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直面現實的精神。近幾年來,在報刊上、在會議上,大家都在計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另人經,但又很少認真地系統地去研究現實的問題。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要做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最根本的就在于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和美學原理去研究中心當前的文藝實際,離開對當前文藝實踐的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只能是一句空話。
第二,在論述藝術生產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及其相關問題時,該書始終強調科學的歷史的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的科學。實踐、歷史優先于理論、邏輯。這就要求我們研究任何問題時,都要從實際出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並把它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把握和分析。
第三,藝術生產產業化表明藝術生產不僅是這早美的藝術創造,它同時還是一種經濟行為,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不僅要服從審美藝術創造的規律,同時要服從經濟規律。如果違反了經濟規律,就無法進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和再生產。
目錄
序
引言
一、本書的相關概念剖析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內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藝術產業化的現實觀照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藝術產業化的現實觀照
一、西方國家藝術產業化的歷程描述
二、當代中國藝術產業的歷史性出場
第二節 藝術產業化的理論基礎
一、作為一般生產勞動的藝術生產
二、作為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
三、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
四、藝術產業化的理論依據
第二章 藝術的市場化生存
第一節 藝術生產:從傳統到現代
一、傳統社會中的藝術生存語境
二、現代市場體制與藝術的“自主”呈現
第二節 藝術產品的社會形式
一、對“商品”的一種解析
二、藝術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第三節 藝術價值的現實形態
一、“藝術品”價格確定的難度
二、影響藝術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藝術市場化的別種意義
第三章 藝術產業的組織構建和發展邏輯
第一節 “合作”的藝術世界
一、合作語境中的藝術天才
二、文化策劃的啟動及意義
第二節 藝術與企業的“聯姻”
一、企業化:藝術產業的活力之源
二、個案考察:電影業的產業化進程
第三節 藝術產業的運作模式
一、工業化的生產模式
二、大眾化的消費模式
三、個案研究:作者資源與文學暢銷書
第四節 藝術產業的發展邏輯
一、以藝術為主體的產業發展平台
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第四章 藝術產業域技術問題的理論闡述
第一節 藝術產業化與技術的邏輯聯系
一、復制一傳播:從技術層面解析藝術產業的關鍵
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技術復制
第二節 當代科技語境中的藝術生產
一、技術的介入與藝術時空的重置
二、藝術生產的技術化態勢
第三節 技術悖論:在“藝術”的產業域中
一、技術理性與詩意創造
二、技術本質的理論尋絳
三、個案辨析:音樂電視中的技術樣態
第四節 走向新的交匯
一、“技藝相通”的簡要回溯
二、藝術與技術交匯的現實基礎
第五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藝術產業
第一節 藝術產業的先進文化方向及相關思考
一、藝術產業的先進文化方向
二、發展藝術產業的幾點認識
第二節 藝術產業的民族化道路
一、全球化語境與民族文化競爭力
二、傳統文化藝術資源的發掘與轉換
三、文化創新與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在世性”與“神性”的雙贏
一、藝術產業的價值建構
二、審美化生存境界的營造
參考文獻
後記
引言
一、本書的相關概念剖析
二、本書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內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藝術產業化的現實觀照及理論基礎
第一節 藝術產業化的現實觀照
一、西方國家藝術產業化的歷程描述
二、當代中國藝術產業的歷史性出場
第二節 藝術產業化的理論基礎
一、作為一般生產勞動的藝術生產
二、作為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
三、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的藝術生產
四、藝術產業化的理論依據
第二章 藝術的市場化生存
第一節 藝術生產:從傳統到現代
一、傳統社會中的藝術生存語境
二、現代市場體制與藝術的“自主”呈現
第二節 藝術產品的社會形式
一、對“商品”的一種解析
二、藝術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第三節 藝術價值的現實形態
一、“藝術品”價格確定的難度
二、影響藝術品價格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藝術市場化的別種意義
第三章 藝術產業的組織構建和發展邏輯
第一節 “合作”的藝術世界
一、合作語境中的藝術天才
二、文化策劃的啟動及意義
第二節 藝術與企業的“聯姻”
一、企業化:藝術產業的活力之源
二、個案考察:電影業的產業化進程
第三節 藝術產業的運作模式
一、工業化的生產模式
二、大眾化的消費模式
三、個案研究:作者資源與文學暢銷書
第四節 藝術產業的發展邏輯
一、以藝術為主體的產業發展平台
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第四章 藝術產業域技術問題的理論闡述
第一節 藝術產業化與技術的邏輯聯系
一、復制一傳播:從技術層面解析藝術產業的關鍵
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技術復制
第二節 當代科技語境中的藝術生產
一、技術的介入與藝術時空的重置
二、藝術生產的技術化態勢
第三節 技術悖論:在“藝術”的產業域中
一、技術理性與詩意創造
二、技術本質的理論尋絳
三、個案辨析:音樂電視中的技術樣態
第四節 走向新的交匯
一、“技藝相通”的簡要回溯
二、藝術與技術交匯的現實基礎
第五章 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藝術產業
第一節 藝術產業的先進文化方向及相關思考
一、藝術產業的先進文化方向
二、發展藝術產業的幾點認識
第二節 藝術產業的民族化道路
一、全球化語境與民族文化競爭力
二、傳統文化藝術資源的發掘與轉換
三、文化創新與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節 “在世性”與“神性”的雙贏
一、藝術產業的價值建構
