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秦朝和漢初八十年界定為思想史上的“後戰國時代”,圍繞皇權主義理念生成,對後戰國時代的思想秩序進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梳理,從而提煉出三個基本思想命題︰“天高皇帝近”、“諸子皆王官”、“道術為天子合”。這樣,中國思想史上一個具有獨特價值的觀念時代的總體輪廓就被清晰地勾畫出來了。它標志著,在專制皇權的強力塑造和規範下,一種最具廣泛意義的政治——思想共識逐漸成型,由此奠定此後中國思想史的長程走向,並構成中國思想史的基本脈絡。
作者簡介︰
雷戈,平生所好亦古亦今,亦經亦史︰平生所懼究天不足,通今不透。一家不成。致力于貫通歷史與意義,使史學成就思想。奴隸創造歷史,英雄書寫歷史。奴隸史觀是歷史觀,英雄史觀是史學觀。奴隸一般地活,英雄一般地思。有的書有溫度,有的書有熱量,有的書能燃燒。有的書能爆炸。所有的書都讓某些人難受。《歷史與意義》(1993年)《哲學主義的歷史》(1994年)《沒有歷史的歷史學——史學危機批判》(1998年)《史學何為》(1999年)《秦漢之際的政治思想與皇權主義》(2006年)《第三種歷史——一個歷史新聞學的文本》(2007年)《史學微言》(2007年)。
目錄
也算序
上篇︰天高皇帝近
第一章 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一
一、王權、君權和皇權
二、思想的政治形態原型
三、暴君與專制君主
四、專制制度與好皇帝
五、智性思維
第二章 意識形態與思想史研究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二
一、作為思想史方法的意識形態體系分析
二、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理論問題
三、作為思想史範疇的後戰國時代
四、後戰國時代的思想史性質
五、後戰國時代的思想史價值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皇權意識形態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三
一、定義及其邊界
二、闡釋及其結構
三、確認及其標志
四、實踐及其儀式
中篇︰道術為天子合
第一章 天命惟微︰後戰國之天命感
一、歷史分析(上)
二、歷史分析(下)
三、思想闡釋(上)
四、思想闡釋(下)
第二章 王道惟新︰後戰國之王道論
一、道術為天子裂
二、道術為天子合
三、陸賈儒道融合的論證方式
四、賈誼和韓嬰純然儒術的論證方式
五、《黃帝四經》道法雜糅的論證方式
六、《公羊傳》儒家經學的論證方式
七、《文子》道家經學的論證方式
八、《淮南子》道家本位的論證方式
九、王一道合一
第三章 人性惟危︰後戰國之人性論
一、理論內涵
二、法意︰秦廷君臣的縱欲主義
三、儒學︰從血緣人性到君臣道義
四、道心︰帝王的養生之道
五、儒道聖人合觀
六、一種比較
第四章 神聖與世俗︰後戰國之神聖性觀念
一、理論預設(上)
二、理論預設(下)
三、歷史分析(上)
四、歷史分析(下)
五、思想闡釋(上)
六、思想闡釋(下)
第五章 理論與實踐︰後戰國之合法性觀念
第六章 歷史與行政︰後戰國之合理性觀念
第七章 時間與權力︰後戰國之自然合理性觀念
下篇︰諸子皆五官
第一章 《尚書大傳》經典詮釋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戰國策》君臣博弈 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黃帝四經》道法雜糅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賈誼儒法兼宗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晁錯崇君主術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周禮》全能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韓詩外傳》禮樂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大小《禮記》禮教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易傳》《文子》尊君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淮南子》無為主義的政治思想
後記
上篇︰天高皇帝近
第一章 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一
一、王權、君權和皇權
二、思想的政治形態原型
三、暴君與專制君主
四、專制制度與好皇帝
五、智性思維
