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探尋良序市場經濟運行的道德基礎、文化環境與制度條件

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探尋良序市場經濟運行的道德基礎、文化環境與制度條件
定價:288
NT $ 251
  • 作者:韋森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3215500
  • ISBN13:9787543215504
  • 裝訂:361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家韋森的又一部學術論文集。收入這部文集的文章,大都是作者近幾年的新作。第一篇的一組文章,主要是講經濟學的性質和方法論問題,並從中對中國經濟學的現狀和前景做了筆者的一些評估和預期,尤其是從奧地利學派的觀點談了作者的一些看法。第二篇的一組文章探討了「經濟倫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對道德與理性、道德與制度,以及道德與市場慣例之間的關系做了梳理和辨析。第三篇的文章是一些書序和書評,從文化與制度之間關系的研究視角探究了文化精神在一國或一個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四篇的文章集中評述和分析了哈耶克與諾思在制度形成以及制度變遷問題上的觀點,並比較了二人學術見解的異同在第五篇,作者從純粹理論經濟學探討,走向了較現實的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從理論與歷史相結合的分析視角探討一個良序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政制條件和制度環境。

韋森,教授,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澳洲國立大學碩士,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和比較制度分析,並對哲學、倫理學、法學、政治學、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以及宗教神學等學科有着廣泛的研究興趣。
 

目錄

第一篇 經濟學的性質與方法
經濟學的性質與哲學視角審視下的經濟學
——一個基於經濟思想史的理論回顧與展望
能解釋中國社會運作的經濟學之產生的三個「W」
——讀林毅夫教授的《論經濟學方法》
奧地利學派的方法論及其在當代經濟科學中的意義及問題
奧地利學派的主觀主義認識論與交易費用經濟學范式的
未來發展:一個偶然的理論猜測
第二篇 理性、道德、慣例與市場
在思想中對話
——讀汪丁丁教授的新著《在市場里交談》
游走於理性與道德之間
——賓默爾《博弈論與社會契約》中譯本序
從合作的演化到合作的復雜性
——評阿克斯羅德關於人類合作生成機制的博弈論試驗及其相關研究
人類的道德稟賦與社會慣例的自發生成
——羅伯特·薩格登《權利、合作與福利的經濟學》中譯本序
第三篇 文化精神與經濟增長
可怕的文化與制度均衡
——拉爾《印度均衡》中譯本序
全球化引發的經濟學爭議
——評斯蒂格利茨的新著《全球化及其不滿》
民族主義與經濟增長
——評格林菲爾德的《資本主義精神》
從傳統齊魯農耕文化到現代商業精神的創造性轉化
——《魯蘇浙粵滬五省市經濟社會發展比較》代序
第四篇 理解良序市場秩序的制度條件與制度變遷過程
從哈耶克的「自發社會秩序」到諾思的「制度變遷」
從哈耶克自發社會秩序理論看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
評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一200
再評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一226
——道格拉斯·C.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新中譯本代譯序
第五篇 未來中國社會的法治化與政制建設之路
信用和法律的經濟學分析與中國社會的法治化道路
——評張維迎教授的《信息、信任與法律》
中國當前需要什麼樣的憲政經濟學?
——王小衛博士《憲政經濟學:探尋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序
歐洲近現代歷史上憲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構與演進
法制與市場:中國歷史上市場經濟周期興衰的法制原因
 

我們感興趣的不是人類的種種秩序,亦不是必須在某一種此類秩序中實施的人類行為(「公民義務」),而是人不破壞這些秩序,是人面對這些秩序的勿為。
——卡爾·巴特《羅馬書釋義》

目前這部《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是繼《經濟學與哲學:制度分析的哲學基礎》團之后筆者的第二本學術論文集。從時間上來說,除了兩三篇文章是2000年之前寫作的外,收入這部文集的文章,大都是筆者近幾年的新作,且大部分均已經發表在國內一些學術刊物和報紙雜志上。由於筆者這些年來所撰寫的學術論文一般都比較長(有的長達數萬字),在先前一些學術期刊和報紙雜志上發表它們時,一般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刪節,而現在收入這部文集的文章,全部恢復了筆者撰寫它們時的原貌。

