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不朽的名著。它篇幅很大,洋洋灑灑一百二十萬言;結構復雜,幾條敘事線索齊頭並進,相互交錯;人物眾多,大批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同時登場;內容豐富,反映了十九世界初葉俄國和西歐歷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將就這部小說的創作和出版過程、體裁和結構、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等方面作一簡要的說明。
《戰爭與和平》創作於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九年。在這之前,托爾斯泰曾打算寫一部叫做《十二月黨人》的小說。六十年代初寫成了幾章,其中描繪了一八五六年從流放地回來的十二月黨人拉巴佐夫的形象,此人歷經磨難,仍保持着青年時代的銳氣。后來托爾斯泰的創作構思發生了變化。他在《戰爭與和平》前言的一個草稿里講了構思變化的過程,他說:「一八五六年我開始寫一部具有一定傾向的小說,主人公應是一個帶着家眷回到俄國內地的十二月黨人。不知不覺地我從現代轉到了一八二五年,轉到了我的主人公迷惘和不幸的時代,放棄了已寫好的開頭。但是一八二五年我的主人公已是一個有了家室的成年人。為了理解他,我需要轉而研究他的青年時代,而他的青年時代正好與一八一二年俄國的一個光榮時代相吻合。於是我又一次拋棄了開了頭的東西,決定從一八一二年寫起……」接着他又說:「如果只寫我們如何占用波拿巴的法國而不寫我們的失敗和恥辱,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下筆……於是就從一八五六年回溯到了一八O五年,打算領着我的主人公(已不是一個,而是許多男女主人公)從這時起經歷一八O五年、一八一二年、一八二五年和一八五六年的歷史事件。」
托爾斯泰於一八六三年動筆,從保存焉的手稿來看,小說有過十五種開頭。前四個開頭從一八一一年寫起,接下來的兩個開頭改為從一八O八年寫起,到第七個開頭才把情節開始發生的時間挪到一八O五年。而地點時而在童山,時而在彼得堡,時而在莫斯科,時而又轉回彼得堡,只有第七個開頭情節發生的地點在國外的奧爾米茨營地。最后終於把開頭的時間地點定在一八O五年七月彼得堡一個宮廷婦官的客廳里。經過艱苦的創作探索和反復的加工,托爾斯泰終於寫出了小說的第一部,它以《一八O五年》為題發表在《俄羅斯通報》一八六五年第一、二期上。接着該雜志一八六六年第一一四期懷表了第二部,這一部仍以《一八O五年》為題,不過加上了《戰爭》這一副標題。這時這部小說的名稱和整個構思尚未最后確定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