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集各篇均非一時之作。導論《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在去年的《思想》四期上發表過。作時的目的原無心作為本書之導論,以其性質相近,故收于此。
第一第二兩篇關于《詩》、《書》、《易》的研究,從去年九十月間到最近,在杜衍的化名之下蒙《東方雜志》連續地登載了出來,這是應該感謝的一件事。
以上三篇大率均是我在未十分研究甲骨文字及金文以前的作品,在發表當時很有一些分析錯誤或論證不充分的地方。錯誤處在本書中業已改削,論證不充分之處則別出案語以補足之,期以保存原有狀態。
第三篇《卜辭中的古代社會》亦非一時之作,其中所引用文字有前人著書未經解釋者,率見拙作《甲骨文字研究》一書。此為避煩及便于印刷起見,概未重加解釋。
第四篇《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乃新近之作。這個命題本非本書中簡單一篇文字所能了結,然以種種物質上的關系不能久作勾留。
因作者生活的不自由,參考書籍的缺乏,及其他種種紙筆所難寫出的有形無形的艱難迫害,使本書的敘述每多草率粗糙的地方,作者自己亦不能認為滿足。然而大概的路徑自信是沒有錯誤,希望更有時間更有自由的同志繼續作詳細的探求。
本書出版全靠李一氓兄督促斡旋,各種參考書籍的搜集也多靠他,我特別向他感謝。
目錄
一九五四年新版引言
自序
解題
導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
一 社會發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一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出現時期——奴隸制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
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易傳》中辯證的觀念之展開
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卜辭出土之歷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的生產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築的社會組織
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制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制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論
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掘
二 由(矢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現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
後記
自序
解題
導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
一 社會發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一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出現時期——奴隸制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
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發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易傳》中辯證的觀念之展開
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卜辭出土之歷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的生產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築的社會組織
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制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制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論
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掘
二 由(矢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現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
後記
序
對于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清算過往社會的要求。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認清楚過往的來程也正好決定我們未來的去向。
只要是一個人體,他的發展,無論是紅黃黑白,大抵相同。
由人所組織成的社會也正是一樣。
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禪,說是“我們的國情不同”。這種民族的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
然而中國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甚麼不同。
我們的要求就是要用人的觀點來觀察中國的社會,但這必要的條件是須要我們跳出一切成見的圈子。
中國的社會固定在封建制度之下已經二二千多年,所有中國的社會史料,特別是關于封建制度以前的古代,大抵為歷來御用學者所湮沒,改造,曲解。
在封建思想之下訓練摶垸了二千多年的我們,我們的眼楮每人都成了近視。有的甚至是害了白內障,成了明盲。
已經盲了,自然無法挽回。還在近視的程度中,我們應該用近代的科學方法來及早療治。
已經在科學發明了的時代,你難道得了眼病,還是要去找尋窮鄉僻境的巫覡?
已經是科學發明了的時代,你為甚麼還錮蔽在封建社會的思想的囚牢?
