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之一。本書探討的是中國古代的「樂」,並兼論孔子的音樂觀。全書分總論和本論兩篇,其中總論部分介紹了「樂」文化的特殊性和非天子,不議禮,不作樂;本論部分又分為前後兩遍,前編主要包括古史傳說的批判,黃土與文化,暴君與音樂,夷樂的存在等內容;後編則包括孔子與音樂家,熱衷於音樂之孔子,意外的音樂發現,孔子與琴的故事,孔子批判的發展精神等內容。
本書根據孔子思想中對音樂的研究、發展及批評,強調孔子「仁」與「樂」的接觸點。本書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灣及日本最重要的音樂家之一,其音樂理念自現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樂論是其一生最深層的向往。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凡例
總說
一、「樂」文化的特殊性
二、非天子,不議禮,不作樂
本論
前編 試論孔子以前的「樂」
一、古史傳說的批判
二、音樂之始
三、黃河
四、黃河(續)
五、黃土與文化
六、由古代樂器聯想到出土古物
七、龜甲、獸骨與祭祀
八、笛與太鼓
九、暴君與音樂
十、插話
十一、插話(續)
十二、鐵一秩序
十三、樂之確立
十四、壯觀的樂制
十五、舞樂
十六、夷樂的存在
後編 孔子之「樂」
一、孔子與音樂家
二、其音樂之出發點
三、孔子要人一歌再歌
四、熱衷於音樂之孔子
省察(一)
省察(二)
五、意外的音樂發現
六、精密與感性
省察(一)
省察(二)
省察(三)
省察(四)
七、再論精密與感性
八、關於琴
九、孔子與琴的故事
省察
十、孔子作琴曲
十一、孔子的音樂批評
十二、孔子擊磬
十三、困苦中的孔子與音樂
十四、成於樂
十五、樂與音樂
十六、樂與仁的接觸點
十七、學而不倦者
十八、孔子的音樂業跡
十九、其時代
二十、樂的治國價值
二十一、《詩經》與其他
二十二、孔子批判的發展精神
二十三、尾聲
附錄一:孔子與音樂資料選輯
附錄二:江文也研究書目選輯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序言
凡例
總說
一、「樂」文化的特殊性
二、非天子,不議禮,不作樂
本論
前編 試論孔子以前的「樂」
一、古史傳說的批判
二、音樂之始
三、黃河
四、黃河(續)
五、黃土與文化
六、由古代樂器聯想到出土古物
七、龜甲、獸骨與祭祀
八、笛與太鼓
九、暴君與音樂
十、插話
十一、插話(續)
十二、鐵一秩序
十三、樂之確立
十四、壯觀的樂制
十五、舞樂
十六、夷樂的存在
後編 孔子之「樂」
一、孔子與音樂家
二、其音樂之出發點
三、孔子要人一歌再歌
四、熱衷於音樂之孔子
省察(一)
省察(二)
五、意外的音樂發現
六、精密與感性
省察(一)
省察(二)
省察(三)
省察(四)
七、再論精密與感性
八、關於琴
九、孔子與琴的故事
省察
十、孔子作琴曲
十一、孔子的音樂批評
十二、孔子擊磬
十三、困苦中的孔子與音樂
十四、成於樂
十五、樂與音樂
十六、樂與仁的接觸點
十七、學而不倦者
十八、孔子的音樂業跡
十九、其時代
二十、樂的治國價值
二十一、《詩經》與其他
二十二、孔子批判的發展精神
二十三、尾聲
附錄一:孔子與音樂資料選輯
附錄二:江文也研究書目選輯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序
本書探討的是中國古代芝「樂」,並兼論孔子的音樂觀。我個人並非孔 子的信徒,而且本書也無意大肆宣揚儒教的音樂思想,並求復興之。我個人 僅是位音樂家,一位在音符中討生活的作曲家而已。
筆者在北京,碰巧有機會聆聽到幾近失傳的孔廟音樂《大成樂》六章,當時痛感非將它改編成近代的交響樂加以復興不可。因此,才動手作此研究。爾後,我先發現孔子的人性。等我進一步翻閱各種古籍之後,才開始接觸到他的音樂思想,最後不得不由衷發出贊嘆。
