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德]叔本華
  • 譯者:韋啟昌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83320
  • ISBN13:9787208083325
  • 裝訂:264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壞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沒有什麽比新聞記者古老的經典作品更能使我們神清氣爽。」

本書是從《叔本華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選取了12篇文章,這些文章獨立成篇,討論的話題有閱讀、思考、寫作、批評、語言學習、文體、音樂、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華以准確的判斷力、深邃的思考、質朴無華的文筆、言之有物誠實自然的風格,闡述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他的論述距今約200年了,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風迎百吹來,歷久彌新,似在「針砭時弊」。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53歲出版《倫理學的_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奉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
 

目錄

論思考
論閱讀和書籍
論歷史
論文學
論寫作和文體
論語言和語言學習
論判斷、批評和名聲
比喻和寓言
論學者和博學
論音樂
論大自然的美
論死亡
 

《叔本華美學隨筆》中的文章選自德國著名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的巨著《附錄和補遺》和《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叔本華早在25歲就發表了認識論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並在30歲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內容涵括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種現象和人的精神現象。他在三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完成了這一透徹解釋世事人生的思想巨著。無論古今,這都稱得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跡。在這之後,叔本華繼續寫出《論自然界的意欲》、《論意欲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等著作。雖然如此,直到叔本華60多歲以後,世人才發現「一個新的思想大廈就好像在一夜之間聳立了起來」(《論判斷、批評和名聲》,下同),叔本華才「幸運」地親眼目睹自己獲得了應有的評價,亦即得到了赫赫名聲。當然,對於叔本華來說,重要的不是名聲這些外部顯示,重要的是因為獲得了赫赫名聲,自己畢生勞動的成果就可以利用這名聲更好地保存下來,更有機會發揮作用。這才是讓一輩子都在追求真理、對自己思想的價值深信不疑的叔本華如釋重負、老懷安慰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其作品終於得到承認以後,這位老智者所表現出來的小孩子氣的興高采烈,卻是讓人感慨嘆息。這是對人們的判斷力一個多麽嚴厲的指責。在這之前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他的著作無人問津,無人提起,無人批評,更加無人贊揚。但叔本華的整個遭遇,據他認為,非但不是異乎尋常,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偉大思想者所必然碰到的「教科書」式(典型)的遭遇——除非「憑藉好得不能再好的運氣,在這個人(思想者)的成就領域里,某些公正和有能力的評判者與這個人同時誕生」。叔本華的遭遇完全印證了他在成名前所寫的《論判斷、批評和名聲》里所描述的情形(他的著作都在成名前完成)。這是因為「藝術家和文學家比思想家有更多表現的機會,因為他們擁有比思想家百倍之多的觀眾和讀者群」,而「創作出偉大作品的人卻是(┅┅)長時間生活在默默無聞之中,但以此換來的卻是晚年的赫赫名聲」。思想家的這種說怪不怪的悲慘遭遇,根本上在於正確的「判斷力就像鳳凰一樣的稀有,要等上五百年才得一見」,同時,「哲學家的著作給讀者帶來的不是娛樂,而只是教誨;要理解這些著作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並且,這類著作也要求讀者在閱讀時付出相當的勞動」——當然,渴望獲得思想和教誨的人會把理解和贊嘆偉大天才的思想視為至樂,而不只是「娛樂」,但這些畢竟只是少數的情形。甚至時至今日,在叔本華作為思想家早已奠定了權威的情況下,在其著作久已獲得了「必讀書」的名聲以後,人們對待這位思想家的作品的態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人們仍然就像叔本華所說的,「總是閱讀『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時代中最好的」(《論閱讀和書籍》)。對於像叔本華這樣的偉大思想家、這一「不折不扣的天才」(托爾斯泰的贊語),人們又真正知之多少?誠然,為數不多的人可能聽說過或者讀過介紹,透過「簡明」、「扼要」的哲學史知道,還有這麽一位悲觀主義論者」、「消極的哲學家」。但又有多少人分享過這位以發現真理為畢生已任的嚴肅哲學家奉獻給我們人類的寶貴思想?有多少人是真正讀過他所留下的名副其實的必讀書?毋庸諱言,我所謂的必讀書,只是對那些還有一點點興趣了解自己、了解人類、了解這大自然的人而言。並且,我們不要忘記,叔本華很多作品所討論的是日常、普遍的素材(他甚至從最平常、最實用的角度寫作了《人生的智慧》),所用的語言又都平實得不能再平實。叔本華說過,「人的可憐本性雖然在每一代人中都改換一下面目,但在各個時代仍然是相同、一樣的」,所以,「高於自己世紀的思想者也就已經是高於其他的世紀,(┅┅)高於人類」——結合叔本華的著作在當今無論何處仍備受冷落的實際情形,他的上述話語到底是否屬於誇張?也正因為叔本華這里所指出的原因,我們就不會驚訝於為何他的文章在一個多世紀以後的今天,讀來仍然是那樣切中時弊,就好像他是為當今時代而寫。他的著作向我們揭示了「歷久彌新」這句成語的含意。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