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全面、系統研究庄子的學術著作,廣泛深入地探索了庄子學說產生的歷史淵源、哲學特質(精神本體論)、理論體系、理論范疇、歷史影響等等。作者站在人類哲學的高度,從東西方哲學的比較中突顯庄子學說的特色,及其對人類發展的深遠意義。作者視野開闊,方法科學,視角獨特,操作規范,既廣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西方現代哲學和科學的理論,同時又獨辟蹊徑,提出富有原創性的獨到見解,新人耳目。
作者簡介:姚曼波,古代文學教授。浙江諸暨人。蘇州高級中學68屆畢業生。務農九年。七七年考取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得到眾多名師教誨。並師從諸祖耿先生學習先秦學術多年。1986-1989年在職進修碩士課程,參加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華東六省一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師「璁期碩士課程學習班」,師從齊森華、萬雲峻、馬興榮、高建中等教授學習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課程,獲得結業證書。1997年做南京人學訪問學者,師從周勛初先生。從事古代文學教學和研究二十余年。大學期間即於國家級刊物發表楚辭研究論文,先後於《中國史研究》、《周易研究》、《文獻》、《社會科學戰線》、《學術月刊》、《江海學刊》等國家級和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專著《〈春秋〉考論》(30萬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引起學界關注並獲好評,另有編著數種。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庄子》學說產生的背景與淵源
第一節 《庄子》的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其作者為楚人
全書的楚方言表征著作者為楚人——「書楚語、作楚聲」——根深蒂固的楚文化特色——淵遠流長的南方文化地域特征
第二節 庄子學說產生的歷史土壤
自然天道觀與楚人研究天文的傳統——「陰陽二氣說」與《易》經——《易》經「八卦」源於楚人的「八索」——庄子的自由精神與楚國的原始民主制及其後來居上的先進國家體制
第三節 庄子學說獨特的理論建構與孔子思想理論的關系
庄子的理論構建與孔子學說的獨特關系——吸取孔子仁學內核——變「克己」為「無己」——破其所囿,被其所缺——從道德本體論到精神本體論
第四節 庄子哲學對道家各派的繼承與發展
吸納宋、尹的清心寡欲——取彭、田、慎到的「棄知去己」——承關、老的「崇虛尚無」——從宇宙本體論到精神本體論
第五節 庄子的語言哲學與名家的關系
借鑒惠施的命題——吸收其相對論為精神破囿解「懸」——名實相對論與「邱言」
第二章 庄子學說的本質是精神本體論
第一節 庄子哲學的核心宗旨及其本質特征
庄子「道術」的核心是探索「神明」——內「聖」外「王」「皆原於一」——建立生命精神與天地精神的統一——「以天為宗,以德為本」
第二節 庄子學說中「精神」的本體性內涵及其淵源
精神「化育萬物」——生命之「真宰」和實體性存在——精神本體論與遠古神話和宗教——孔子、《易傳》之「精」、「神」與庄子的「精神」——從老子的「精」到庄子的精神本體
第三節 庄子對精神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潛能的揭示
人類生存狀態取決於精神——「至人」「神人」「聖人」是人類精神潛能的象征——「酌焉而不竭」的「天府」「葆光」
第四節 反映精神本體論特征的理論范圍
最高范疇是「精神」「神明」——不同於老子的「天」「無」「德」的內涵——反映精神本體特征的獨創范疇——「游」「忘」「和」等范疇的獨特哲學意義
第五節 體現精神本體論特征的獨特表現形式
「以邱言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三言」與精神本體特征——三「言」的內涵及其妙用——「三言」為精神本體論的有機組成部分——打開庄學迷宮的鑰匙
第三章 庄子內七篇的核心宗旨及其精神本體論的構建
第四章 庄子精神本體論的精髓——開發人類的精神潛能
第五章 庄子學說對人類哲學的獨特貢獻
第六章 庄子的精神本體論與中國文學藝術
后記
第一章 《庄子》學說產生的背景與淵源
第一節 《庄子》的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其作者為楚人
全書的楚方言表征著作者為楚人——「書楚語、作楚聲」——根深蒂固的楚文化特色——淵遠流長的南方文化地域特征
第二節 庄子學說產生的歷史土壤
自然天道觀與楚人研究天文的傳統——「陰陽二氣說」與《易》經——《易》經「八卦」源於楚人的「八索」——庄子的自由精神與楚國的原始民主制及其後來居上的先進國家體制
第三節 庄子學說獨特的理論建構與孔子思想理論的關系
庄子的理論構建與孔子學說的獨特關系——吸取孔子仁學內核——變「克己」為「無己」——破其所囿,被其所缺——從道德本體論到精神本體論
第四節 庄子哲學對道家各派的繼承與發展
吸納宋、尹的清心寡欲——取彭、田、慎到的「棄知去己」——承關、老的「崇虛尚無」——從宇宙本體論到精神本體論
第五節 庄子的語言哲學與名家的關系
借鑒惠施的命題——吸收其相對論為精神破囿解「懸」——名實相對論與「邱言」
第二章 庄子學說的本質是精神本體論
第一節 庄子哲學的核心宗旨及其本質特征
庄子「道術」的核心是探索「神明」——內「聖」外「王」「皆原於一」——建立生命精神與天地精神的統一——「以天為宗,以德為本」
第二節 庄子學說中「精神」的本體性內涵及其淵源
精神「化育萬物」——生命之「真宰」和實體性存在——精神本體論與遠古神話和宗教——孔子、《易傳》之「精」、「神」與庄子的「精神」——從老子的「精」到庄子的精神本體
第三節 庄子對精神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潛能的揭示
人類生存狀態取決於精神——「至人」「神人」「聖人」是人類精神潛能的象征——「酌焉而不竭」的「天府」「葆光」
第四節 反映精神本體論特征的理論范圍
最高范疇是「精神」「神明」——不同於老子的「天」「無」「德」的內涵——反映精神本體特征的獨創范疇——「游」「忘」「和」等范疇的獨特哲學意義
第五節 體現精神本體論特征的獨特表現形式
「以邱言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三言」與精神本體特征——三「言」的內涵及其妙用——「三言」為精神本體論的有機組成部分——打開庄學迷宮的鑰匙
第三章 庄子內七篇的核心宗旨及其精神本體論的構建
第四章 庄子精神本體論的精髓——開發人類的精神潛能
第五章 庄子學說對人類哲學的獨特貢獻
第六章 庄子的精神本體論與中國文學藝術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