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財政體制延續了清朝末年啟動的近代化改革,公共財政體制的構建日臻完善。這一時期學術研究環境相對寬松,中外學術交流空前活躍。與此相適應,中國財政理論迎來了它輝煌燦爛的發展期,達到了中國近代以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初步構建了與近代市場經濟和近代財政體制相適應的近代財政學體系。
本書按時序分民國初年(1912-1927年)、國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和國民政府後期(1945-1949年)四個歷史階段詳細分析了民國財政思想的變遷歷程,深入剖析了代表性財政思想和代表財政人物的財政思想。
鄒進文,1965年1月出生於湖南益陽,經濟學博士、博士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經濟思想史、經濟史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在《中國經濟史研究》、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經濟學動態》以及日本的《中國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貨幣思想史》、 《公司理論變遷研究》、 《管子與商戰智慧》(先後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和烏克蘭出版)、
《武漢通史》(晚清卷)、《儒商法典》等。
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清朝末年近代財政思想的發端
第一節 清末財政思想近代化的動因
一、財政危機的加劇與財政應對之策
二、經濟結構轉軌與財政思想轉型
三、政治改革展開與財政觀念嬗變
四、中外學術、文化、思想的交流與財政視野的擴展
五、教育興革與財政理論人才之成長
六、知識體系轉型與現代財政學的展開
第二節 清朝末年的公債思想..
一、洋務運動時期的公債思想
二、梁啟超的公債思想
第三節 清末西方預算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
一、西方預算制度的演進
二、19世紀末西方預算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三、20世紀初西方預算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四、清末預算制度的現代化改革
第四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思想
一、前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
二、清末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思想之濫觴
第五節 稅收改革思想
一、關於舉辦印花稅的探討
二、關於所得稅的議論
三、關於遺產稅的議論
第二章 民國初年(1912-1927年)的財政思想
第一節 財政制度與財政思想特點
一、財政制度的變遷
二、財政思想鳥瞰
第二節 理財政策思想
一、周學熙的理財思想
二、熊希齡的理財思想
三、梁士詒的理財思想
第三節 稅收改革思想
一、關於所得稅的議論
二、關於遺產稅的探討
三、關於印花稅推行的議論
四、關於營業稅與登錄稅的議論
五、關於通行稅的爭論
六、關於國家稅與地方稅划分的討論
第四節 孫中山「節富助貧」的財稅思想
一、「平均地權」中的財稅思想
二、「節制資本」中的財稅思想
┅┅
第三章 國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的財政思想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的財政思想
第五章 國民政府後期(1945-1949年)的財政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清朝末年近代財政思想的發端
第一節 清末財政思想近代化的動因
一、財政危機的加劇與財政應對之策
二、經濟結構轉軌與財政思想轉型
三、政治改革展開與財政觀念嬗變
四、中外學術、文化、思想的交流與財政視野的擴展
五、教育興革與財政理論人才之成長
六、知識體系轉型與現代財政學的展開
第二節 清朝末年的公債思想..
一、洋務運動時期的公債思想
二、梁啟超的公債思想
第三節 清末西方預算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
一、西方預算制度的演進
二、19世紀末西方預算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三、20世紀初西方預算思想的進一步傳播
四、清末預算制度的現代化改革
第四節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思想
一、前近代中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
二、清末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思想之濫觴
第五節 稅收改革思想
一、關於舉辦印花稅的探討
二、關於所得稅的議論
三、關於遺產稅的議論
第二章 民國初年(1912-1927年)的財政思想
第一節 財政制度與財政思想特點
一、財政制度的變遷
二、財政思想鳥瞰
第二節 理財政策思想
一、周學熙的理財思想
二、熊希齡的理財思想
三、梁士詒的理財思想
第三節 稅收改革思想
一、關於所得稅的議論
二、關於遺產稅的探討
三、關於印花稅推行的議論
四、關於營業稅與登錄稅的議論
五、關於通行稅的爭論
六、關於國家稅與地方稅划分的討論
第四節 孫中山「節富助貧」的財稅思想
一、「平均地權」中的財稅思想
二、「節制資本」中的財稅思想
┅┅
第三章 國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的財政思想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的財政思想
第五章 國民政府後期(1945-1949年)的財政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由於研究難度及進入成本的高昂,中國經濟思想史這門學科自它孕育產生約一個世紀以來,始終沒有成為經濟學的顯學。雖經幾代學人篳路藍縷,艱辛開拓,使這門學科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其至今仍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發展。其中,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就顯得非常薄弱,基本土處於研究的空白地帶。我們認為,新世紀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科的發展與創新,既要有研究方法、研究視角的新突破,也要有研究領域的平衡發展,大力開展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是新世紀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界同仁所肩負的一項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民國經濟思想史為什麼長期沒有得到系統的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國經濟思想史的分期沒有給「民國經濟思想史」以明確、獨立的定位。因為中國經濟思想史學術界長期以研究古代為重點,對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大都只到1919年,對1919~1949年經濟思想史的內容不太涉及,1949年以后的內容又屬於新中國經濟思想史,所以使得民國經濟思想史被人為的割裂開來,沒有獲得獨立的位置。第二,因為長期以來「極左」思想對學術的干擾,學者們將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視為學術禁區,不敢輕易涉足。第三,民國經濟思想史研究本身的難度也是造成其研究不足的重要原因。因為當時西方的各種經濟思潮紛紛涌入中國,出版業相當繁榮,大量經濟學論著問世,令人眼花繚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搜集、甄別、整理和提煉,這對一般研究者來說頗有難度。
