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茶的故鄉,有着種茶、制茶、飲茶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在茶事發展、演變和推廣過程中,先人們憑借其勤勞和智慧,不斷創造種茶、制茶、煮茶等茶事技術,不斷圍繞茶開展一些有趣的「品茶問水」等交流活動,並不斷總結相關茶事的經驗以形成茶著。在茶著的理論引導下,人們在茶事活動中不斷賦予和升華品欽香茗的文化內涵,逐漸把飲茶與人的精神世界融合起來,從而提煉和形成了中國茶道思想,為中國茶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茶,自神農發現其藥用價值開始,便逐步以健康飲品的名目征服人類:先是征服了國人,成為中華民族的「國飲」;接着便是借其生津止渴之功能與可可、咖啡並稱世界三大飲品,征服世人。中國茶走向世界,並不僅僅是一種健康飲品的推廣,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播。這些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吸收和融合了儒釋道最精髓的「勤儉節藥」和「以禮待人」理念。

從茶到茶文化的發展演變中,茶與傳統思想找到了最佳的融合點,其中蘊含着太多古今茶人的心血和智慧。幸苦勞作的茶農,舞文弄墨的雅士,權重一朝的大臣,更有萬乘之尊的皇帝,都與茶事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也為世人留下了不少茶聞趣事。
 

目錄

引言

一飲茶小史
1. 茶的起源
2. 西周到秦:茶兼有食用和藥用雙重功能
3. 漢代:茶兼具中藥和飲品兩種身份
4. 魏晉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期
5. 唐代:茶及飲茶習俗的推廣普及
6. 宋代:茶文化的繁榮與創新
7. 明代:茶藝術的轉變與創新
8. 清代:茶背離傳統的兩極化發展

二茶藝
1. 「茶聖」陸羽的茶藝模式
2. 識茶優劣
3. 宜茶之水
4. 烹煮茶法
5. 飲茶環境
6. 茶具
7. 制茶工藝的演變

三茶道
1. 《茶經》之道
2. 茶,緣法自然
3. 茶,可雅志
4. 茶禪一味
5. 「三道茶」待客之道
6. 以茶為媒習俗
7. 茶寓意長壽
8. 茶道四真諦
9. 中國茶德
10. 中國茶道演變及推廣

四茶館
1. 茶肆的出現
2. 茶肆的興盛
3. 舊茶館的繁榮
4. 茶館功能的演變

五茶事之趣
1. 智積禪師輟飲
2. 斗茶之興
3. 佛門茶趣
4. 茶宴之歡
5. 茶茗傳說之趣

六茶人事略
1. 「茶聖」陸羽與《茶經》
2. 唐詩一奇葩:茶詩
3. 宋徽宗趙佶與《大觀茶論》
4. 孜孜追求的茶人張大復
5. 朱權與《茶譜》

七茶——健康飲品
1. 茶成分研究
2. 飲茶的益處
3. 飲茶的忌處
4. 疾病患者應慎飲或忌飲
5. 中國十大香茗

結束語

Introduction

Ⅰ. Brief History of Tea Drinking
1. The Origin of Tea
2. From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Qin Dynasty:Tea as Food and Herbal Medicine
3. Han Dynasty:Tea as Herbal Medicine and Dnnk
4. 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Eady Stage of Tea Culture
5. Tang Dynasty:Spread and Populanzation of Tea and Tea Dnnking Custom
6. Song Dynasty: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of Tea Culture
7. Ming Dynasty: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Tea Art
8. Qing Dynasty:Polarized Development of Tea

Ⅱ. Tea Art
1. 「Tea Sage」Lu Yu’’s Mode of Tea Art
2. Quality of Tea
3. Water Suitable for Tea
4. Ways of Tea Brewing
5. Environment of Tea Drinking
6. Tea Utensils
7. Evolution of Tea Processing Skills

Ⅲ. Tea Ceremony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ea Classics
2. Tea,Originated from Nature
3. Tea,Refining Man’’s Will
4. Tea Resembles Buddhisl Meditation
5. Serving「Three Infusions of Tea」to Guests
6. Custom of Tea as Brideprice
7. Tea Connotes Longevity
8. Four True Meanings of Tea Ceremony
9. Chinese Tea Morals
10. Evolv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Tea Ceremony

Ⅳ. Teahouse
1. Appearance of Teahouses
2. Prosperity of Teahouses
3. Prosperity of Old Teahouses
4. Functional Change of Teahouses

Ⅴ. The Fun of Tea Affairs
1. Monk Zhiji Quitted Tea Drinking
2. Prevalence of Tea Contest
3. Fun of Tea in Buddhist Temples
4. Tea Feasts
5. Interesting Legends About Tea

Ⅵ.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Tea Men
1. 「Tea Sage」LuYu andthe Tea Classics
2. A Marvel in Tang Poems:Tea Poems
3. Emperor Huizong Zhao Ji and the Grand Sight on Tea
4. Zhang Dafu,the Persevering Tea Man
5. Zhu Quan and the Tea Manual
Ⅶ. Tea: A Health Drink
……
1. Ingredients of Tea
2. Benefits of Dnnking Tea
3. Undos in Drinking Tea
4. Certain Patients』Alerts in Tea Drinking
5. Ten Famous Varieties of Tea in China
 

我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歷史學工作者,基礎的中國歷史知識,幾乎全部得自自學。所謂「自學」,也就是自己摸索著讀書。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篇幅簡短的歷史知識小叢書,給我提供過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引領我步入中華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導。按照我所經歷的切身感受,像這樣簡明扼要的小書,對於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應當會有更大的幫助。現在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中華文明史話》中英文雙語叢書,就是這樣一種主要針對外國朋友而量身定做的書籍。

編撰這樣的歷史知識介紹性書籍,首先是要保證知識的准確性。這一點說起來簡單,要想做好卻很不容易。從本質上來講,這是由於歷史本身的復雜性和認識歷史的困難性所造成的,根本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用通俗的形式來表述,尤為困難。好在讀者都能夠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領你入門的路標,中華文明無盡的深邃內涵,還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領略。這套《中華文明史話》中英文雙語叢書,在首先注重知識准確性的基礎上,編撰者還力求使文字敘述生動、規范,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內容則注重富有情趣,具有靈動的時代色彩,希望能夠集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和時代性於一體;同時選配較多圖片,彩色印劇,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貼近歷史;而漢、英雙語對照的形式,將特別有助於非漢語母語的外國人士或是海外中國僑民的後裔用作學習中文的輔助讀物。其實,用漢、英雙語對照形式出版的這套書籍,並不僅僅會為海外非漢語讀者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選題,也會成為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簡明讀本;閱讀這樣的書籍,會有助於中國讀者學習和掌握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英語表述形式,這將對增進中國民眾的對外交往,真情 以積極的作用。

中華文明有過輝煌的過去。但是,按照我的理解,主要面向海外讀者編撰出版的這套叢書,並不應該成為一種自我誇耀的演示。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具有值得同等驕傲的優秀文化,也都帶有諸多同樣丑陋的斑點。我們需要的是相互的理解與交流。從清朝末年時起,有許多來華的日本人,喜歡用「不思議」也就是「不可思議」這個詞,來描述對中國的困惑;直到今天,類似的困惑依然普遍存在。日本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接觸密切,尚且如此,海外其他地區,自然更加嚴重。這種困惑的根源是不同文化彼此之間的隔膜。我希望出版《中華文明史話》這樣的讀物,能名有助於普通外國民眾的更多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進而溝通我們的心靈,共同對逐漸融為一體的世界。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