筆者發現到孔子其人竟然如此溫潤,真是令人驚訝。而且,他居然有如此豐富的思想,還有許多音樂業跡留存下來,這也一樣令筆者驚訝不已。我個人以往的孔子形象完全改觀了。在音樂家眼中,孔子比音樂家更像音樂家,他現在顯現出來的就是這種形貌。筆者為了了解孔子的音樂觀,以及儒教音樂,所以必須參考相關材料。當筆者開始尋找時,才發現不管在日本或在中國,都找不到類似的東西。這實在很令我訝異,或者該說是大吃一驚。禮樂的本國竟然除了一二零散的斷簡殘篇以外,其它一無所有。這正是筆者所以要撰寫此書的目的所在。換言之,筆者與其說是為了讀者發表此書,還不如說是因為自己編作樂曲有此需要,所以才試著撰寫此論。
在中國,「禮」之於「樂」,猶如陰之於陽,兩者密不可分。而且,「禮」同時還是中國政治的核心因素。因此,透過本書的考察,我們或許可以憑借「樂」的論點,以它為線索,觀察中國古代的文化。
孔子本人和我們一樣,同樣活生生的人物,他喜愛音樂,聽覺敏銳,熱心事物,是位極具音樂家風范的瀟灑人物。筆者想描繪這樣的孔子,更想將他的音樂事件與近代的音樂事件結合起來,並且一一論述它們的關系。這些論述都是依據古代典籍而來的(當然,其中不足相信的古代文獻為數也不少)。筆者對這些古典也批評了些。至於典籍中沒有載錄的部分,那純粹是我的推論與想象所致。
然而,推論想象,繪聲繪影,這本來就是音樂家或作曲家的特性。因此,上述的內容恐怕免不了帶有音樂里所謂的變形之成分。再加上我個人對(dou ding)訓詁為主的古典學,一向興趣缺缺。所以書中有些部分的解釋或與儒教原來的教義有些扦格,這也未可知。
總而言之,筆者是從音樂家的立場看孔子,並且由此推論以及判斷「樂」的。希望我的說法沒有影響到孔子研究的權威,也願有識之士對我能稍加包涵。
筆者在北京,碰巧有機會聆聽到幾近失傳的孔廟音樂《大成樂》六章,當時痛感非將它改編成近代的交響樂加以復興不可。因此,才動手作此研究。爾後,我先發現孔子的人性。等我進一步翻閱各種古籍之後,才開始接觸到他的音樂思想,最後不得不由衷發出贊嘆。
筆者發現到孔子其人竟然如此溫潤,真是令人驚訝。而且,他居然有如此豐富的思想,還有許多音樂業跡留存下來,這也一樣令筆者驚訝不已。我個人以往的孔子形象完全改觀了。在音樂家眼中,孔子比音樂家更像音樂家,他現在顯現出來的就是這種形貌。筆者為了了解孔子的音樂觀,以及儒教音樂,所以必須參考相關材料。當筆者開始尋找時,才發現不管在日本或在中國,都找不到類似的東西。這實在很令我訝異,或者該說是大吃一驚。禮樂的本國竟然除了一二零散的斷簡殘篇以外,其它一無所有。這正是筆者所以要撰寫此書的目的所在。換言之,筆者與其說是為了讀者發表此書,還不如說是因為自己編作樂曲有此需要,所以才試著撰寫此論。
在中國,「禮」之於「樂」,猶如陰之於陽,兩者密不可分。而且,「禮」同時還是中國政治的核心因素。因此,透過本書的考察,我們或許可以憑借「樂」的論點,以它為線索,觀察中國古代的文化。
孔子本人和我們一樣,同樣活生生的人物,他喜愛音樂,聽覺敏銳,熱心事物,是位極具音樂家風范的瀟灑人物。筆者想描繪這樣的孔子,更想將他的音樂事件與近代的音樂事件結合起來,並且一一論述它們的關系。這些論述都是依據古代典籍而來的(當然,其中不足相信的古代文獻為數也不少)。筆者對這些古典也批評了些。至於典籍中沒有載錄的部分,那純粹是我的推論與想象所致。
然而,推論想象,繪聲繪影,這本來就是音樂家或作曲家的特性。因此,上述的內容恐怕免不了帶有音樂里所謂的變形之成分。再加上我個人對(dou ding)訓詁為主的古典學,一向興趣缺缺。所以書中有些部分的解釋或與儒教原來的教義有些扦格,這也未可知。
總而言之,筆者是從音樂家的立場看孔子,並且由此推論以及判斷「樂」的。希望我的說法沒有影響到孔子研究的權威,也願有識之士對我能稍加包涵。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