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降臨

神靈降臨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廖東凡
  • 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0577619
  • ISBN13:9787800577611
  • 裝訂:232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以藏語采集,以漢文筆錄,四十多年來激情不減、故事泉涌的,除了廖東凡先生,還會有誰?

本套叢書以十種之盛,全方位展現西藏本土傳統文化:從神山聖湖的動人傳說,到四季節慶的民間生活;從歷史人事的掌故種種,到市井鄉間的眾生百相;從形態奇異的宗教護法,到壅塞雪域的三界諸神。所涉內容之遼闊之深遠,看一眼本套叢書的書目就知道了。

在這些故事中,有些是已經逝去的風景,有些正在發生著改變,或者添加了新的內容。唯其如此,這套叢書才顯得彌足珍貴。

本書是《廖東凡西藏民間文化叢書》叢書中的《神靈降臨》。

廖東凡,藏學家、西藏民俗學家和民間文藝家。1938年1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橫田村。1961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遠赴世界屋脊西藏高原,從事群眾文藝工作和民間文化考察二十四個春秋。1985年調至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任書記處常務書記、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1990年調至中央統戰部,任《中國西藏》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先后在北京、拉薩、香港、台北等地出版藏學和西藏民俗著作三十余部(含合著),其中《西藏民間故事》獲全國民間文學一等獎;《雪域西藏風情錄》獲珠穆朗瑪文學獎,上個世紀90年代膾炙人口,極為暢銷,是了解西藏民風民俗的佳作;《世界屋脊上的神話和傳說》獲2005年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目錄

序言
前言
什麽是跳神
跳神的緣起
(一)西藏的宗教和跳神
世界屋脊上最早的宗教——苯教
興盛了好多個世紀
佛苯辯論中遭敗績
頑強地生存著直到今天
雍布拉康城堡天降寶物
佛法,始於藏王松贊干布
藏王赤松德贊大力弘揚佛法
藏王朗達瑪毀法滅佛
聖火從安多和阿里重燃
藏傳佛教後弘期各教派
(二)吐蕃時期的跳神
寂護傳教遭挫折
蓮花生進藏降妖
首次跳起金剛舞
桑耶寺落成慶典沒有金剛舞
金剛舞當時受非議
引進金剛舞功不可沒
(三)藏傳佛教後弘期的跳神
卓壟地方跳神大會
打開西藏跳神之謎的鑰匙
跳的似乎是《八大法行》(靜猛)
開金剛橛跳神的先河
依據舊密經典演繹的神舞
掘藏大師尼瑪維色和古樂曲旺
《次久》(初十)跳神的緣起
黑帽咒師舞的出現
金剛神舞遍及雪域藏土
(四)跳神與西藏傳統文化
跳神與神佛塑造藝術
跳神與西藏的面具藝術
跳神與打鼓(阿卓)藝術
苯教對跳神的影響
跳神里的神靈
(一)祖師神
蓮花生大師和他的八化身
聖者米拉日巴
(二)本尊神
吉集:大威德金剛
多吉普巴:金剛橛之神
傑巴多吉:喜金剛
噶結:八大法行
丹真:馬頭明王
(三)護法神
1.出世間護法神
班丹拉姆:吉祥天女
貢布:大黑天
唐青曲傑:閻王、具誓法王
姜森:姐妹護法
傑青西:四大天王
朗色:財神
2.世間護法神
白哈爾大王:桑耶寺的總護法
則瑪熱:魔系護法神的首領
拉莫倉巴:白梵天神
色丑巴:犀甲護法
青嘎瓦:白氈居士神
多吉秀丹:金剛具力護法
丹瑪久尼:藏土十二位守護女神
長壽五姐妹和四季女神
念青唐古拉和諸多雪山神
唐青多勒 (善金剛)和寧瑪派三護法
(四)夏納:黑帽咒師
跳神的儀軌
(一)誦經酬補
(二)奉獻神飲
(三)砍殺「靈噶」
(四)焚化「朵瑪」
各教派各寺廟的跳神
(一)苯教跳神
夏日寺苯教跳神
索德彭滾寺的苯教跳神
(二)寧瑪派跳神
楚布寺「次久」金剛舞蹈
敏珠林寺「次久」金剛舞蹈
亞日崗寺的八大法行舞
普珠:金剛橛修供舞——江孜自居寺薩迦
僧院演出程序
昌珠寺鮮花供佛節跳神
(三)噶當派跳神:熱振寺金剛神舞
(四)薩迦派跳神
薩迦寺冬季法會喜金剛神舞
薩迦寺平措頗章瑪索金剛舞
桑耶寺多德曲巴則瑪熱神舞
(五)噶舉派跳神
楚布寺冬季法會:驅邪送祟的神舞
止貢派阿吉曲珍神舞
(六)格魯派跳神
扎什倫布寺西莫欽波節跳神
布達拉宮的「古朵」驅邪跳神
拉莫寺的跳神
吉米采寺跳神
(七)民間跳神
拉薩噶瑪廈神廟跳神
林芝村山民的宗教舞蹈:米那羌姆
參考文獻及采訪對象
參考書目
參考文章
訪問對象
後記
 