二、審美化生存境界的營造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冬梅來電告知,她的博士論文就要出版了。不久就郵來了《藝術產業化的歷程反思與理論詮釋》的書稿,並請我寫一篇序,這是我非常高興和願意做的一件事,也就欣然答應了。冬梅的論文,在參加答辯的時候曾得到好評。但她不滿足已有的成績,畢業後.兢兢業業,孜孜不倦,經過幾年的繼續研究和修改,現在的文手亳.內容更加充實.論述更加縝密,文字更加通暢、練達,篇幅也增加了許多.閱後感到十分欣賞。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有這一切,給文學藝術性質、存在狀態及其發展都帶來了什麼呢?對于審美的藝術創造,對于藝術實踐具有什麼意義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該繼續提倡和發展公益性的文化藝術事業,但藝術的產業化生產已逐漸成為藝術生產、藝術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形式。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這種新的藝術生產形態同時也是新的經濟形態,產業化的藝術生產既與物質生產的經濟形態不同,也與傳統的藝術生產形態不同。這不僅是觀念的變化,而且是藝術生產方式和機制的改變。在藝術產業化生產下的藝術產品,既具有審美屬性,又具有商品屬性。藝術的產業化生產和藝術品的雙重屬性改變了藝術生產及作家和藝術家藝術創作的環境和條件,引起了人的審美需要、審美觀念和審美方式的變化,同時提出了科學技術對于藝術生產產業化的作用,藝術的生產和消費,文學藝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必須回答的問題。作者根據馬克思關于全面生產和藝術生產的理論,立足新時期藝術實踐的經驗,把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問題作為課題,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當然,這樣的課題、類似的課題也有人做過,也有做得很好的,但多數局限于具體的專業層面和操作層面,該書著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藝術生產和藝術產業化問題進行宏觀的總體性的理論把握,同時又不忽視具體的專業問題,因而富有創意,這對于一個青年學者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本書還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提出來。
第一.直面現實的精神。近幾年來,在報刊上、在會議上,大家都在討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但又很少認真地系統地去研究現實的問題=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要做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最根本的就在于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和美學原理去研究中國當前的文藝實際,離開對當前文藝實踐的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只能是一句空話。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中國化與當代化又是分不開的;沒有當代化,也就沒有中國化,也就沒有馬克思理論和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生命力。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已經成為藝術生產的主要形式。文藝家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從事藝術創作,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實際。這部書最大的優點在于,以直面現實的精神,面向當代藝術生產和審美藝術創造的實際,把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作為自己研究的課題,研究並回答當下藝術實踐提出的問題。這是真正具有全局性的前沿理論。這樣的研究,為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和藝術生產的理論注入了新的時代的內容,充分顯示出馬克思主義及其藝術理論的生命力。
第二,在論述藝術生產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及其相關問題時,該書始終強調科學的歷史的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的科學。實踐、歷史優先于理論、邏輯。這就要求我們研究任何問題時,都要從實踐出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並把它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把握和分析。本書對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進行一般理論和邏輯的分析是必要的,丑要旨是研究不同歷史階段的藝術生產及其不同的性質、形式和特點,著量討論了現階段藝術生產的性質、形式和特點,論證了藝術生產產業化的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論證了產業化的藝術生產是現階段藝術生產必然采取的形式,有很強的歷史感,達到了實踐和理論、歷史和邏輯的較好的統一。
第三,藝術生產產業化表明藝術生產不僅是審美的藝術創造,它同時還是一種經濟行為,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不僅要從審美藝術創造的規律,同時要服從經濟規律。如果違反了經濟規律,就無法進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和再生產。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和一切商品生產一樣,它追求的是利潤,有一個資本和勞動、投入和產出、生產和消費的問題。而藝術生產作為一種審美活動,它與實用的功利疏遠,它滿足的是人的精神的審美需要。那麼,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中的經濟追求與審美追求,它們能統一在一起嗎?在這里,作者對兩者的關系做了深入的辯證的分析。時下不少論者更多地看到經濟追求對藝術的消極的負面的作用,本書在論述中認真地分析了經濟追求的消極的負面作用,但更重視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對發展和繁榮文化藝術的積極作用,把兩者的關系講得較為清楚。依托高科技,促進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努力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蘭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要的必由之路。對于從事藝術生產的文藝工作者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藝術生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精神的審美愉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本書還有其他特點或優點,以上三點是較為突出的。當然,書中也有一些不夠準確或有待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地方,比如,馬克思對亞當‧斯密關于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理論的論述及其意義,與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就有直接關系,這就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國產業化的藝術生產的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實踐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在理論上進一步加以概括和提升,實踐中也會不斷地提出新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論文進行了修改,該書即將出版,但這個課題的研究並沒有結束。希望冬梅進一步開闊思路,繼續關注藝術生產和藝術產業化的實踐,不間斷地進行後續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是我所期盼和希望的。是為序。
