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10年見證了國際貿易理論的重大變化。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傳統貿易理論得到了這種新的理論視角的補充,並且在某種意義上是得到了完善。按照這種新的理論視角,收益遞增是貿易的唯一主要根源。以收益遞增為特征的世界經濟通常也是以不完全競爭為特征的經濟;因此,國際貿易的新方法將貿易理論與產業組織的結合看作是主要的特征之一。
現在,跟理論的任何重大變化一樣,對國際貿易的反思首先以看上去不一致模型的增長為主要特征。在這種增長令人感興趣並激動人心的同時,回顧這些模型最終將變得非常重要:在大量的可選擇模型中挑選出共同的因素,並分離出結果差異的原因。
四年前,我們系統綜合了新貿易理論的實證方面,即我們盡最大努力提出了貿易發生的原因及其效應的一般框架。那個努力的結果就是拙著《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1985)的出版。那時,我們的感覺是那一努力得到了很高的回報。不同模型之間的根本共同點比我們預期的更有說服力,所得出的框架也更完美。我們相信,本書對非常希望了解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的經濟學者來說,將起到基本資料來源的有益作用。
在這本書中,我們致力於提出國際貿易規范方面的同樣服務。也就是說,我們這里盡力系統化並概覽不完全競爭市場中貿易政策效應的模型。目標是提供思考這個領域當前狀況的簡要指南。我們希望,該研究既有助於研究者,也有助於那些希望跟蹤這個動態領域的學者。
從其性質上看,像這樣的著作絕大部分不是原創性的。本書提出的幾乎所有觀點都源於將新國際經濟學應用於政策研究的主要貢獻者的成果。這包括⒛世紀60年代的傑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Bhagwati),80年代的詹姆斯·布蘭德(James Brander)、阿維納什·迪克西特(Avinash Dixit)、喬納森·伊頓(Jonathan Eaton)、吉恩·格羅斯曼(Gene
Grossman)、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巴巴拉·斯潘塞(Barbara Spencer)和安東尼·維納布爾斯(AnthonyVenables)。我們的貢獻,除綜合性研究外,主要是填補幾個差距,並提供與這個多樣化領域所允許的盡可能統一的方法。
盡管本書提出的貿易政策模型相對於根據更老的傳統貿易理論提出的模型是新穎的,但它們中的大部分在核心觀點上相當簡單。通過在相對非技術水平上完成本書的內容,我們盡量利用了這種簡化的好處。本書的絕大部分依賴於口語表述、圖表和簡單代數;更技術性的部分標上了星號。我們預想,這項研究不僅是對研究者和研究生的有用手冊,而且也是受過經濟學訓練的高年級大學生和政策制定者的有用手冊。
我們希望感謝吉恩·格羅斯曼和本書最初手稿的大量匿名評閱人。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是赫爾普曼(Helpman)在MIT作訪問教授期間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