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保衛歷史唯物主義出發,比較全面地批判了後現代主義對于歷史的所謂“顛覆”,立論客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本書編者尤其強調了在各種“後”社會文化分析大行其道時,“歷史唯物主義比當今思想理論和政治潮流更為有效、更具說服力、更不受傳統思想束縛”,我們要堅守自己的陣地,復興馬克思主義的評論,保衛歷史。

本書從“何謂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和“後現代主義與運動”三個方面展開,針對語言與社會、階級斗爭、文化研究與政治、種族問題、男女平等、環境問題等,後現代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兩相比較,更便于我們系統認識形形色色的後現代主義理論流派,辯證地、批判性地認識其消極作用,進而強化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認識論對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意義。
 

目錄

導論 何謂“後現代主義”?
第一部分 後現代主義與知識分子
第一章 後現代主義者們來自何方?
第二章 語言、歷史與階級斗爭
第三章 文化研究與政治
第四章 文化、民族主義和知識分子的作用
第五章 老主張與新需求︰歷史、階級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
第六章 反對從社會層面對科學進行解析︰來自第三世界的警世故事
第二部分 後現代主義與運動
第七章 階級問題和文化問題
第八章 種族問題的真實寫照︰後現代主義與宣揚差異
第九章 後現代主義、男女平等主義與馬克思︰來自深淵的信息
第十章 馬克思與生態環境
第十一章 北方的知識分子與薩帕塔民族解放軍
第十二章 五論當代馬克思主義
後記 保衛歷史
作者簡介
 

“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恩格斯的這一名言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征,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發生、發展、不斷豐富和升華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解放的學說是革命的和社會批判的,具有科學性與實踐性、真理性與時代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品格。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迎擊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始終挺立潮頭,永葆青春,其原因就在于它的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20世紀80年代末以降,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于相對低潮時期,一些西方理論家急不可耐地宣稱馬克思主義已經徹底失敗,並斷言這種失敗證明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但是,正當他們彈冠相慶之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確立,以及在作為馬克思主義新發展的這一理論體系指導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再一次證明了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毋庸置疑的強大活力和時代價值,雖歷經時代的磨洗和考驗,卻愈益進發出真理的光芒,宣告了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破產。

馬克思主義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原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得到了完整體現。如果說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那麼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其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則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當前深入馬克思主義研究,積極推進理論創新,無疑首先應該立足當代中國的實踐,認真總結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懈推進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豐富經驗,著重研究重大現實問題,從新世紀和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做出準確而又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闡發,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及其最新成果的認識,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國際影響。與此同時,應該以世界的眼光,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研究在國際範圍內的理論交流與聯合,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在于把握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建立作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勢必要接受世界範圍內的社會發展現實的檢驗。關注、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成果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總體而言,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大多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詮釋各國的實踐,或者面向時代問題,探索當代世界的發展及其規律性的趨勢,其中雖然觀點不一,良莠不齊,但也不乏真知灼見,有許多值得借鑒和吸收的觀點和論說。

就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而言,近20年來其格局出現了諸多變化。一是蘇東劇變之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歐洲的一些原本實力很強的共產主義大黨出現急劇分化,黨員數量、動員力、影響力銳減,在經過調整逐步穩住陣腳後,紛紛對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的前景進行新的探討和反思。在相當一段時間里,社會主義問題成為歐美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和左翼陣營的首要課題。二是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和左翼學者開始了新的集結,建立起廣泛的國際聯系,在1993~1996年問,分別在莫斯科、巴黎、紐約和倫敦等地召開了“國際科學家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聯合會議”、“國際馬克思大會”、“歡呼烏托邦︰對社會主義的再展望”、“社會主義國際大會”等一系列參與性很廣的國際會議。其中由法國的“今日馬克思”研究小組籌備和組織、歐美的十多家馬克思主義和左翼刊物共同發起的“國際馬克思大會”已經定期化,成為每三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性大型學術會議,從1995年迄今舉行了五屆,參會者愈益增多,包括了歐美和亞非拉的左翼學者和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三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涌動和新自由主義作為主流話語和社會經濟體制的確立與演變,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就業臨時化和失業陰影的籠罩、生活的不穩定、階級和種族矛盾等資本主義固有弊病越發突出,正如法國著名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德里達在1993年出版的《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所指出的,當代資本主義的所謂新秩序,依然像馬克思生前一樣,千瘡百孔,存在著一系列無法愈合的傷口。正因為如此,歐美的許多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開始更多地關注全球化背景下的資本主義的現實問題,著重探討階級關系、種族矛盾和各種新的社會運動,批判新自由主義及其災難性後果。四是通過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手段,建立極其廣泛和密切的網絡聯系。以法國的“今日馬克思”研究小組為例,它自稱“既是一個刊物、一套叢書、一個研究和聚會的場所、一個研究小組,又是一個向經常性的討論開放的網址、一個在線論壇、一個國際網絡”。它又在2002年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多家刊物一起創建了稱為“K計劃”的“批判的馬克思主義出版物歐洲網絡”。“K計劃”這個名稱,取自德語“階級”(Klasse)、“資本”(Kapital)、“斗爭”(Kampf)和“共產主義”(Kommunismus)四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其宗旨是“通過重要的文獻、研究成果和爭論的流通,為批判的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化作出貢獻”。這個“K計劃”網絡又是作為“世界社會論壇”歐洲分部的“歐洲社會論壇”網絡的組成部分。五是研究組織帶有較濃厚的民間色彩,派別界限淡薄,觀點呈現多樣化,但其共同特點是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價值”。用《今日馬克思》雜志和叢書的主編、巴黎第十大學教授雅克‧比岱的話來說,馬克思的理論今天之所以對西方青年一代具有“強大吸引力”,是因為它“不僅是分析現代世界不可或缺的,而且前景廣闊”。其迫切的現實價值還在于“資本主義在其當前的全球化階段重又凸顯出其初期的野蠻性……雖然有著再度擴張的閃光外表,卻又顯現出沒落的征兆”。

總之,當前國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格局雖然仍處于一個分化、聚合、動員、調整和整合的過程,但從中可以窺見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傾向和趨勢,以及對于當代世界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的有益探討、分析和見解。本著進一步開闊眼界和解放思想,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認識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世界的關系,揭示馬克思主義在當今全球化浪潮中的時代價值,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世界意義的宗旨,《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文庫》以問題為主線,重點譯介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解讀及對當代世界分析探索的著述,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指導下的開放和兼容的編輯方針,促進不同觀點的對話和討論,激勵新見解、新觀點和新探索的涌現,為我國學術界提供一個相關的比照和參考。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面向世界、面向時代、面向現實問題,深入實踐並接受實踐的檢驗,理論創新才有所可能。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創新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陸象淦
2008年11月于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