應必讀
2007年11月于復旦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有這一切,給文學藝術性質、存在狀態及其發展都帶來了什麼呢?對于審美的藝術創造,對于藝術實踐具有什麼意義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該繼續提倡和發展公益性的文化藝術事業,但藝術的產業化生產已逐漸成為藝術生產、藝術存在和發展的主要形式。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這種新的藝術生產形態同時也是新的經濟形態,產業化的藝術生產既與物質生產的經濟形態不同,也與傳統的藝術生產形態不同。這不僅是觀念的變化,而且是藝術生產方式和機制的改變。在藝術產業化生產下的藝術產品,既具有審美屬性,又具有商品屬性。藝術的產業化生產和藝術品的雙重屬性改變了藝術生產及作家和藝術家藝術創作的環境和條件,引起了人的審美需要、審美觀念和審美方式的變化,同時提出了科學技術對于藝術生產產業化的作用,藝術的生產和消費,文學藝術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必須回答的問題。作者根據馬克思關于全面生產和藝術生產的理論,立足新時期藝術實踐的經驗,把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問題作為課題,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當然,這樣的課題、類似的課題也有人做過,也有做得很好的,但多數局限于具體的專業層面和操作層面,該書著重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藝術生產和藝術產業化問題進行宏觀的總體性的理論把握,同時又不忽視具體的專業問題,因而富有創意,這對于一個青年學者來說是難能可貴的。本書還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提出來。
第一.直面現實的精神。近幾年來,在報刊上、在會議上,大家都在討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但又很少認真地系統地去研究現實的問題=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要做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最根本的就在于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和美學原理去研究中國當前的文藝實際,離開對當前文藝實踐的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只能是一句空話。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與時俱進的,中國化與當代化又是分不開的;沒有當代化,也就沒有中國化,也就沒有馬克思理論和馬克思文藝理論的生命力。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已經成為藝術生產的主要形式。文藝家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從事藝術創作,就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實際。這部書最大的優點在于,以直面現實的精神,面向當代藝術生產和審美藝術創造的實際,把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作為自己研究的課題,研究並回答當下藝術實踐提出的問題。這是真正具有全局性的前沿理論。這樣的研究,為馬克思主義全面生產和藝術生產的理論注入了新的時代的內容,充分顯示出馬克思主義及其藝術理論的生命力。
第二,在論述藝術生產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及其相關問題時,該書始終強調科學的歷史的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的科學。實踐、歷史優先于理論、邏輯。這就要求我們研究任何問題時,都要從實踐出發,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並把它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加以把握和分析。本書對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進行一般理論和邏輯的分析是必要的,丑要旨是研究不同歷史階段的藝術生產及其不同的性質、形式和特點,著量討論了現階段藝術生產的性質、形式和特點,論證了藝術生產產業化的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論證了產業化的藝術生產是現階段藝術生產必然采取的形式,有很強的歷史感,達到了實踐和理論、歷史和邏輯的較好的統一。
第三,藝術生產產業化表明藝術生產不僅是審美的藝術創造,它同時還是一種經濟行為,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不僅要從審美藝術創造的規律,同時要服從經濟規律。如果違反了經濟規律,就無法進行產業化的藝術生產和再生產。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和一切商品生產一樣,它追求的是利潤,有一個資本和勞動、投入和產出、生產和消費的問題。而藝術生產作為一種審美活動,它與實用的功利疏遠,它滿足的是人的精神的審美需要。那麼,產業化的藝術生產中的經濟追求與審美追求,它們能統一在一起嗎?在這里,作者對兩者的關系做了深入的辯證的分析。時下不少論者更多地看到經濟追求對藝術的消極的負面的作用,本書在論述中認真地分析了經濟追求的消極的負面作用,但更重視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對發展和繁榮文化藝術的積極作用,把兩者的關系講得較為清楚。依托高科技,促進藝術生產的產業化,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努力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是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蘭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藝術需要的必由之路。對于從事藝術生產的文藝工作者來說,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藝術生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精神的審美愉悅,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本書還有其他特點或優點,以上三點是較為突出的。當然,書中也有一些不夠準確或有待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地方,比如,馬克思對亞當‧斯密關于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理論的論述及其意義,與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就有直接關系,這就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國產業化的藝術生產的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實踐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我們在理論上進一步加以概括和提升,實踐中也會不斷地提出新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論文進行了修改,該書即將出版,但這個課題的研究並沒有結束。希望冬梅進一步開闊思路,繼續關注藝術生產和藝術產業化的實踐,不間斷地進行後續研究,以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是我所期盼和希望的。是為序。
應必讀
2007年11月于復旦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