巫覡已經不是我們再去拜求的時候,就是在近代資本制度下新起的騙錢的醫生,我們也應該要聯結成一個拒療同盟。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在中國的新學界上也支配了幾年,但那對于中國古代的實際情形,幾曾摸著了一些兒邊際?社會的來源既未認清,思想的發生自無從說起。所以我們對于他所“整理”過的一些過程,全部都有從新“批判”的必要。
我們的“批判”有異于他們的“整理”。
“整理”的究極目標是在“實事求是”,我們的“批判”精神是要在“實事之中求其所以是”。
“整理”的方法所能做到的是“知其然”,我們的“批判”精神是要“知其所以然”。
“整理”自是“批判”過程所必經的一步,然而它不能成為我們所應該局限的一步。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實際做了一番整理工夫的要算是以清代遺臣自任的羅振玉,特別是在前兩年跳水死了的王國維。
王國維一生的學業結晶在他的《觀堂集林》和最近所出的名目實遠不及《觀堂集林》四字冠冕的《海寧王忠(殼殳心)公遺書》。
那遺書的外觀雖然穿的是一件舊式的花衣補褂,然而所包含的卻多是近代的科學內容。
這兒正是一個矛盾。
這個矛盾正是使王國維不能不跳水而死的一個原因。
王國維,研究學問的方法是近代式的,思想感情是封建式的。兩個時代在他身上激起了一個劇烈的階級斗爭,結果是封建社會把他的身體奪去了。
然而他遺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樓閣,在幾干年來的舊學的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羅振玉的功勞即在為我們提供出了無數的真實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蓖集、保藏、流傳、考釋,實是中國近三十年來文化史上所應該大書特書的一項事件。還有他關于金石器物、古籍佚書之搜羅頒布,其內容之豐富,甄別之謹嚴,成績之浩瀚,方法之嶄新,在他的智力之外,我想怕也要有莫大的財力才能辦到的。
大抵在目前欲論中國的古學,欲清算中國的古代社會,我們是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其出發點了。
我們所要的是材料,不要別人已經穿舊了的衣裳;我們所有的是飛機,再不仰仗別人所依據的城壘。
我們要跳出了“國學”的範圍,然後才能認清所謂國學的真相。
清算中國的社會,這是前人所未做到的工夫。
清算中國的社會,這也不是外人的能力所容易辦到。
不是說研究中國的學問應該要由中國人一手包辦。事實是中國的史料,中國的文字,中國人的傳統生活,只有中國人自身才能更貼切的接近。
世界文化史的關于中國方面的紀載,正還是一片白紙。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上沒有一句說到中國社會的範圍。
外國學者對于東方情形不甚明嘹,那是情理中事。中國的鼓楮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蜩毛還要難于接近的逆鱗。外國學者的不談,那是他們的矜慎;談者只是依據舊有的史料、舊有的解釋,所以結果便可能與實際全不相符。
在這時中國人是應該自己起來,寫滿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頁。
外國學者已經替我們把路徑開闢了,我們接手過來,正好是事半功倍。
本書的性質可以說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
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為向導,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古代希臘、羅馬之外,提供出來了他未曾提及一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恩格斯的著作中國近來已有翻譯,這于本書的了解上,乃至在“國故”的了解上,都是有莫大的幫助。
談“國故”的夫子們喲!你們除飽讀戴東原、王念孫、章學誠之外.也應該知道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沒有辯證唯物論的觀念,連“國故”都不好讓你們輕談。
然而現在卻是需要我們“談談國故”的時候。
我們把中國實際的社會清算出來,把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加以嚴密的批判,讓你們看看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傳統,究竟是否兩樣!
對于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清算過往社會的要求。目前雖然是“風雨如晦”之時,然而也正是我們“雞鳴不已”的時候。
只要是一個人體,他的發展,無論是紅黃黑白,大抵相同。
由人所組織成的社會也正是一樣。
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禪,說是“我們的國情不同”。這種民族的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
然而中國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甚麼不同。
我們的要求就是要用人的觀點來觀察中國的社會,但這必要的條件是須要我們跳出一切成見的圈子。
中國的社會固定在封建制度之下已經二二千多年,所有中國的社會史料,特別是關于封建制度以前的古代,大抵為歷來御用學者所湮沒,改造,曲解。
在封建思想之下訓練摶垸了二千多年的我們,我們的眼楮每人都成了近視。有的甚至是害了白內障,成了明盲。
已經盲了,自然無法挽回。還在近視的程度中,我們應該用近代的科學方法來及早療治。
已經在科學發明了的時代,你難道得了眼病,還是要去找尋窮鄉僻境的巫覡?
已經是科學發明了的時代,你為甚麼還錮蔽在封建社會的思想的囚牢?
