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公共政策怎樣才是正確的和合理的?此書通過理論論證和大量事例給予回答。本書有三點顯著特色:首先,它從經濟學和倫理學相結合的視角,為公共政策提供了廣闊的理論基礎和現代經濟學的方法論工具。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道德哲學怎樣提高經濟分析力,經濟學家的分析工具怎樣有助於道德哲學的發展,以及經濟分析和道德哲學怎樣共同滲透進公共政策。其次,本書不是一本純理論的論著,加進了「公共政策」內容,從而強調這本書和政策問題的相關性。本書用大量調查實例,諸如發達國家向貧窮國家轉移污染是否合理、教育券制度能否推行、非自願失業、重疊代、全球不平等等問題,來說明政策制定需要依靠的一般哲學理念和經濟學方法。第三、它將經濟學和倫理學融合為一體,兩者的有機和內在的結合不僅構成當代社會公共政策的基礎,而且也促進了倫理學和經濟學自身的發展。

本書涉及大量豐富的理論問題,如倫理學和經濟學的關系、理性和道德、理性和私利、福利理論和康樂的標准、偏好的滿足、效用和效率理論、自由、權利、平等、公正、契約論、選擇理論、博弈論、帕累托原則等。這些有趣的問題向讀者提供了一個觸摸現代西方倫理學和經濟學歷史和前沿問題的平台。本書的框架顯示了倫理學有可能與經濟學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共生共榮。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倫理學和經濟學?
1.1 什麽是道德問題,應該如何回答道德問題?
1.2 道德哲學與經濟學有何聯系?
1.3 本書結構
第二章 福利經濟學中的倫理道德:兩個例子
2.1 一個令人震驚的備忘錄
2.2 福利經濟學的八個顯著特點
2.3 把污染轉移到欠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
2.4 薩默斯的觀點和福利經濟學的更深層次的特點
2.5 薩默斯的觀點是正確的嗎?世界銀行應該鼓勵把污染工業轉移到欠發達國家嗎?
2.6 教育券
2.7 結論
第三章 實證經濟學中的倫理學:兩個例子
3.1 失業是非自願的嗎?
3.2 重疊代
3.3 結論
第一部分 理性和道德
第四章 理性
4.1 確定性和序數效用理論
4.2 期望效用理論
4.3 效用理論的問題
第五章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中的理性
5.1 理性和實證經濟學
5.2 偏好滿足和帕累托效率
5.3 實證經濟學中的理性和倫理學
5.4 自利和道德動機
5.5 結論
第六章 理性、規范和道德
6.1 理性和自利
6.2 道德規范對經濟行為的影響
6.3 規范怎樣驅動和支持人們的行為?
6.4 哲學的含義
6.5 道德和效用理論
6.6 結論:關廠道德理性:
第二部分 福利和效果
第七章 功利主義和效果論
7.1 闡明功利主義
7.2 人與人之間康樂的比較
7.3 證明功利卞義的合理性
7.4 現代效果論
7.5 功利主義合理嗎?
7.6 效果論和義務論
7.7 結論:經濟學家應當擁護功利主義嗎?
第八章 福利
8.1 康樂的理論
8.2 標准的福利觀點有道理嗎?
8.3 康樂和偏好滿足等同
8.3.1 變化的和沖突的偏好和基於錯誤信念的偏好
8.3.2 評價偏好
8.4 修正偏好滿足的觀點
8.5 福利的其他理論
8.6 結論
第九章 效率
9.1 作為帕累托最優的「效率」
9.2 福利經濟學如何縮小規范的問題
9.3 成本-效益分析
9.4 對成本-效益分析的異議
9.5 成本-效益分析作為一種社會實踐
9.6 結論:過渡時期的福利經濟學
第三部分 自由、權利、平等和公正
第十章 自由、權利和自由主義
10.1 自由
10.2 權利是什麽?
10.3 權利的重要性
10.4 權利的正當性
10.5 權利、自由和福利的衡量
10.6 自由主義
第十一章 平等和平等主義
11.1 為什麽要平等?
11.1.1 平等是本質善
11.1.2 平等和最差者優先權
11.1.3 平等和其他目標的內在聯系
11.2 在哪些方面平等?
11.2.1 福利平等
11.2.2 資源平等
11.2.3 福利機會的平等
11.2.4 能力平等
11.3 綜合平等和道德地位的平等
11.4 不平等的衡量及重要性
第十二章 公正和契約論
12.1 社會契約理念
12.2 作為互惠的公正:羅爾斯的正義論
12.2.1 契約論及初始狀態
12.2.2 羅爾斯的公正原則
12.2.3 羅爾斯原則的含義
12.2.4 公正和多元論
12.3 互利的公正:大衛·高蒂爾
12.4 其他契約主義的觀點
12.5 結論:社會契約的論證及經濟學
第四部分 道德數學
第十三章 社會選擇理論
13.1 社會福利函數和阿羅定理
13 2 阿羅定理的解讀
13.3 社會選擇理論和道德哲學
13.4 帕累托自由的悖論
13.5 社會選擇理論的類別
13.5 1 社會判斷的邏輯一致性
13.5.2 對自由和機會的正規描述
13.5.3 平等主義者應該致力於福利平等嗎?
13.6 結論
第十四章 博弈論
14.1 什麽是博弈?
14.2 道德哲學和幾個簡單的博弈
14.3 合作和公正
14.4 悖論和難點
14.5 議價理論和社會契約
結論
第十五章 污染轉移和教育券:規范經濟學的再思考
15.1 教育券和污染轉移使人們生活得更好嗎?
15.2 功利主義關於污染轉移的觀點
15.3 評價教育券和污染轉移的其他方法
15.3.1 權利、自由、污染和教育券
15.3.2 平等、污染和教育券
15 3.3 公正、污染和教育券
15.4 結論
第十六章 經濟學和倫理學息息相關
16.1 非自願失業和道德底線
16.2 重疊代例子
16.3 急需解決的問題
16.3 1 種族和宗教沖突
16.3.2 全球范圍的小半等
16.3.3 環境保護和全球變暖
16.4 結論
附錄 倫理學怎樣能同經濟學有關?
A.1 異議1:作為工程師的經濟學家
A.2 異議2:實證經濟學是純客觀的
A.2.1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A.2.2 倫理學和經濟學的獨立性
A.3 規范質詢的合理性
A.4 了解倫理學怎樣有助於實證經濟學
A.5 結論
名詞釋義
參考文獻
索引
 

