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套試圖為一線教師提供理解教育科學新視野特別教學活動新知識的叢書。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課程改革困境的產生,大家對教師專業發展日益關注。但是,當國內外各種教育觀念洶涌。
推進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素養、變革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三駕馬車「。上世紀90年代後,國際教育界出現兩大轉折:(1)從關注課程改革轉向關注課堂教學,進而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其實質是從關注教育的外部條件轉向關注教育的內在要素;(2)對學習的關注成為熱點,學習理論發展為學習科學,其實質是將學習作為教育活動的核心,課堂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被提出。本書以學習科學為動源,探討課程、教師、學生在新課程中的地位、角色、成長與發展,反思我國的課程改革。
目錄
第一章 素質與教育傳統的演變
一、素質與人性
二、古希臘教育的理想
三、古希臘教育理想的傳播與變革
四、功利教育與文憑社會
第二章 面向新千年的課程變革
一、課程的問題方式
二、課程取向
三、課程演變:以美國為例
四、新千年課程的取向
五、新型課程的內容選擇
六、新學校的課程要求
第三章 有效教學與優質課堂
一、有效教學的理解
二、基本教學模式的運用
三、什麽是優質課堂
第四章 從課程到學習
一、建構主義的基本觀念
二、學習與知識生產
三、建構主義的學習景觀
第五章 學習的腦科學視角
一、腦的工作機理
二、右腦可以開發嗎
三、促進腦神經生長的外部活動
四、認知神經科學成果的教育意蘊
五、結論
第六章 學習隱喻及學習活動的方式
一、行為主義的學習隱喻
二、認知主義的學習隱喻
三、信息加工主義的學習隱喻
四、人本主義的學習隱喻
五、建構主義的學習隱喻
第七章 教學創新的知識基礎
一、教師教育的概念取向
二、教學專業知識的特性
三、教學專業知識發展的路徑
四、結論
第八章 學習環境的研究
一、學習環境設計
二、課堂學習環境的研究
三、課堂文化的作用
第九章 基礎教育發展:國際經驗與啟示
一、國際基礎教育的基本動向
二、啟示與選擇
三、作為教育質量之本的教師專業發展
一、素質與人性
二、古希臘教育的理想
三、古希臘教育理想的傳播與變革
四、功利教育與文憑社會
第二章 面向新千年的課程變革
一、課程的問題方式
二、課程取向
三、課程演變:以美國為例
四、新千年課程的取向
五、新型課程的內容選擇
六、新學校的課程要求
第三章 有效教學與優質課堂
一、有效教學的理解
二、基本教學模式的運用
三、什麽是優質課堂
第四章 從課程到學習
一、建構主義的基本觀念
二、學習與知識生產
三、建構主義的學習景觀
第五章 學習的腦科學視角
一、腦的工作機理
二、右腦可以開發嗎
三、促進腦神經生長的外部活動
四、認知神經科學成果的教育意蘊
五、結論
第六章 學習隱喻及學習活動的方式
一、行為主義的學習隱喻
二、認知主義的學習隱喻
三、信息加工主義的學習隱喻
四、人本主義的學習隱喻
五、建構主義的學習隱喻
第七章 教學創新的知識基礎
一、教師教育的概念取向
二、教學專業知識的特性
三、教學專業知識發展的路徑
四、結論
第八章 學習環境的研究
一、學習環境設計
二、課堂學習環境的研究
三、課堂文化的作用
第九章 基礎教育發展:國際經驗與啟示
一、國際基礎教育的基本動向
二、啟示與選擇
三、作為教育質量之本的教師專業發展
序
當代社會並不缺乏關於教育改革的論述,甚至改革已經成為常態,以至於一場改革尚未結束,另一場改革就已興起。
「二戰」以後,世界性的教育改革運動是從美國開始的。美國聯邦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全國課程改革,其目標是要實現教育創新。巨額的資金被用於主要的課程改革,如PSSC物理、BSCC生物和MACOS社會學科.用於諸如開放計划學校、靈活的時間安排和小組教學之類的組織創新。然而,到20世紀70年代,大量的證據表 明。改革的結果微不足道。正如邁克爾·富蘭(Michael Fulian)所說:「主要的問題不在於學校缺乏革新,而是學校中存在著太多的互不關聯、片斷性、不完整且膚淺的項目。」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課程的話,那麽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則是課堂教學和深度學習,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質學生。其相應的舉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能;二是通過對人的學習機制的探索,創造新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能。由此產生了一門極富活力的交叉學科——一學習科學。
1986年卡內基教育與經濟論壇的「教學作為一門專業之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公布了一份報告《准備就緒的國家:21世紀的教師》(A Natioll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同年,霍姆斯小組(The Holmes Group)發表了報告《明日的教師》,教師教育問題於是真正成為美國朝野上下關注的焦點,教師教育及教學專業化的改革運動由此興起。
美國教學與未來國家委員會(NCTAF)相繼於1996年和1997年發表了《什麽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WhatMatters Most: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和《做什麽最重要:投資於優質教學》(Doing What Matters Most:Investing in Quality Teaching)這兩份報告,這也是繼霍姆斯小組報告之後有關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文獻。《什麽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旨在向美國社會提供這樣一種信息,即招聘、培訓、支持和獎勵美國所有學校中的優秀教師(excellent teachers)的藍圖,是實現美國教育目標惟一的並且是最為重要的戰略。這個藍圖要確保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掌握了進行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所有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
