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從自傳的角度切入,寫了一本別開生面的電影著作,以飽含感情的筆鋒,將一部部經典名片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陪伴作者一路成長的電影院、動人心弦的電影歌曲、當年倒背如流的電影海報、典雅精彩的電影台詞,都讓作者念念難忘,那曲終人散空蕩蕩的影院里留下的是如水般流逝的青春……
李歐梵,原籍河南太康,1939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頓大學、印第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哈佛大學。2004年8月自哈佛大學退休,在香港中文大學任人文學科講座教授。著作包括《中國現代作家浪漫的一代》、《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世紀末囈語》、《狐狸洞話語》等,小說有《範柳原懺悔錄》和《東方獵手》兩部。
目錄
自序
輯一 舊影夢回
從《出水芙蓉》到《派對女郎》
這就是娛樂︰漫淡歌舞片
《美人如玉劍如虹》
《亂世佳人》
約翰‧福特的西部史詩
李昂尼的“通心粉”西部片
我的“卡薩布蘭卡”
憶《羅馬假日》
“曲線式”的喜劇片︰《女友禮拜五》和《費城故事》
“黑色電影”三談
驚魂又迷魂︰希區柯克
大衛‧連的文學經典
人生難以承受的輕——重看特呂弗電影雜憶
《廣島之戀》
小津的世界︰《早春》、《晚春》、《麥秋》
維斯康堤的“總體藝術”結晶《浩氣蓋山河》
漫談戰爭片《大紅臂章》
《金剛》啟示錄
文學和電影︰《斷背山》觀後感
銀幕上的文化壓抑——從《斷背山》到《臥虎藏龍》
《俠女》中的經典場面︰竹林大戰
細看三場竹林大戰
《從魂斷藍橋》到《傾城之戀》和《一曲難忘》
《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感情》——改編自奧斯汀
小說的影片
伍迪‧艾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安慰李安
引人思考的新聞節目
永遠的《傾城之戀》
張藝謀十面埋伏的危機
香港電影文化需要影痴
輯二 影評重拾
影評現況
詩的電影
電影的構思與造型
特呂弗和《蛇蠍夜合花》
附錄
我心愛的十大歐洲和日本經典片
我心愛的十大好萊塢經典名片
老婆中意的老電
輯一 舊影夢回
從《出水芙蓉》到《派對女郎》
這就是娛樂︰漫淡歌舞片
《美人如玉劍如虹》
《亂世佳人》
約翰‧福特的西部史詩
李昂尼的“通心粉”西部片
我的“卡薩布蘭卡”
憶《羅馬假日》
“曲線式”的喜劇片︰《女友禮拜五》和《費城故事》
“黑色電影”三談
驚魂又迷魂︰希區柯克
大衛‧連的文學經典
人生難以承受的輕——重看特呂弗電影雜憶
《廣島之戀》
小津的世界︰《早春》、《晚春》、《麥秋》
維斯康堤的“總體藝術”結晶《浩氣蓋山河》
漫談戰爭片《大紅臂章》
《金剛》啟示錄
文學和電影︰《斷背山》觀後感
銀幕上的文化壓抑——從《斷背山》到《臥虎藏龍》
《俠女》中的經典場面︰竹林大戰
細看三場竹林大戰
《從魂斷藍橋》到《傾城之戀》和《一曲難忘》
《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感情》——改編自奧斯汀
小說的影片
伍迪‧艾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安慰李安
引人思考的新聞節目
永遠的《傾城之戀》
張藝謀十面埋伏的危機
香港電影文化需要影痴
輯二 影評重拾
影評現況
詩的電影
電影的構思與造型
特呂弗和《蛇蠍夜合花》
附錄
我心愛的十大歐洲和日本經典片
我心愛的十大好萊塢經典名片
老婆中意的老電
序
有幾年我幾乎每天都看電影,有時甚至一天看兩場,那時候電影就是我的世界,一個與我的四周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覺得在銀幕上看到的世界更有分量、更充實、更必須、更完美,而銀幕以外的世界卻只是零散的東西隨便混一起——我的生活的材料,毫無形式可言。
這段話是意大利名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寫的,引白描述他幼年看電影經驗的一篇文章《一個電影觀眾的自傳》。
文章中所說的那個時候———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歐戰爆發前——他也不過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和我在台灣新竹中學時一樣。或者應該說,當我開始看電影的時候一時當五○年代初期——我的感受也和他完全一樣。我雖不是每天都看電影,但每逢周末——禮拜六到禮拜天——我必會消磨在電影院里,一天連看兩三場更是常事。
那時候台灣新竹的四家電影院,可能比卡爾維諾幼時生活的意大利小城中的影院還多。我記得最有名,也是我最常光顧的一家叫做“國民大戲院”,如今仍然“健在”,不過,卻成了電影博物館。三年前我到新竹去旅游,承蒙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安排,去參觀這家老曩院兼博物館。下午三時許抵達門口,館長早已在等候了,我們幾個人——我的妻子子玉還有兩三個朋友——隨著他進去,拾級而上。到了戲院的二樓,看到幾排坐椅,似曾相識,館長不慌不忙地請我坐下,我也不知不覺地坐在第二排中間。燈光熄滅了,全場——也只有我們幾個人——鴉雀無聲,銀幕上映出《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英文字幕,主角名字我至今還記得是埃德蒙‧珀道姆(Edmud purdon),安‧布萊思(Ann blyth),幕後主唱的當然是令我魂牽夢縈,余音繞梁不下半個世紀的馬里奧‧蘭沙(Mario Lanza )。
……
這段話是意大利名作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寫的,引白描述他幼年看電影經驗的一篇文章《一個電影觀眾的自傳》。
文章中所說的那個時候———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九年歐戰爆發前——他也不過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和我在台灣新竹中學時一樣。或者應該說,當我開始看電影的時候一時當五○年代初期——我的感受也和他完全一樣。我雖不是每天都看電影,但每逢周末——禮拜六到禮拜天——我必會消磨在電影院里,一天連看兩三場更是常事。
那時候台灣新竹的四家電影院,可能比卡爾維諾幼時生活的意大利小城中的影院還多。我記得最有名,也是我最常光顧的一家叫做“國民大戲院”,如今仍然“健在”,不過,卻成了電影博物館。三年前我到新竹去旅游,承蒙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安排,去參觀這家老曩院兼博物館。下午三時許抵達門口,館長早已在等候了,我們幾個人——我的妻子子玉還有兩三個朋友——隨著他進去,拾級而上。到了戲院的二樓,看到幾排坐椅,似曾相識,館長不慌不忙地請我坐下,我也不知不覺地坐在第二排中間。燈光熄滅了,全場——也只有我們幾個人——鴉雀無聲,銀幕上映出《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英文字幕,主角名字我至今還記得是埃德蒙‧珀道姆(Edmud purdon),安‧布萊思(Ann blyth),幕後主唱的當然是令我魂牽夢縈,余音繞梁不下半個世紀的馬里奧‧蘭沙(Mario Lanza )。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