從內容上來看,這部文集第一篇里的一組文章,主要是講經濟學的性質和方法論問題,並從中對中國經濟學的現狀和前景作了一些評估和預期——尤其是從奧地利學派的觀點談了筆者的一些看法。第二篇的一組文章大致探討了「經濟倫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主要對道德與理性、道德與制度以及道德與市場慣例之間的關系做了一些梳理和辨析。第三篇的文章是一些書序和書評,主要從文化與制度之間關系的研究視角探究了文化精神——尤其是企業家精神和人們的經商精神——在一國或一個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第四篇的文章集中評述和分析了哈耶克與諾思在制度形成以及制度變遷問題上的觀點,並比較了二人學術見解的異同,其中的《再評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是我不久前剛完成的。最后,在第五篇,筆者從純粹理論經濟學探討,走向了較現實的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從理論與歷史相結合的分析視角探討一個良序市場經濟體制運行的政治條件和制度環境,並在最后一篇文章中就當下中國社會格局中如何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如何開展法治國和現代憲政民主政制建設,表達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從這部文集的整體結構和每一篇文章中,讀者也許均能讀得出來,盡管這些年來筆者在自己的學術研究層面上比較側重於思辨的理論思維而進行思考,但這些灰色思辨的學術探究的最終目標,卻始終指向中國的現實經濟與社會問題,尤其是指向現代市場秩序良序運作的深層的制度和文化基礎。

這里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在匯編這部文集的文章時,每篇文章都基本上保持了筆者在撰寫它們時的原貌,只是對個別詞匯——主要是打字輸人時的錯字、白字——作了一些調整。應該說,自2001年3月從劍橋大學經濟學院訪學歸來后,隨着自己閱讀面的拓寬和學術探討的深人,我已經修正了一些先前的觀點。但是,盡管如此,在匯編這部文集時,我還是基本上保持前幾年在報紙雜志上發表這些文章時的一些觀點和文本大致不變。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地記錄和保留自己學術探索的思想過程的軌跡。譬如,在1998年從澳大利亞回國進行教學、研究和寫作的最初幾年中,我研讀哈耶克的文著比較多,且深受其自發社會秩序理論的影響,進而從哈耶克社會理論的視角對諾思的新制度史學的觀點作了一些反思性的批評。幾年過去了,我現在發現,當時對諾思的學術觀點的一些批評可能略微「有失偏頗」。另一方面,自20世紀90年代后,諾思本人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立場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和「改進」,如他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變得更注重從非正式約束自發演化生成的視角來詮釋和建構他的制度變遷理論了。數年之后重讀諾思的著作,我覺得他的理論別有「一番韻味」和「深刻學術洞識」。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對哈耶克的社會理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全盤接受」了,並相應地進行了一些反思性的審視和商榷——盡管我目前仍然深信哈耶克確實是當代人類學術殿堂中一位思想深邃的理論大師,他的許多洞見不僅在現在而且在將來對思考和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道路都有深刻和久遠的意義。盡管近幾年筆者的思想認識有了上述轉變——如果說不是自我「加深」和「提高」的話,但是,在匯編這部文集的文章時,我仍然保持了第四篇前三篇文章寫作時的原貌,而其中對哈耶克與諾思思想和觀點評述中的一些拙見,在學界的同仁和朋友——尤其是一些年輕學者朋友——中間,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了。這里,我只想強調一點:筆者對哈耶克和諾思兩位思想大師的理論和觀點的新近認識,以及筆者自己對人類社會的制度形成與變遷過程及其機理的新近理論理解,更多地——或者更精確地說大致——反映在收人這部文集中的一篇近作《再評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的長文中了。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30周年。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市場化的當代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新的轉折點。未來中國社會將走向何方?已經連續30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一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良序運作的倫理基礎以及文化與制度環境和條件是什麼?能保持一個現代國家長治久安的政制架構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在這些擺在中國政府決策層、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面前的大是大非問題,首先需要並切實要求我們能在一個相對寬松、自由、平和和開放的社會環境與個人心態中進行探索和對話。基於這一考慮,筆者由衷地希望,奉獻給讀者的這本文集,能夠有益於學界對這些大是大非——或言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而言「性命攸關」——的大問題的理論對話與思考。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