當然,在近一個世紀中,學術界也有部分論著涉及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但總體看來,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始終沒有獲得獨立的位置,己有的研究成果還是片斷的、零散的,亟待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界對之進行系統、深入的探討。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經濟思想史中,民國經濟思想史只是極其短暫的篇章;而且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思想的內容主要是轉述國外流行的經濟理論,少有中國人自己的創見。那麼,民國經濟思想史是否不值得研究和整理?民國經濟思想史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中的地位是否無足輕重呢?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首先,民國經濟思想史開辟了中國經濟思想史的新時代。中國經濟思想在17世紀以前取得了輝煌成就,自17世紀開始西方各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逐漸構建了市場經濟理論。市場經濟理論是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的巨大進步,是人類經濟思想划時代的革命。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近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制,也沒有出現近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思想。大體肇始於清末,初步完善於民國時期的中國近代市場經濟理論,雖然不是內生的,而是由外部注入,主要是靠引進西方流行的經濟理論而形成的,但這些經濟思想卻是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划時代的革命,標志着中國經濟思想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其次,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思想家們在引入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過程中,不少人非常注意與中國的經濟實踐相結合,並非僅僅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如馬寅初先生在《財政學與中國財政——理論與現實》一書中對於當時流行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即做了辨析,從9個方面闡述了凱恩斯學說不適用中國的道理。李權時等學者也明確主張要寫「國貨教科書」。這些經濟不者對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理論做了初步探索,對於中國當代經濟理論的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
……
民國經濟思想史為什麼長期沒有得到系統的深入研究?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中國經濟思想史的分期沒有給「民國經濟思想史」以明確、獨立的定位。因為中國經濟思想史學術界長期以研究古代為重點,對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大都只到1919年,對1919~1949年經濟思想史的內容不太涉及,1949年以后的內容又屬於新中國經濟思想史,所以使得民國經濟思想史被人為的割裂開來,沒有獲得獨立的位置。第二,因為長期以來「極左」思想對學術的干擾,學者們將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視為學術禁區,不敢輕易涉足。第三,民國經濟思想史研究本身的難度也是造成其研究不足的重要原因。因為當時西方的各種經濟思潮紛紛涌入中國,出版業相當繁榮,大量經濟學論著問世,令人眼花繚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搜集、甄別、整理和提煉,這對一般研究者來說頗有難度。
當然,在近一個世紀中,學術界也有部分論著涉及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但總體看來,民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始終沒有獲得獨立的位置,己有的研究成果還是片斷的、零散的,亟待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界對之進行系統、深入的探討。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經濟思想史中,民國經濟思想史只是極其短暫的篇章;而且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思想的內容主要是轉述國外流行的經濟理論,少有中國人自己的創見。那麼,民國經濟思想史是否不值得研究和整理?民國經濟思想史在中國經濟思想史中的地位是否無足輕重呢?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首先,民國經濟思想史開辟了中國經濟思想史的新時代。中國經濟思想在17世紀以前取得了輝煌成就,自17世紀開始西方各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逐漸構建了市場經濟理論。市場經濟理論是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的巨大進步,是人類經濟思想划時代的革命。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近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制,也沒有出現近現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思想。大體肇始於清末,初步完善於民國時期的中國近代市場經濟理論,雖然不是內生的,而是由外部注入,主要是靠引進西方流行的經濟理論而形成的,但這些經濟思想卻是中國經濟思想史上划時代的革命,標志着中國經濟思想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其次,民國時期中國經濟思想家們在引入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過程中,不少人非常注意與中國的經濟實踐相結合,並非僅僅起了「留聲機的作用」。如馬寅初先生在《財政學與中國財政——理論與現實》一書中對於當時流行的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即做了辨析,從9個方面闡述了凱恩斯學說不適用中國的道理。李權時等學者也明確主張要寫「國貨教科書」。這些經濟不者對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理論做了初步探索,對於中國當代經濟理論的發展也具有借鑒意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