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宋代文化全面繁榮,社會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各個學術領域空前興盛,理學成為宋學發展的最重要的成果。南宋時期四明地區出現的教育和學術的繁局局面無疑是宋代文化發展的一個很好的縮影和例示。
南宋時期,隨著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各地的文化教育得到進一步的普及與繁榮。其中,四明地區的情形尤其引人矚目。四明地區的教育和學術風氣的興起,始于北宋仁宗慶歷時期楊適、杜醇、王說、王致、樓郁等五先生在鄉里的教化,而真正的興盛則在宋室南渡以後。自高宗紹興末年起,四明地區科舉仕宦大盛,公卿大夫不計其數,衣冠盛事廣為稱頌,《開慶四明續志》稱“本府今為二浙衣冠人物最盛之地”。科舉制度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四明地區濃厚的重學風氣的形成,官學和民間私學都有很大的發展,傳統知識學術得到廣泛的傳授。孝宗乾道、淳熙年間,甬上四先生——楊簡、袁燮、沈煥、舒(lin)
分別師從陸九齡、陸九淵兄弟,接受心學思想並加以倡導和發展,成為陸學最重要的弟子。由于四先生的影響,陸九淵去世後四明地區成為陸學的中心,四明學術也因此呈現出以陸學為主的鮮明地域特點,以至于南宋末年出現了王應麟所說的“朱文公之學行于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陸象山之學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的局面。南宋後期朱學在四明地區的影響也不斷加大,宋末元初王應麟、黃震、史蒙卿等重要學者的出現,又使四明學術呈現出朱學、陸學和呂學並存且漸趨融合的發展趨勢。
南宋四明地區科舉、仕宦的興盛,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本地區濃厚的教育覺、完備的教育形式以及較高的教育學術水平。南宋四明學術的形成和發展,也同樣深深植根于當地的教育風氣和環境,四明教育與學術之間因此存在著緊密的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四明教育的普及和繁榮,直接促進了學術的發展和傳播;另一方面,四明學術的發展,又使教育內容和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把南宋四明地區的教育和學術作為一個既有地域的特殊性又具有研究的普遍價值的個案來考察是本書的基本設想,並希望借此一窺南宋社會的教育狀況以及學術發展與演變的具體圖景,並試圖還原這種歷史圖景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書中分上、下篇兩部分對南宋四明的教育和學術分別加以考察,但從內在理路上又重視二者之間的關聯。
本書的歸結點是對南宋四明學術的勾勒,但出發點是對教育背景的考察,這是因為,任何一個時代的學術都不是自足的、孤立發展的,都會受到社會、經濟、教育、思想風氣的深刻影響。在這個意義上,本書的寫作,試圖從更廣大的社會環境、思想風氣和知識傳授的背景考察四明學術之所以昌盛的成因,以期展示一個地區的學術與大的歷史背景和思想基礎之間的內在關系。
目錄
緒論
上篇 教育
第一章 北宋四明學風的興起
一、北宋初年的佛教風氣
二、北宋州縣學的興建
三、慶歷五先生
第二章 南宋四明科舉及其對重學風氣的促進
一、四明科舉的興盛
二、重學風氣的盛行
第三章 南宋四明的私學(上)
一、學于家庭
二、學于書塾
三、私家藏書
第四章 南宋四明的私學(下)
一、經學傳授
二、論策之學的傳播
三、詩賦之學的傳授
第五章 南宋四明的官學和書院
一、州縣學
二、書院
下篇 學術
第六章 四明地區陸學傳入的背景
一、理學思潮
二、重禮風氣
三、佛教影響
第七章 甬上四先生對陸學的接受和發展
一、乾淳時期陸學在浙東的傳播
二、甬上四先生對陸學的接受和發展
第八章 從甬上四先生的交往看漸東學者和朱熹的學術影響
一、甬上四先生與浙東學者
二、甬上四先生與朱熹
第九章 甬上四先生的影響
一、道德聲望和講學活動
二、甬上四先生與四明士族的社會關系
三、著作的傳布
四、地方學統的確立
五、後學的傳承
第十章 南宋後期四明地區的朱學
一、四明仕宦的鼎盛與朱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二、南宋後期四明地區朱學的影響
三、黃震
四、王應麟
五、史蒙卿
結語
附錄一︰甬上四先生生平簡表
附錄二︰南宋四明《詩經》學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上篇 教育
第一章 北宋四明學風的興起
一、北宋初年的佛教風氣
二、北宋州縣學的興建
三、慶歷五先生
第二章 南宋四明科舉及其對重學風氣的促進
一、四明科舉的興盛
二、重學風氣的盛行
第三章 南宋四明的私學(上)
一、學于家庭
二、學于書塾
三、私家藏書
第四章 南宋四明的私學(下)
一、經學傳授
二、論策之學的傳播
三、詩賦之學的傳授
第五章 南宋四明的官學和書院
一、州縣學
二、書院
下篇 學術
第六章 四明地區陸學傳入的背景
一、理學思潮
二、重禮風氣
三、佛教影響
第七章 甬上四先生對陸學的接受和發展
一、乾淳時期陸學在浙東的傳播
二、甬上四先生對陸學的接受和發展
第八章 從甬上四先生的交往看漸東學者和朱熹的學術影響
一、甬上四先生與浙東學者
二、甬上四先生與朱熹
第九章 甬上四先生的影響
一、道德聲望和講學活動
二、甬上四先生與四明士族的社會關系
三、著作的傳布
四、地方學統的確立
五、後學的傳承
第十章 南宋後期四明地區的朱學
一、四明仕宦的鼎盛與朱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二、南宋後期四明地區朱學的影響
三、黃震
四、王應麟
五、史蒙卿
結語
附錄一︰甬上四先生生平簡表
附錄二︰南宋四明《詩經》學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叢書》是一套學術研究專著。它注重對中國的古代文獻(包括傳世典籍和出土文獻)的研究和以古代文獻為基礎對中國文化的探求與思考。其中,有從古文獻學的角度進行典籍、文獻的專門研究,也有在古代文獻、古代典籍研究的基礎上,多方位、多視角地審視典籍,審視中國文化,探求典籍與文化的內在關系,探究它們的結合點。它立足于中國古代的典籍,立足于中國古代的文獻,力求體現對古文獻研究的特色,倡導一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學風,並且提倡有新的切入點,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出有質量的,甚至是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成果。
這套叢書是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策劃勾組織的。作者隊伍的主干力量是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系的25所大學的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的教學、科研機構中的學者和若干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出版社的專家。同時,也吸收全國各相關學科的學者的符合于這套叢書宗旨的學術研究專著。
這套叢書的書稿將在編委會、學術委員會和出版社分別審定合格之後分批推出。
承蒙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齊魯書社聯合出版這套叢書。在此謹致真誠的謝意。
《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
2003年4月15日
這套叢書是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策劃勾組織的。作者隊伍的主干力量是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聯系的25所大學的古籍整理與古文獻學的教學、科研機構中的學者和若干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出版社的專家。同時,也吸收全國各相關學科的學者的符合于這套叢書宗旨的學術研究專著。
這套叢書的書稿將在編委會、學術委員會和出版社分別審定合格之後分批推出。
承蒙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齊魯書社聯合出版這套叢書。在此謹致真誠的謝意。
《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
2003年4月1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