第二章 意識形態與思想史研究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二
一、作為思想史方法的意識形態體系分析
二、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理論問題
三、作為思想史範疇的後戰國時代
四、後戰國時代的思想史性質
五、後戰國時代的思想史價值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皇權意識形態
——以後戰國為中心之三
一、定義及其邊界
二、闡釋及其結構
三、確認及其標志
四、實踐及其儀式
中篇︰道術為天子合
第一章 天命惟微︰後戰國之天命感
一、歷史分析(上)
二、歷史分析(下)
三、思想闡釋(上)
四、思想闡釋(下)
第二章 王道惟新︰後戰國之王道論
一、道術為天子裂
二、道術為天子合
三、陸賈儒道融合的論證方式
四、賈誼和韓嬰純然儒術的論證方式
五、《黃帝四經》道法雜糅的論證方式
六、《公羊傳》儒家經學的論證方式
七、《文子》道家經學的論證方式
八、《淮南子》道家本位的論證方式
九、王一道合一
第三章 人性惟危︰後戰國之人性論
一、理論內涵
二、法意︰秦廷君臣的縱欲主義
三、儒學︰從血緣人性到君臣道義
四、道心︰帝王的養生之道
五、儒道聖人合觀
六、一種比較
第四章 神聖與世俗︰後戰國之神聖性觀念
一、理論預設(上)
二、理論預設(下)
三、歷史分析(上)
四、歷史分析(下)
五、思想闡釋(上)
六、思想闡釋(下)
第五章 理論與實踐︰後戰國之合法性觀念
第六章 歷史與行政︰後戰國之合理性觀念
第七章 時間與權力︰後戰國之自然合理性觀念
下篇︰諸子皆五官
第一章 《尚書大傳》經典詮釋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戰國策》君臣博弈 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黃帝四經》道法雜糅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賈誼儒法兼宗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晁錯崇君主術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周禮》全能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韓詩外傳》禮樂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大小《禮記》禮教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易傳》《文子》尊君主義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淮南子》無為主義的政治思想
後記
序
一
“思想史”不是給思想找到一條歷史線索,而是給思想安置一個歷史住所。因為歷史不是思想暫時棲居的旅舍,而是必須長久相伴的家園。所以思想史不是給思想找房子,而是讓思想回家。
思想不能創造歷史,思想史卻可以創造思想。思想史展示出人類試圖控制和規劃歷史進程的欲望。或許,思想史能讓人類學會謙卑。
當然人們有理由要求思想史自己先把頭低下一些。如果將錯就錯,我倒樂意重復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我也不介意思想史首先是思想的這種黑格爾式的腔調。至少它可以滿足部分職業虛榮。不過我想大部分人不會自負到把思想史當成歷史與思想的總和,或看作一半歷史加一半思想。套用俗不可耐的“七三開”是否會好些?七分歷史,三分思想。這樣好像比較適中。
就“思想史”這一概念看,應該說歷史大于思想,而不是相反。思想使人知其然,歷史使人知其所以然。如果以此定義歷史決定論,我覺得可以成立。
在思想與歷史之間保持必要的平衡,或許是思想史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歷史主義高于思辨主義應該是思想史的首要原則。使思想對歷史保持敬畏和虔誠,是思想史的基本意識。輕看歷史,思想也會變得輕薄。當然,沒有思想,歷史也會盲目。如果認為思想史就是談談歷史上的想法,那就很無聊了。因為現在的想法都不重要,何況過去的想法呢?不妨說,過去的想法現在沒人想了,就不再是思想;過去的想法只有使現在人不得不想,才算是思想。還要切忌把歷史簡單弄成思想背景或思想源頭,那樣一來也就沒什麼思想了。把問題或主義還原到歷史時,並不意味著歷史必須充當客觀性的裁判。因為在思想的整體布局中,歷史也是被建構的東西。但這不等于思想優先于歷史。思想建構歷史的同時,它本身也受制于歷史前提。這里不存在歷史與思想的循環。因為現實制約著這一切。所以,歷史主義之上還有現實主義。
在舉行逃避現實的競賽方面,沒有人比歷史學家逃得更快更遠了。歷史學家的信念是,逃得越遠,就越安全。直到現實徹底看不見他了,他才會松口氣說︰我現在才算真的保險了。對此,人們有理由鄙視他們。
