導人,又能以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他們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看看今天我們的社會,不能不承認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也許最為使人們擔心的是,由於物欲的驅動,讓許多人失去了理想,丟掉了做人的道理,這樣下去將是十分危險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套《未名講壇》叢書對我們將能起著以「大師」為榜樣的作用,使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為人類社會的福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司馬遷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者,未必盡同。」我們生活在今天,有志向實現自古以來人類的理想,重溫自古以來的人們走過的歷史歷程,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雖然世移事遷,現在和過去不一定都一樣,但總可以從古來的大師們的智慧中得到教誨。自古以來可以稱得上「大師」的應該是:既能以他的深邃的思想引導人,又能以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他們是真、善、美的化身。但是,看看今天我們的社會,不能不承認確實存在著不少問題,也許最為使人們擔心的是,由於物欲的驅動,讓許多人失去了理想,丟掉了做人的道理,這樣下去將是十分危險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套《未名講壇》叢書對我們將能起著以「大師」為榜樣的作用,使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為人類社會的福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8折$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