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派的文化情致與小品文創作

論語派的文化情致與小品文創作
定價:276
NT $ 240
  • 作者:楊劍龍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789057
  • ISBN13:9787806789056
  • 裝訂:平裝 / 32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回到歷史原點的方式,全面探究了論語派小品文創作的緣起、內涵、風格、筆調等,並對于林語堂、邵洵美、俞平伯、郁達夫、老舍等代表人物的文學觀念與小品文創作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作為自由主義作家論語派的創作與東西方文化的關聯,對他們在傳統中發現現代、對西方文化的取舍、人生哲學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評析。本書還對《論語》雜志的基本面貌、編輯理念等作了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原創性,推進與深化了論語派的研究。

楊劍龍,1952年6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中國魯迅研究會,中國老舍研究會、中國小說學會理事。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幽默與閑適︰小品創作熱潮的興盛
第一節 “王綱解紐的時代”
第二節 “由神感可進而言性靈”
第三節 “絕對的自由主義者”
第二章 牢騷與幽情︰論語派小品文創作論
第一節 針砭不抵抗政策專制統治
第二節 對中國國民性的探討
第三節 對官場政治病的揭露
第四節 對社會世相的針砭
第五節 閑情逸致的抒寫
第三章 謔而不虐︰論語派小品文幽默風格論
第一節 莊諧並出的立意
第二節 新穎理智的妙語
第三節 自然沖淡的韻味
第四章 娓語閑談︰論語派小品文的閑適筆調論
第一節 自然親切的閑談語氣
第二節 平和舒徐的敘述節 奏
第三節 清順自然的口語化句法
第五章 論語派與東西方文化
第一節 個人主體自由與消極自由者
第二節 在“傳統”中發現“現代”
第三節 對西方文化的取舍
第四節 論語派的人生哲學
第六章 林語堂的小品文創作
第一節 在個人自由與文化啟蒙的語境中
第二節 在失落中重拾西方與本土文化
第三節 作為一種話語策略的小品文
第七章 論語派其他作家論
第一節 邵洵美的文學創作與文化活動
第二節 俞平伯的小品文創作
第三節 郁達夫、老舍的小品文創作
第四節 “時常有新的作家在本刊發現”
第八章 《論語》雜志的編輯理念與實踐
第一節 《論語》的基本面貌
第二節 《論語》的編輯理念
第三節 《論語》的漫畫創作
參考文獻
後記
 

在上個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學既是個流派紛呈的百花園,也是硝煙彌漫的戰場。這里說的戰場,不僅指通常意義上的文學戰線的反帝反封建,也包括了文學界內部的紛爭。在爭論的白熱化階段,往往是把對方推到敵對陣營里去予以大肆撻伐的。例如創造社和太陽社曾攻擊魯迅為“文藝戰線上的封建余孽”、“二重的反革命人物”和“不得志的Fascite(法西斯蒂)”。而以林語堂為代表的論語派,由于提倡寫表現性靈的幽默的小品文,遭到了來自右翼和左翼的夾擊,而且不幸的是,其中包括魯迅的批判。雖然魯迅的批判主要出于對小品文功能的不同理解,是以“匕首”和“投槍”來反對“小擺設”,算不上多麼地上綱上線。但既然是被魯迅批過,在後來受極左思潮影響的許多研究者的眼里,自然成了反動派、國民黨的御用文人,論語派也就成了反動的文學派別了。其實這種推論是非常武斷的,如果魯迅活著,也是不會認同的。這種情況現在自然有了很大的改觀,現代文學史上的許多是非和公案已經得到了逐步的澄清,其中包括了對林語堂為代表的論語派的重新評價。

楊劍龍的《論語派的文化情致與小品文》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翻案文章,而是一部對論語派及其小品文作系統的、全方位的、立體研究的學術專著。它用幾近實證的方式發掘和引證了大量的材料,復原事實的真相,重現了歷史的現場。在擺事實、講道理的敘述和分析中,充分顯示了論語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開創了幽默閑適的小品文流派,與此同時,它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小品文也不乏對官場政治病的揭露,對國民性的探討和對社會世相的針砭。所以在實際創作中他們是激進與閑適並行的;在“超政治”的口號下,他們也不乏公共知識分子的立場,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愫和執著的社會正義感。據此,作者進一步從東西方文化影響中考察論語派的文化立場和身份定位。他們在跨文化的交集中選擇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立場,執著于自由的堅守和個體的獨立。在文學的傳承中他們選擇英國式的幽默,也選擇了傳統文論中的“言志”而非“載道”。這樣的立場和文化選擇,顯然不同于當時啟蒙主義、工具理性和載道派的價值取向,所以引起爭論也就在所難免。問題在于後來的研究者和文學史家應該持客觀公正的立場來審視這段歷史,肯定各種流派在多元文化中的獨特性和獨立的文化選擇與審美取向。雖然它們各自有其無可避免的局限性,卻構成了一種互補共生的格局。消滅了哪一方,都會損害文學和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我個人是傾向于采用文化史或文學史上這種生態平衡的視角的。

這本專著不僅深入細致、入情入理地分析了以林語堂為代表的論語派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觀,探尋其在中西文化沖撞和現代歷史語境中思想演變的’心路歷程,而且對《論語》半月刊的的編輯理念、辦刊始末、作者群(林語堂、邵洵美、俞平伯、郁達夫、老舍等)、幽默小品以及漫畫均作了全面的研究,從而成為論語派研究中一部相當完備也相當扎實的學術著作。其開拓性和原創性都是顯而易見的。

楊劍龍在現代文學研究方面的成果不少,《論語派的文化情致與小品文》更以其扎實剴切而使我獲益匪淺。因此我很高興為之作序,並祝願他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寬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