人們感嘆,連我身邊的山呼海嘯,甚至連我眼前的天崩地裂都不能喚醒歷史學家的酣睡。他們應該是最善冬眠的動物。只有墓穴才是他們的最好歸宿。倘若他們不滿足于此,而試圖從墳墓爬出,一臉幸福狀地贊美現實,那就是在寫偽史。寫偽史就是作偽證。讀偽史使人腦子有問題,作偽證使人生活有問題。因為作偽證只能使現實生活充滿邪惡和暴力。通過偽造歷史來為現實辯護,必然導致歷史真相與現實真實的一同消失。如果我們要見證歷史,就不能給現實提供偽證。
可以說,思想在質疑歷史之前,首先要受到現實的質詢。可見,思想史不是思想與歷史之間的事,而是思想與歷史一現實之間的事。對思想來說,歷史與現實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思想的尷尬在于它必須謹慎處理這種一僕二主的微妙關系。反客為主、喧賓奪主都是思想史的大忌。思想史想要說的是,不是思想在思想,而是歷史在思想。
二
一部二十四史能寫出一部思想史。這不是什麼野心,只是需要有心人去做。
不寧唯是,稗官野史的思想含量未必低于史官正史,《官場現形記》的思想分量並不亞于“職官志”。
如果搬弄正史野史的二元格局,我更喜歡思想史的野史。野史優于正史,好比偏房勝于正房。史家心態如同常人心理。
亦正亦野,仿佛亦正亦邪。不見得壞,卻不宜多說。
俗話說,盜亦有道。江洋大盜固不可及,但總有江湖小道可尋。這道上有三個路標,喚作“思想史三論”。
……
“思想史”不是給思想找到一條歷史線索,而是給思想安置一個歷史住所。因為歷史不是思想暫時棲居的旅舍,而是必須長久相伴的家園。所以思想史不是給思想找房子,而是讓思想回家。
思想不能創造歷史,思想史卻可以創造思想。思想史展示出人類試圖控制和規劃歷史進程的欲望。或許,思想史能讓人類學會謙卑。
當然人們有理由要求思想史自己先把頭低下一些。如果將錯就錯,我倒樂意重復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我也不介意思想史首先是思想的這種黑格爾式的腔調。至少它可以滿足部分職業虛榮。不過我想大部分人不會自負到把思想史當成歷史與思想的總和,或看作一半歷史加一半思想。套用俗不可耐的“七三開”是否會好些?七分歷史,三分思想。這樣好像比較適中。
就“思想史”這一概念看,應該說歷史大于思想,而不是相反。思想使人知其然,歷史使人知其所以然。如果以此定義歷史決定論,我覺得可以成立。
在思想與歷史之間保持必要的平衡,或許是思想史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歷史主義高于思辨主義應該是思想史的首要原則。使思想對歷史保持敬畏和虔誠,是思想史的基本意識。輕看歷史,思想也會變得輕薄。當然,沒有思想,歷史也會盲目。如果認為思想史就是談談歷史上的想法,那就很無聊了。因為現在的想法都不重要,何況過去的想法呢?不妨說,過去的想法現在沒人想了,就不再是思想;過去的想法只有使現在人不得不想,才算是思想。還要切忌把歷史簡單弄成思想背景或思想源頭,那樣一來也就沒什麼思想了。把問題或主義還原到歷史時,並不意味著歷史必須充當客觀性的裁判。因為在思想的整體布局中,歷史也是被建構的東西。但這不等于思想優先于歷史。思想建構歷史的同時,它本身也受制于歷史前提。這里不存在歷史與思想的循環。因為現實制約著這一切。所以,歷史主義之上還有現實主義。
在舉行逃避現實的競賽方面,沒有人比歷史學家逃得更快更遠了。歷史學家的信念是,逃得越遠,就越安全。直到現實徹底看不見他了,他才會松口氣說︰我現在才算真的保險了。對此,人們有理由鄙視他們。
人們感嘆,連我身邊的山呼海嘯,甚至連我眼前的天崩地裂都不能喚醒歷史學家的酣睡。他們應該是最善冬眠的動物。只有墓穴才是他們的最好歸宿。倘若他們不滿足于此,而試圖從墳墓爬出,一臉幸福狀地贊美現實,那就是在寫偽史。寫偽史就是作偽證。讀偽史使人腦子有問題,作偽證使人生活有問題。因為作偽證只能使現實生活充滿邪惡和暴力。通過偽造歷史來為現實辯護,必然導致歷史真相與現實真實的一同消失。如果我們要見證歷史,就不能給現實提供偽證。
可以說,思想在質疑歷史之前,首先要受到現實的質詢。可見,思想史不是思想與歷史之間的事,而是思想與歷史一現實之間的事。對思想來說,歷史與現實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思想的尷尬在于它必須謹慎處理這種一僕二主的微妙關系。反客為主、喧賓奪主都是思想史的大忌。思想史想要說的是,不是思想在思想,而是歷史在思想。
二
一部二十四史能寫出一部思想史。這不是什麼野心,只是需要有心人去做。
不寧唯是,稗官野史的思想含量未必低于史官正史,《官場現形記》的思想分量並不亞于“職官志”。
如果搬弄正史野史的二元格局,我更喜歡思想史的野史。野史優于正史,好比偏房勝于正房。史家心態如同常人心理。
亦正亦野,仿佛亦正亦邪。不見得壞,卻不宜多說。
俗話說,盜亦有道。江洋大盜固不可及,但總有江湖小道可尋。這道上有三個路標,喚作“思想史三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