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理論的文化解讀

超越國際關系:國際關系理論的文化解讀
定價:149
NT $ 130
  • 作者:王義桅
  •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1232555
  • ISBN13:9787501232550
  • 裝訂:250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國際關系學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上,都到了反思其主體性的階段。國際關系理論的批判必須集中在其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上,而非局限於其名目繁多甚至自相矛盾的觀點層面,思考為什麽西方國際關系學界以爭論代替革命,各流派都在盲人摸象,存在嚴重的研究失真等基本問題。本書主要介紹了國際關系的二律背反、國際關系理論的生命力假說、國際關系理論的美國性、建構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等內容。

作者簡介:

王義桅,1971年生,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復旦人學「世紀之星」。先後獲華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學士學位、復旦大學國際關系碩士和博士學位。曾為耶魯人學福克斯學者、法國外交部中國社會科學青年精英學者、韓國國際交流財團一延世大學訪問教授。系美國國際關系協會(ISA)、英國國際研究協會(BIsA)、歐洲政治研究協會(ECPR)、亞洲政治與國際研究協會(APISA)等會員。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余篇(英文15篇),已出版專著《戰魂:從歷史透視未來戰爭》、譯著《大國政治的悲劇》、《美國和美國的敵人》(合)、編著《中關國家利益比較研究》、《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系》(合)等。
 

目錄

序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開篇 領悟與反思:國際關系理論的哲學解讀
第一章 國際關系的二律背反
第一節 概念與國際關系
第二節 國際關系研究三維度
第三節 國際關系演繹律
第二章 國際關系理論的生命力假說
第一節 國家主權的生命力假說
第二節 戰爭原因的生命力假說
第三節 均勢論的佐證:均勢術·均勢律·均勢觀
破篇 認識與超越——國際關系理論的政治解讀
第三章 國際關系理論的美國性:學理分析
第一節 在科學與藝術之間:質疑國際關系理論
第二節 國際關系理論的國家性
第三節 國際關系的理論性
第四章 國際關系理論的美國性:實證分析
第一節 實證一:三角和平與美國和平
第二節 實證二:大國政治的悲劇與國際關系理論的美國悲劇
第三節 實證三:自由主義的美國根源與表現形式
立篇 建構與創新——國際關系理論的文化解讀
第五章 建構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不可能的使命?
第一節 為什麽沒有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
第二節 身份與理論的悖論:中國民族主義的神話
第三節 在思想與理論之間:中國國際關系理論產生陣痛
第六章 「中國學派」如何可能:文化的視角
第一節 比較國際關系學及國際關系理論的「中國學派」
第二節 中國的國際政治文明觀與政治文明的國際化
第三節 和諧世界觀對國際關系理論的超越
跋 國際關系學是人學在國際層面的體現
參考文獻
後記
 

國際關系學無論在中國還是世界上,都到了反思其主體性的階段。國際關系理論的批判必須集中在其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上,而非局限於其名目繁多甚至自相矛盾的觀點層面,思考為什麼西方國際關系學界以爭論代替革命,各流派都在盲人摸象,存在嚴重的研究失真等基本問題。

冷戰結束以來,國際關系理論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有所謂「一個世界,許多理論」之說。然而,為何一個世界需要許多理論,以至於誰也不能說服誰?為何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准確預測冷戰的結束?圍繞理論的屬性與作用,西方學界進行了喋喋不休的爭論。遺憾的是,有「歷史的終結」沖動卻未聞「國際關系理論的終結」一說。

這也證明,並不存在終結一切理論的宏理論或普世性的理論。更關鍵的問題是,不再是一個世界,而是許多世界;全球化,不再是美國化或西方化,倒是西方、美國在世界化了。不同於美國,歐洲國際關系學界的不少學者和機構如全球化研究網絡(GSN)用「全球化」的復數形式「globalisations」來描述不同版本的全球化。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非西方世界的崛起也在證明西方不再是普世性的(universal)而是地方性的(local);以歐盟為代表的地區一體化的蓬勃發展,又在證明「所有的國際政治都是地區性的」(All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regionall)。看來,國際關系理論的地方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局。

反思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演繹史,其理論五彩繽紛,然而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三大范式:回歸古典、回歸現實、回歸自然,對應了國際關系研究的三大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自身維度。所謂回歸古典,主要是回歸古希臘、古羅馬或文藝復興等時期的西方經典概念、經典問題和經典理念,如民主和平論對康德永久和平理念的繼承;所謂回歸現實,是對現實世界變量的補充,如軟權力理論對信息時代的把握;所謂回歸自然,是還原西方作為全球化時代的地方性概念,以此探討多元世界里非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產生的合理性、合法性與合目的性問題,這是傳統國際關系研究所忽視的。回歸古典,要求我們對國際關系進行哲學解讀,認清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回歸現實,要求我們對國際關系進行政治解讀,揭示國際關系理論的國家性(美國性);回歸自然,要求我們對國際關系進行文化解讀,還原世界的多元、自在狀態。

解讀的結果,是超越國際關系本身,而非局限於理論,也就是超越國際關系理論的邏輯起點與基本假定:國家性、國際性、關系性、理論性,等等。本書的宗旨就在於探討國際關系理論的自身演繹律,倡導國際關系研究的自身維度。以此反思國際關系理論建構的歷程,可以發現,在全球化的起點——西方化的全球化階段,西歐國家由於率先形成民族國家,並以主權平等觀產生了「國際」的概念,所以在人類歷史上成為國際關系實踐的先驅者;及至兩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崛起為首個世界性霸權,西歐的國際關系實踐之花在美國結果,於是有了國際關系理論。西歐前輩只能去感慨——一「只有外交學,沒有國際關系理論」 (馬丁·杯特語)。但是,西方化(美國化)階段的全球化發展到了西方一非西方並行發展的橢圓形全球化階段,國家、國際、關系、理論……這些國際關系理論基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都產生了質的變化,正在喪失其西方性,而更多展示其多元性文化內涵來。這是國際關系研究的自身維度在解讀國際關系理論時的重大發現。進一步的解讀表明,非西方世界的崛起正在超越西方的國際關系理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