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共政策怎樣才是正確的和合理的?此書通過理論論證和大量事例給予回答。本書有三點顯著特色:首先,它從經濟學和倫理學相結合的視角,為公共政策提供了廣闊的理論基礎和現代經濟學的方法論工具。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道德哲學怎樣提高經濟分析力,經濟學家的分析工具怎樣有助於道德哲學的發展,以及經濟分析和道德哲學怎樣共同滲透進公共政策。其次,本書不是一本純理論的論著,加進了「公共政策」內容,從而強調這本書和政策問題的相關性。本書用大量調查實例,諸如發達國家向貧窮國家轉移污染是否合理、教育券制度能否推行、非自願失業、重疊代、全球不平等等問題,來說明政策制定需要依靠的一般哲學理念和經濟學方法。第三、它將經濟學和倫理學融合為一體,兩者的有機和內在的結合不僅構成當代社會公共政策的基礎,而且也促進了倫理學和經濟學自身的發展。
本書涉及大量豐富的理論問題,如倫理學和經濟學的關系、理性和道德、理性和私利、福利理論和康樂的標准、偏好的滿足、效用和效率理論、自由、權利、平等、公正、契約論、選擇理論、博弈論、帕累托原則等。這些有趣的問題向讀者提供了一個觸摸現代西方倫理學和經濟學歷史和前沿問題的平台。本書的框架顯示了倫理學有可能與經濟學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