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圖象與易詮釋

易圖象與易詮釋
定價:209
NT $ 182
  • 作者:鄭吉雄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1757182
  • ISBN13:9787561757185
  • 裝訂:平裝 / 29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周易》圖書之學,與義理、象數並列為《易》學的三大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易》圖之學從思想史上講,涉及“儒道之辨”的問題。傳統學者對于此一問題所采取的態度,有的認為儒道之間可以交融,也有的認為儒道之際必須區隔。其實當代的學者已不需要在這兩種態度中做選擇。一種思想或一種觀念的產生,自有其特殊的性質和價值,也就是有其不可以任意與他種思想、觀念混合的理由。然而,思想觀念永遠是在一個更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從這個角度看,研究者本著自由的意志,無論是著眼區分思想觀念的不同處,或者縱心消解彼此特性的差異點,都是可以的;但無論如何,都必須避免輕率地給予是非、優劣之類的評價。我在文章中特別提出“儒道之辨”,主要是表達個人對于儒家、道教思想特性的尊重,以及對于二派思想在歷史上彼此互相影響的重視,而不是企圖提出“闢佛老”一類的議題。

本書收錄鄭吉雄教師的五篇論文,其中《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易圖明辨〉與儒道之爭》、《論儒道〈易〉的類型和變異》等,它們各自探討《易》學中圖像、義理與象數的重要地位,並從思想史上與“儒道之辨”作終結。
 

目錄


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
 一、前言
 二、二十世紀《易》學的突破
 三、學術界對百年《易》學派別與分期的看法
 四、百年《易》學發展的三個時期
 五、近代學者詮釋《周易》的三種類型
 六、結論
《易圖明辨》與儒道之辨
 一、前言
 二、《易圖明辨》的寫作背景
 三、《易圖明辨》的整體方法
 四、《易圖明辨》的三個分判
 五、儒道之辨的三個歷程
 六、結論
 附圖
論儒道《易》圖的類型與變異
 一、前言
 二、問題的提出
 三、“圖”——非文字的詮釋工具
 四、圖的變異︰以《太極圖》首圈為例
 五、《易》圖的四種類型
 六、圖象思維與經典詮釋
 七、結論
 附圖
周敦頤《太極圖》及其相關詮釋問題
 一、前言
 二、古今《太極圖》圖形的歧異
 三、《太極圖》問題的焦點
 四、朱熹的詮解與儒道思想的轉移
 五、《太極圖》思想歸屬的四種觀點
 六、結論
 附︰楊儒賓教授函
 附圖
高郵王氏父子對《周易》的詮釋
 一、前言
 二、以爻位訓釋爻辭、爻象
 三、以本卦自釋,復以六十四卦互釋
 四、以諸經、諸子訓釋《易經》
 五、發明本經義例
 六、追求全經義例一貫的觀念
 七、余論︰方法論的檢討及關于吳皖分派的問題
 八、結論
人物生卒年及索引
名詞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我自2000年1月1日參與“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研究計劃,負責執行分項計劃“中國近世儒者對《易經》的詮釋”,至今剛好滿兩年。這部書是這兩年來我在此一課題上研究成果的一個結集。

《周易》圖書之學,與義理、象數並列為《易》學的三大領域,佔有重要的地位。《易》圖之學從思想史上講,涉及“儒道之辨”的問題。傳統學者對于此一問題所采取的態度,有的認為儒道之間可以交融,也有的認為儒道之際必須區隔。其實當代的學者已不需要在這兩種態度中做選擇。一種思想或一種觀念的產生,自有其特殊的性質和價值,也就是有其不可以任意與他種思想、觀念混合的理由。然而,思想觀念永遠是在一個更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從這個角度看,研究者本著自由的意志,無論是著眼區分思想觀念的不同處,或者縱心消解彼此特性的差異點,都是可以的;但無論如何,都必須避免輕率地給予是非、優劣之類的評價。我在文章中特別提出“儒道之辨”,主要是表達個人對于儒家、道教思想特性的尊重,以及對于二派思想在歷史上彼此互相影響的重視,而不是企圖提出“闢佛老”一類的議題。

《易》圖之學從學術史上講,涉及漢學、宋學異同的問題。這門學問肇興于北宋,為理學家普遍接納。《先天圖》與《太極圖》尤為宋學的重要內容。兩宋圖書之學多屬形上玄思,與漢學重視文獻實證大異其趣。清初學者抨擊《易》圖,多激烈之語,與其時代背景及治學方法、信仰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漢學和宋學之間的異同,並非僅僅為舊問題而已,它還牽涉到學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如何可以貼近真理的問題。

《易》圖之學從《易》學史上講,是以一種異于漢代象數的象數理論為基礎的學問,建構的則又是一套異于王弼(226—249)、程頤(1033—1 1 07)義理之學的義理。漢代象數如卦氣、納甲、闢卦等理論,在宋《易》圖書一門中頗被繼承發揚。但宋《易》圖之學,對于形上之理的演繹,如邵雍關于“天根月窟”的深微闡釋,的確已超出漢儒以元氣為主體的象數體系;而同時叉與王弼以明象為主、程頤以崇理為主的義理思想,大不相同。這是值得後人重視的。

《易》圖之學從儒學史上講,如前所述,其關系宋代理學形上思想至深;從較寬泛的角度看,更可發現宋代《易》圖大盛以後,又衍生出許多表述儒學思想的各種圖象論著。若將這些論著的內容和方法結合起來觀察,未來或許可以建構以《易》學和儒學二者為中心的圖象詮釋學。本書《論儒道〈易〉圖的類型與變異》一文,對此有較多而且較集中的討論。

我自接觸《易》圖這門學問至今,己有十余年光景,最初于1987年發表《論宋代〈易〉圖之學及其後的發展》。該文以分析材料為基礎,但關心的是思想史的問題。文章雖曾獲得台灣科學委員會研究獎勵,但14年後的今天重新檢視,覺得不圓滿的地方太多,而且其中若干重要的觀點,在這兩年來的撰述中均已重新思考檢討,因此這次輯集成書,該文並未收入。以下我將本書所收錄的5篇文章,依次分述其寫作背景與論旨。

第一篇《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詮釋的分期與類型》宣讀于2000年6月的總計劃第一次研討會,為總計劃首場研討會3篇背景論文之一。在這以前,楊慶中《二十世紀中國易學史》已經刊行,不過我的文章重點在于“經典詮釋傳統”此一主線,從這條主線切入講20世紀《易》詮釋分期以及詮釋策略區分的問題,與楊著頗不相同。又因這篇文章涵括的範圍較大,因此置于全書之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