巫覡已經不是我們再去拜求的時候,就是在近代資本制度下新起的騙錢的醫生,我們也應該要聯結成一個拒療同盟。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在中國的新學界上也支配了幾年,但那對于中國古代的實際情形,幾曾摸著了一些兒邊際?社會的來源既未認清,思想的發生自無從說起。所以我們對于他所“整理”過的一些過程,全部都有從新“批判”的必要。
我們的“批判”有異于他們的“整理”。
“整理”的究極目標是在“實事求是”,我們的“批判”精神是要在“實事之中求其所以是”。
“整理”的方法所能做到的是“知其然”,我們的“批判”精神是要“知其所以然”。
“整理”自是“批判”過程所必經的一步,然而它不能成為我們所應該局限的一步。
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實際做了一番整理工夫的要算是以清代遺臣自任的羅振玉,特別是在前兩年跳水死了的王國維。
王國維一生的學業結晶在他的《觀堂集林》和最近所出的名目實遠不及《觀堂集林》四字冠冕的《海寧王忠(殼殳心)公遺書》。
那遺書的外觀雖然穿的是一件舊式的花衣補褂,然而所包含的卻多是近代的科學內容。
這兒正是一個矛盾。
這個矛盾正是使王國維不能不跳水而死的一個原因。
王國維,研究學問的方法是近代式的,思想感情是封建式的。兩個時代在他身上激起了一個劇烈的階級斗爭,結果是封建社會把他的身體奪去了。
然而他遺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樓閣,在幾干年來的舊學的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羅振玉的功勞即在為我們提供出了無數的真實的史料。他的殷代甲骨的蓖集、保藏、流傳、考釋,實是中國近三十年來文化史上所應該大書特書的一項事件。還有他關于金石器物、古籍佚書之搜羅頒布,其內容之豐富,甄別之謹嚴,成績之浩瀚,方法之嶄新,在他的智力之外,我想怕也要有莫大的財力才能辦到的。
大抵在目前欲論中國的古學,欲清算中國的古代社會,我們是不能不以羅、王二家之業績為其出發點了。
我們所要的是材料,不要別人已經穿舊了的衣裳;我們所有的是飛機,再不仰仗別人所依據的城壘。
我們要跳出了“國學”的範圍,然後才能認清所謂國學的真相。
清算中國的社會,這是前人所未做到的工夫。
清算中國的社會,這也不是外人的能力所容易辦到。
不是說研究中國的學問應該要由中國人一手包辦。事實是中國的史料,中國的文字,中國人的傳統生活,只有中國人自身才能更貼切的接近。
世界文化史的關于中國方面的紀載,正還是一片白紙。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上沒有一句說到中國社會的範圍。
外國學者對于東方情形不甚明嘹,那是情理中事。中國的鼓楮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蜩毛還要難于接近的逆鱗。外國學者的不談,那是他們的矜慎;談者只是依據舊有的史料、舊有的解釋,所以結果便可能與實際全不相符。
在這時中國人是應該自己起來,寫滿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頁。
外國學者已經替我們把路徑開闢了,我們接手過來,正好是事半功倍。
本書的性質可以說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續篇。
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為向導,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古代希臘、羅馬之外,提供出來了他未曾提及一一字的中國的古代。
恩格斯的著作中國近來已有翻譯,這于本書的了解上,乃至在“國故”的了解上,都是有莫大的幫助。
談“國故”的夫子們喲!你們除飽讀戴東原、王念孫、章學誠之外.也應該知道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沒有辯證唯物論的觀念,連“國故”都不好讓你們輕談。
然而現在卻是需要我們“談談國故”的時候。
我們把中國實際的社會清算出來,把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加以嚴密的批判,讓你們看看中國的國情,中國的傳統,究竟是否兩樣!
對于未來社會的待望逼迫著我們不能不生出清算過往社會的要求。目前雖然是“風雨如晦”之時,然而也正是我們“雞鳴不已”的時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