在《經濟分析、道德哲學與公共政策》(Economic Analysis,Moral Philosophy and Public Policy)一書中,我們用許多論據和例子表明了:經濟學與倫理學是而且應當是彼此相關的;經濟學家與道德哲學家可彼此學習而獲益匪淺;當經濟學家把握影響政策的倫理考慮時以及當道德哲學家能夠使用經濟模型時,經濟學與倫理學將更有助於政策的制定。

我們的書主要是為美國讀者而寫的,我們舉的事例,也如我們的教育和經驗,主要是美國的。因此,你們可能會問,我們應當為面臨不同的問題、在經濟學與哲學方面有着自己豐富傳統的中國讀者提供什麼呢?我們希望提供很多,盡管也許並非完全是讀者所希望的。因為我們並不為經濟理論化、道德反思或政策制定提供任何處方。特別是,我們並不捍衛任何一種全面的道德理論或任何一種特殊的正義理論。我們也並不試圖決定支持哪一種可加選擇的道德考慮,諸如自由、福利還是平等。我們闡述了福利經濟學和功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它們的優點,但我們也強調了它們的局限性c盡管本書並沒有提供處方,但它對政策制定者仍可以有很大的用處,他們可對他們所使用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理論命題有所認識,因此能從技術的精通性和倫理的敏感性方面促進他們的政策思維能力。

沒有處方,這表明了我們對哲學倫理學是促進智能思考而不是頌布特殊指令的理解。其中一個好處是,這種倫理學研究方法有助於使本書克服隔離中美兩國的許多文化障礙而具有可應用性。盡管我們所論述的某些特殊問題和某些事例是地方性的,但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這些問題涉及經濟制度與政策可用以評估的方式,涉及經濟學與道德哲學之間的關系,還涉及它們應當共同影響公共政策的途徑。由於我們提供的是理智資源和問題而不是對特殊問題的回答,所以本書可以與中國面臨的經濟選擇密切相關,即使中國面臨的問題顯然與美國的極為不同。

盡管中國有自己獨特的哲學傳統,我們相信,我們有關制度和政策的多方面討論仍有價值,我們關於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關系的討論對中國學者和政策制定者仍有助益。環境、問題和理智傳統不同的事實並不意味着基本道德原則或經濟原則必定相異。盡管我們聲稱既不提供一種全面的道德理論,也不傾全力構造福利、權利、自由、正義或平等概念,我們的研究假定則是:尋求對道德問題的正確答案和令人信服的道德概念是有意義的。

我們期望,中美兩國的許多讀者不要都贊同我們的觀點。我們歡迎分歧,我們會認真地將分歧看作是雙方糾正錯誤、澄清概念的良機。我們珍惜這種論證,即便它跨越了深刻的文化障礙,因為正是這種良機,有助於雙方加深理解和挑戰未經批判而接受的假定。盡管未必總是有可能解決分歧,但道德爭端的關鍵是要尋求真理。肯定不會很快達成的目標是:正確地理解道德概念及其與經濟學的恰當關系,確定正確的原則以及評估政策的正確方法。

人們可希望大家都同意的只是非常一般的原則和概念。特殊的結論將迥然不同。是非取決於事實如何。例如,空氣污染對總體福利的影響在某些地方可能更大些,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比消除污染的控制而造成的較緩慢增長的影響要小些。因此,對最大化總體福利的一般原則的一致意見在不同地方將意味着不同的特殊政策。而且很可能,一般原則與特殊事實還不足以獨特地確定一套正確的政策或制度,而只能用以區分一系列道德上可接受的政策或制度安排。因此,在這些可接受的政策中作選擇將取決於諸如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制度這些因素。諸如這樣的區別是普遍存在的,它們與尋求跨文化地正確回答本書所提出的涉及道德哲學與經濟模型制作的一般問題的回答是完全一致的。

本書中我們的目標之一是,為福利經濟學、博弈論和社會選擇理論的基本概念和模型以及一系列主要的道德概念和理論提供某種入門。正是用這種方式,我們希望為任何尋求使用經濟分析來評估公共政策的人提供一種有用的資源。

但是,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沒有爭議的經濟學與倫理學的基本原理的導論。我們有我們自己理解經濟學以及倫理學的基本概念的方式,而且,本書也捍衛了許多有爭議的結論,特別是涉及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密切關系的那些結論。

與其說本書提煉了已被接受的觀點,不如說我們只宣稱我們的論證是具有說服力的。當我們的前提是引人注目的,我們的邏輯是正確的時候,我們的結論就應當也是令人信服的。因此,我們希望本書是讓人有所收獲的和有勸說力的。但是,我們的經驗和我們的理智是有限的,無論我們如何盡最大程度的努力,我們的某些論證無疑仍然是有批評的余地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