美國教育部從2002年到2007年連續5年向國會遞交報告《迎接優質教師的挑戰:關於教師質量的部長年度報告》。國際最著名的教育學術組織——全美教育研究會(AERA)近幾年都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其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其2004年和2005年的主席講演都是關於優質教師問題。教學與美國未來國家委員會則在2005年6月推出《導入學習共同體》,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不是個體化,而是依托學習共同體。2005年6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發表了26國教育政策議題的報告《教師問題:吸引、發展和留住優質教師》。這些報告還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不是依靠實習教師在師范院校期間的課程學習獲得專業理解,而是在參與和實踐中學習,即在教學工作過程中的專業提升,因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種植根於教學情境的實踐表現。無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基礎教育發展所關注的首要問題。2007年,全美教師聯盟宣稱,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教師質量是提高學生學業成就最重要的學校因素。2007年,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醫學科學院的執行機構——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發表報告《推進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的潛在用途》,提出通過在線聯機的工作坊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法。這是因為以往采用的面向所有教師的通用模式,很難滿足不同教 師的不同需求。在在線聯機的工作坊討論中,有經驗的教師、研究者、課程與信息技術開發者、專業發展專家、州教育決策者、基金會代表一起參與其中,賦權承責,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創造差異」,以形成一系列富有彈性的、滿足不同學科和類型教師的專業模式。
┅┅
「二戰」以後,世界性的教育改革運動是從美國開始的。美國聯邦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60年代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全國課程改革,其目標是要實現教育創新。巨額的資金被用於主要的課程改革,如PSSC物理、BSCC生物和MACOS社會學科.用於諸如開放計划學校、靈活的時間安排和小組教學之類的組織創新。然而,到20世紀70年代,大量的證據表 明。改革的結果微不足道。正如邁克爾·富蘭(Michael Fulian)所說:「主要的問題不在於學校缺乏革新,而是學校中存在著太多的互不關聯、片斷性、不完整且膚淺的項目。」
如果說20世紀50年代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課程的話,那麽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際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則是課堂教學和深度學習,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質學生。其相應的舉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能;二是通過對人的學習機制的探索,創造新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效能。由此產生了一門極富活力的交叉學科——一學習科學。
1986年卡內基教育與經濟論壇的「教學作為一門專業之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公布了一份報告《准備就緒的國家:21世紀的教師》(A Natioll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同年,霍姆斯小組(The Holmes Group)發表了報告《明日的教師》,教師教育問題於是真正成為美國朝野上下關注的焦點,教師教育及教學專業化的改革運動由此興起。
美國教學與未來國家委員會(NCTAF)相繼於1996年和1997年發表了《什麽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WhatMatters Most:Teaching for America』s Future)和《做什麽最重要:投資於優質教學》(Doing What Matters Most:Investing in Quality Teaching)這兩份報告,這也是繼霍姆斯小組報告之後有關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文獻。《什麽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旨在向美國社會提供這樣一種信息,即招聘、培訓、支持和獎勵美國所有學校中的優秀教師(excellent teachers)的藍圖,是實現美國教育目標惟一的並且是最為重要的戰略。這個藍圖要確保所有中小學教師都掌握了進行教學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所有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
美國教育部從2002年到2007年連續5年向國會遞交報告《迎接優質教師的挑戰:關於教師質量的部長年度報告》。國際最著名的教育學術組織——全美教育研究會(AERA)近幾年都將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其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其2004年和2005年的主席講演都是關於優質教師問題。教學與美國未來國家委員會則在2005年6月推出《導入學習共同體》,提出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不是個體化,而是依托學習共同體。2005年6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發表了26國教育政策議題的報告《教師問題:吸引、發展和留住優質教師》。這些報告還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不是依靠實習教師在師范院校期間的課程學習獲得專業理解,而是在參與和實踐中學習,即在教學工作過程中的專業提升,因為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種植根於教學情境的實踐表現。無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已經成為國際基礎教育發展所關注的首要問題。2007年,全美教師聯盟宣稱,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教師質量是提高學生學業成就最重要的學校因素。2007年,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醫學科學院的執行機構——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發表報告《推進教師專業發展:信息技術的潛在用途》,提出通過在線聯機的工作坊活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法。這是因為以往采用的面向所有教師的通用模式,很難滿足不同教 師的不同需求。在在線聯機的工作坊討論中,有經驗的教師、研究者、課程與信息技術開發者、專業發展專家、州教育決策者、基金會代表一起參與其中,賦權承責,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創造差異」,以形成一系列富有彈性的、滿足不同學科和類型教師的專業模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