「羌姆」,是藏族群眾對佛教噶爾羌姆的一種口語稱呼,在藏傳佛教的文字記載中對此統稱為「密宗金剛噶爾羌姆舞」,簡稱噶爾羌姆,漢語意為金剛神舞。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研究者與日俱增。

藏傳佛教噶爾羌姆藝術,相傳為公元8世紀蓮花生大師為使佛教在西藏得以傳播和弘揚,緩和佛苯間斗爭所采取的一種策略,即盡可能多地利用和仿效苯教中各種驅魔攝鬼的儀軌,吸收接納到藏傳佛教的密宗中來,以消除藏人對佛教的陌生感,掃清道路上的障礙。他的這個主張,首先在西藏各地密宗寺院中漸漸地達成了共識,於是在苯教的原始神舞中注入了佛教密宗巫術的內容,從而變為藏傳佛教密宗噶爾羌姆。其最典型的表演形式有兩種:一種稱為「古朵爾」,這是為了配合每年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的辭舊迎新,在藏族家庭中舉行的拋送驅魔送祟食子的儀式,以及佛教寺院同時舉行的「二十九古朵爾」噶爾羌姆及與其一並進行的拋送驅魔食子送祟儀式。這種噶爾羌姆以塑造正宗的佛教本尊護法神的喊猛形象和征伐魔鬼為主要內容,由密宗咒師親自在寺院主殿前進行表演。第二種稱為「雅爾羌姆」,是在每年夏天佛教寺院「夏令安居儀軌」結束後,一般在寺院園林等戶外進行表演。這種噶爾羌姆的形象,大都是被蓮花生昕征暇的各種苯教護法神,另外,還具有娛樂性的內容。一般佛教密宗咒師都認為,由於正宗的佛教本尊護法神與被征服的苯教護法神的身份等級和性質的不同,因而在表演噶爾羌姆的時間和地點等方面早已形成了十分嚴格的不同做法。這一錯綜復雜的情況包含著宗教派別間斗爭的歷史,同時又深含當時社會的政治、民族關系、風土人情和勞動生產等方面的諸多內容。

目前,對於這種宗教藝術的介紹和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簡單粗糙、浮光掠影、不深不全,甚至追求怪異獵奇等問題。相比之下,應該說廖東凡這本書,是在長期、深入和扎實地進行采風工怍的基礎上,經過多視角、全方位的分析和深入細致的比較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是一本十分難得的好書。

廖東凡先生是學識淵博的著名藏學家。上個世紀60年代初,他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離開風景如畫、美麗可愛的家鄉湘江之濱,來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西藏。當時這里的環境和物質生活條件雖然十分艱苦,但誠懇厚道、熱情好客的藏人和豐富多彩、獨樹一幟的藏族文化和民俗風情,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刻苦執著的年輕學者。在藏工作二十余年的歲月里,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和工作在最艱苦最底層的農村牧區,不僅很快地習慣了高原的環境和生活,同時學會了藏語。為考察西藏的歷史文化,他身背褪了色的黃挎包,穿梭於鄉村百姓和社會名人的家中進行采訪,他們最終成為他持久不變的采訪對象和友人。他還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先後組織和領導了當時在拉薩地區著名的「拉薩市文藝宣傳隊」(今拉薩市民族歌舞團)和「堆龍德慶縣文藝宣傳隊」,親自動手編寫和創作了眾多具有鮮明思想內容和常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戲曲節目,並帶領隊員們上山下鄉,走遍了大半個西藏,雪域處處留下了他的腳印,受到藏族人民的歡迎和喜愛。實踐證明,通過這段時期的工作,使他有機會廣泛深入地了解藏民族文化,為他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不僅親眼目睹了這一切,而且還同他一起多次踏入農牧民的土屋和帳篷,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又和他一起到過許多寺院,觀看噶爾羌姆,采訪金剛舞師和高僧活佛,學習和了解噶爾羌姆及佛教歷史文化等等。東凡先生長期在藏采風所積累的寶貴財富,旱已成為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

多年以來,東凡先生為介紹藏民族文化,撰寫了大量高水准的著作。大約八年之前,他著手寫作這本書時,曾希望得到我的幫助和指點,考慮到我們二三十年間親如手足的深厚情誼,還有他的文品和人品,我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不僅提供了自己所知的一些素材,還利用進京開會或者治病的機會,和他一起翻譯了楚布寺、熱振寺等寺院的神舞腳本。

前不久,我翻看了他的書稿,內心感到由衷的喜悅。這是一位漢族學者研究和介紹高深的西藏密宗藝術的不可多得的力作。從深度和廣變等各方面,運用通俗流暢的筆觸,對噶爾羌姆金剛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表述,對於國內外希望了解和涉獵這門宗教藝術的讀者,一定會有很大的助益。廖東凡這本書之所以寫得成功,除了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料積累和扎實可靠的西藏知識以外,還得益於他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開闊的理論視野,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效法的。在本書出皈之際,我以他親密無間的兄弟和老友的身份,由衷地祝福他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同時我又以一個藏族老學者的身份,感謝他始終不渝地為發展我們民族的文藝藝術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

2005年11月20日於拉薩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